
通过连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斗门乡村焕发美丽新容颜。
疫情下的斗门有序复工复产,乡村再次焕发生机,民生实事也提上日程。南都记者近日从斗门区获悉,今年斗门要打造10条乡村振兴样板村,每条村拟投200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
与此同时,斗门拟再投9000万元,建设改造首批30座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务、政务、村务于一体的为民服务综合平台。
投2亿元打造10个样板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严密的时候,草朗村里的大喇叭天天在村民耳边提醒‘不让外出、不让外出!’,全家人两个多星期没有出门透气,憋坏了!”3月31日16时,站在村里的最高点——狮山公园山顶简陋的八角亭里,59岁的村民周先旺拉下口罩,露出鼻子深呼吸,吸入春雨中的新鲜空气。
地处黄杨河畔的草朗村,是围海垦田形成的村落,俯瞰如一枚巨大的海螺,50米高的狮山就是螺壳的最高点。围绕狮山,村里房屋鳞次栉比、呈螺旋形分布,狭窄的村道也随之蜿蜒曲折。
5天前,斗门区“乡村振兴”战略再次发力,宣布从下辖5个涉农镇中各选取2个村,作为2020年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对象,投资2亿元建设10个省级样板村,草朗村就是其中之一。
区财政给每村安排1500万元
“具体名单区里已经公布,分别是井岸镇的草朗村、黄金村,白蕉镇的新环村、月坑村,乾务镇的湾口村、网山村,斗门镇的斗门村、八甲村,莲洲镇的上栏村、下栏村。”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孝雄称。
各村按照2000万元/村的投资额进行建设,其中区级财政安排1500万元/村,镇级财政配套500万元/村,主要围绕雨污分流、三线整治、道路提升、环境及风貌打造、绿化提升等5大工作内容推进。
焦点
凭啥这10条村能够入选?
每条村投2000万元,入选的10条村要迎来蝶变,这一下子让斗门区各镇下面的其他村眼红,斗门113个涉农村居中,凭啥这10条村能够入选?
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回应了筛选标准,入选村居均符合区里定下的三大条件,即基层战斗力强、村居基础良好、区域特色鲜明。
“不可否认,区里财政吃紧。”刘孝雄坦言,但钱要用在刀刃上,这10条入选的村均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斗门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工作部署。刘孝雄称,入选的10条村将按照精品村的标准,也就是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去打造,更多地体现在因地制宜,以点连线,缀线成面。而拟定对象中,三大标准又各具特色。
其中,乾务镇湾口村,具有山水田园风光。网山村是古村落,月坑村是革命老区,新环村是典型的水上村里风情;莲洲镇上、下栏两个村属于连片打造,与此相邻的莲江村、石龙村两个老牌样板村两翼扩展,形成集群连片开发;草朗滨河风貌,工业沿边村;斗门村,赵宋皇族文化底蕴深厚,与第一批的南门村以及邻近的上洲、下洲村连片开发;井岸镇草朗村、黄金村属于工业沿边村、黄杨河滨河风光。
刘孝雄称,斗门区将以“特色精品村”的标准,重点推进打造10条乡村振兴样板村,努力落实“净、美、治、韵”四个要点。“计划在4月1日启动为期9个月的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入选后10条村该怎么建?
每条村投2000万元,这些村将怎样建?又会带来哪些变化?根据方案,入选的10条村主要围绕雨污分流、三线整治、道路提升、风貌提升等工作内容推进样板村建设。
首先是雨污分流。将对全村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或分段进行收集处理,实现污水无外流,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应因地制宜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可通过完善现有村内污水渠、管网对村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并对污水渠进行覆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处理,避免在村内大挖大建。雨水根据村内地势合理安排排洪渠,可采取地面自然排水,按照少投入、少影响、有效果的原则推进雨污分流建设。
在三线整治上,将规范整治村内的供电、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线路。参照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农村线路整治经验,本次以整治为主,不采取下地模式,实现村内“三线”铺设规范有序,尽量按照“檐下走线,屋后走线”原则进行规整,村内弱电线路整治参照城市小区建设模式,实现“多网融合”,实现运营商在村内中枢集中调试进户。
道路提升方面,村内主干道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进行提升建设,对历史、旅游资源明显的村,可按照高标准景观路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村内道路、巷道硬底化率必须实现100%。
环境及风貌打造尤为重要。方案提出,将根据村内的环境,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设计、打造建设出一批亮点突出,景观优美的村内重要公共节点空间,提升村内环境水平。对村内的重要景观线,重要节点空间的破旧房屋、群众改造意愿高的房屋外立面进行集中改造,打造村内靓丽风景。
而在绿化提升上,将按照一村一绿景,一村一特色的原则进行村内绿化提升,根据各村的特色结合村民的意愿,选取适合本土种植的开花植物,打造连片的花海长廊,通过连片植物种植打造乡村美丽景观,丰富农村旅游资源。
2000万元将给草朗村带来哪些变化?井岸镇草朗村村委委员蔡庆文脑海中已有了清晰的施工蓝图。“草朗将迎来几处大的改观。首先从村口牌坊到村尾的主干道——草朗一路将铺设沥青,村民出行大大便利;其次,黄金围等3个新建小区的6米巷道实施硬底化和雨污分流工程后,长期困扰几百户村民的路面坑洼和道路积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延伸阅读
斗门拟建设改造
首批30座村级党群
服务中心
打造10条乡村振兴样板村,纳入今年斗门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与此同时,另一件民生实事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那就是斗门区计划投资9000万元,选取30条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统一改造。
记者梳理首批改造名单发现,白蕉镇和莲洲镇最多,均为8座;其次是乾务镇和斗门镇,均为5座;井岸镇则为4座。
按照要求,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控制在500㎡以下,并且尽可能具有开放式的对外公共活动空间,建筑风貌符合地方特色,行政村要按照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综治服务站、产权交易站、新时代文化中心、村委会办公楼、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活动中心、文化站、三资交易管理平台、电商(互联网+)等功能进行配置,将村内可以优化配置的功能空间进行整合。
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称,相关设计工作要在4月底完成,7月底前要完成项目建设的手续办理及招标工作,8月1日要进场施工,12月底前要完成改造建设,明年3月底前要完成党群服务中心的搬迁使用。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袁平峰
实习生 洪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