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内,各大项目不断刷新进度。
大江大海大时代!今年是江门市江海区建区30周年。30年间,在江海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制造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从昔日的农田鱼塘,到如今高楼耸立、产业集聚、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新城,江海区始终坚守实体经济之基,坚定不移地走制造业立区之路,精心培育并成功打响了“江海制造”的品牌。
30年来,江门市电化厂、金羚电器、大冶摩托、量子高科等本土企业见证并参与“江海制造”的崛起,三菱重工、巴斯夫、德昌电机和优美科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领先企业纷纷扎根江海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江海制造”的含金量和国际影响力。
如今,江海区已汇聚了超过5000家工业企业,形成了安全应急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这些产业不仅为江海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构成了“江海制造”的全明星阵容,凭借其卓越的实力和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30年坚持 “江海制造”持续向前进阶
30年前,江海区还是一片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农田鱼塘遍布,工业基础薄弱。然而,正是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孕育了“江海制造”的不凡之路。
自1992年江门高新区成立以来,江海区便开始了它的工业化征程。1994年,江海区正式成立,此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江海区支柱工业行业。1997年,高路华彩电产量超百万台,在中国彩电行业排行第六,并被贸易部评为“中国十大畅销名牌”。进入新世纪,江海区制造业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定。2010年,江门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通过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高科技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为“江海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江海区深入实施市委“1+6+3”工作安排,全面落实区委“1+5+3”工作举措,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之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1+3+2”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今,江海区已聚集工业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500家,亿元企业超1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4家、市级115家。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江海制造”的全明星强大阵容,为江海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土企业崛起 彰显“江海制造”品牌力量
家电产业是江海区最具传统优势的产业,作为中国著名家电制造企业的金羚集团,无疑是“江海制造”的杰出代表,其发展历程是“江海制造”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的缩影。早在1984年,金羚集团就生产出国内首台自动型洗衣机,1988年产值、销售额均超过亿元,到2012年,金羚集团年产能达到100万台滚筒洗衣机和100万台波轮洗衣机,成为华南区最大的洗衣机专业工厂,产品先后取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免检产品”等荣誉。如今,金羚电器已成为规模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远销海外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同时,江海区的摩托车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4年的起步阶段,到2004年成为当时江海区的第一大工业行业,再到如今以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崛起,江海区摩托车产业已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近年来,大冶摩托凭借卓越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连续6年荣获广交会设计创新奖,3次夺得广东省科技创新奖。企业拥有专利超400项,打造了“升仕ZONTES”“启典KIDEN”“豪江HAOJIANG”等知名品牌。2024年,大冶摩托更是成功自主研发出国内首款三缸大排量摩托车,再次彰显了其在摩托车行业的领先地位。本月11日,总投资50亿元的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二期工业园动工,这是江海区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增资扩产项目,大冶摩托再次用实际行动为江海投下信任票。
这些本土龙头企业的崛起,不仅带动了江海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提升了“江海制造”的整体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创新驱动引领 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0年来,江海区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江海区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江海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江海区成功引进了摩尔电子等龙头项目,布局电子关键元器件、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时,江海区还积极推动崇达电路、奔力达电路、建滔电子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向高频多层、高扰结合、高阶HDI等高端线路板领域发展,加快了线路板产品的升级换代。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江海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前沿新材料产业方面,江海区重点布局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和其他配套材料等领域,成功引进了优美科等世界500强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优美科长信、科恒实业等企业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上游材料制造产业群。此外,江海区还培育出了一批规模超亿元的石化新材料企业,产品涵盖化学溶剂、涂料、改性塑料等多个领域,产业链较为完善。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江海区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引进了德昌电机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利和兴智能检测检验设备及智能机器人项目等优质项目,带动了全区自动化检测检验设备及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这些项目的引进和落地,不仅增强了江海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实力,也为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开辟新赛道 抢占安全应急产业“新蓝海”
在传统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江海区积极开辟新赛道,扩大“江海制造”的产业链和影响力。近年来,江海区聚焦安全应急产业,通过引进一批龙头项目,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2021年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揭牌,园区总规划面积共约1.2万亩,分四期建设;2022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以第一名成绩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目前,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涉及安全防护类、监测预警类、应急救援处置类、安全应急服务类等4个大类、12个中类和21个小类。其中,专用安全生产、现场保障、生命救护、抢险救援等4条产业链较为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
通过引进迪马工业壮大发展应急特种车辆,带动上下游产业汇聚;引进泽塔、琪泰等项目促进应急储能产业强链补链;引进东君智能应急和艺光智慧消防项目,挖掘区内增资扩产,拟打造成为智慧消防业内最大的生产基地……江海区在安全应急产业方面的布局正逐步显现成效。
2023年,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产值达到123.96亿元,同比增长0.6%;2024年1-9月,产值达到119.33亿元,同比增长13.5%。这些数据表明,安全应急产业已成为江海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
区位优势
江海区作为江门唯一的国家高新区,也是江门的“东大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深中通道通车,从江海区上高速,1小时可直通深圳、香港等大湾区东岸城市。今年8月,江海区在深圳设立“江海制造”形象店——“江海汇”,通过展示名优企业产品,举办企业家沙龙和展销活动,提升“江海制造”的品牌影响力。未来,江海区将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初心,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提升“江海制造”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采写:南都记者 严亮 通讯员 况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