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打造大湾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黄俊尧 摄
今年9月全国千强镇揭榜,江门9镇入围,其中新会区双水、崖门、古井和司前共4镇上榜,各界瞩目。自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新会区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以强镇富民兴村“十大行动”和“六个一百”共建行动为抓手,全力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新会标杆。2023年新会地区生产总值达1011.25亿元,创历史新高,成为江门市首个千亿GDP强区,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今年前三季度,新会区GDP总量、增速均列全市第一。
经济发展 重点产业规工总产值超千亿
作为江门市“首善之区”、首个千亿GDP强区,新会区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工业经济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屡创佳绩。
实体经济释放新动能。新会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1条产业链,建立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和“链长制”工作制度,推动维达纸业、华凯科技、中科大健康产业园、美达新材料智能化制造项目等。今年前三季度,新会11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50.79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209家。其中,新能源电池、轨道交通、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产业链增速较快,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力争今年达成产值35亿元;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为江门市唯一入选县区。
园区建设掀起新热潮。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新谋划建设的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395平方公里。其中,新会片区开发面积达67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1/2。新会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高铁“三通道”陆续开通的历史机遇,高质量打造新会智造产业园、深江科技新城、银湖湾滨海新区三大高能级“万亩千亿”园区,发挥中创新航、科达利、普乐等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今年以来,新会29支招商队伍紧盯珠三角核心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成功举办新会-深圳文旅招商推介大会、新会区大湾区招商合作机构交流会等招商活动,1-9月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4个,计划总投资超488亿元,全市排名第一。
生态惠民 美丽宜居行政村增至189个
城市的环境品质关乎城市形象与民生福祉。新会区坚持把绿美生态建设作为“百千万工程”有力抓手,加快打造“三山环绿城,两江汇碧海”的绿美生态格局,描绘出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
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新会开展“百日攻坚”环境整治行动,重塑镇村风貌。围绕“三整治五提升”八大攻坚任务,各村(居)设定“村庄清洁日”,发动干部、群众和乡贤、学校、企业等共建力量,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引导妇女开展“美丽庭院”创建,以美化“小家庭”,助力村庄“大清洁”;坚持绿美生态建设,践行“扩绿、兴绿、护绿”三绿,持续擦亮“新会林小青”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发动市民、侨胞、乡贤捐资参与侨乡绿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环境。目前,全区美丽宜居行政村增至189个,小鸟天堂古榕树获评全国“最美古榕树”,新会区荣获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江门赛区)一等奖。
社会参与形成新力量。新会大力推进“六个一百”共建行动,通过建机制、搭平台,调动企业、乡贤、侨胞等力量,为“百千万工程”赋能添彩。成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筹集慈善基金超过600万,支持项目22个;258家民营企业与村结对,投入资金超4亿元,推动公共服务项目113个,建设人居环境改善项目49个,村企合作产业发展项目30多个;107间学校开展结对活动1020场次,受惠村民达45万人次;167个机关事业单位、419名乡贤、199名模范深入乡村,在社会治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城乡融合 双水等四镇上榜全国千强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新会始终坚持不断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大湾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新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能源、防洪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已完成31个老旧小区改造续建项目,银洲湖高速实体工程累计完成84%,成功申请市级试点项目“实验幼儿园+崖门镇”一体化发展,按二级医院标准提升双水、崖门、古井等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双水镇城乡融合省级试点建设。培育省首批“1+8”和第二批“4+30”典型镇村,编制完善典型镇规划、典型村培育方案,围绕“八镇联动”,着力提升大泽、司前镇村规划水平。高标准落实省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和市十五项提升任务,因地制宜推进圩镇提质项目161个。双水、崖门、古井、司前四镇上榜全国千强镇,大鳌镇入围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新会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着力抓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等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激活镇村发展活力,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12亿元;新会获评“中国陈皮之都·新会”称号,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30亿元,带动超7万人就业;省首个虾类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大鳌镇持续推进对虾产业区域化布局,今年前三季度水产产值约10亿元;崖门富硒农产品、大泽脐橙、双水黄皮果蔗等“一镇一品”经济不断壮大,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今年国庆期间,新会特色产业带动文旅发展,生态康养、文化研学、美食休闲等近百项文旅活动,吸引超百万旅客到新会,旅游总收入超过7亿元。
典型样本
崖门镇:高标准打造产城融合省级示范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和江门市4个按照省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中心镇试点之一,崖门镇积极推进典型镇培育工作,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会样板。2023年,崖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全镇村级集体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成为全省首个“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镇”。融入“江门3.3精彩之旅”品牌创建,先后成功举办银湖湾葡萄节、“湾区江门”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等四季节庆,激活崖门文旅新活力。今年以来,崖门镇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超40亿元。
奇榜村:奋力冲击“亿元村”目标
新会区会城街道奇榜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2023年经营性收入超6000万元,人均年底分红最高3.3万元。奇榜村大胆求变,进行“二次创业”,加快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奋力冲击“亿元村”目标。如,相继启动共富广场、创意小镇、现代农业产业郊野公园和冈州车城四大商业项目;统一建造402栋村民别墅,配套公园、老人活动中心、篮球场等设施,成为“江门市首个农民别墅村”;设立两级医疗保障制度、村级养老制度、村级奖学金制度等,老人每月发放退休金1000元,符合条件的中学生报销学费等,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通讯员 新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