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深江铁路正加快建设

“双通道”向新行 “大江门”扬新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9月30日        版次:MA02    作者:曾育军

  江门大交通建设带动城市更新。 图为新会枢纽新城新貌。

  今年暑假,深圳游客刘先生一家自驾游玩江门,经深中通道来到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仅用了一个多小时。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开通,珠江口东西岸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从深圳机场高速出入口到江门大鳌高速出入口,全程仅68公里,最快只需半个多小时。

  深中通道,这条跨越珠江口的黄金大道,打开了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的新格局。交通互联互融互通,湾区同城生活提速。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的客流大量涌入江门的景区、文化场馆、商圈、餐馆,江门文旅热度在东岸城市持续飙升。

  “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以建成通车的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黄茅海跨海通道构筑起的“双通道”,以及正在加快建设的深江铁路等快速路网,不仅重构了粤港澳大湾区大交通网络,也重塑了大湾区的“一小时经济生活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扎实的工业基础、深厚的人文底蕴、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必然成为“后发争先”的巨大优势。

  回望改革开放初期,江门是广东省仅次于广州、佛山的新兴工业城市,GDP居全省第二。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江门市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成为省直接管辖的地级市。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恩平5个县划归江门,“大江门”格局由此形成。如今,江门正抢抓“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新篇章,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江门正扬帆远航,奋楫争先。

  百万深圳人涌入江门 深中通道助推“深江合作”

  7月1日,深中通道开通后次日,一辆载着40余名深圳旅客的巴士从深圳出发,经由深中通道来到江门。这批深圳游客游玩江门“两天一夜”:在古兜温泉旅游度假区泡温泉,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了解华侨光辉历史,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寻觅《狂飙》印迹,感受与特区不一样的侨都味道。

  深中通道搭建起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正在重塑“珠江两岸同城生活”新的格局。两岸文旅融合,激活文旅经济。第一批由深入江的游客,作为文旅消费的先行者,已经深切感受到深中通道带来的便利。

  “据不完全统计,深中通道开通后第一个月,来江游客环比增长大约50%。”7月30日,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柳超球在参加南都主办的“深中通道 江门机遇”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时表示,为了引流入江,文旅部门在开展文旅招商、加强交流合作和做好活动策划方面做足了“功课”。如,在4月份联合新会区政府在深圳举办了“深情有情·幸会新会”2024新会(深圳)文旅招商推介大会,重点推介了文旅综合项目、乡村酒店民宿等33个项目,并与相关旅游行业协会、OTA平台、深圳旅行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吸引深圳的游客来江门;在深中通道开通当晚,联合深圳、中山文旅部门举行音乐节,联合推介三地文旅资源。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江门形成“碉楼、温泉、海岛、生态、美食”五大旅游资源和品牌,拥有36个A级景区。对于大湾区游客而言,江门无疑是周末游、自驾游、短途游的好去处。据官方公布数据,2024年暑假期间,江门市共接待游客546.55万人次,旅游收入5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7%和32.61%。以新会区为例,暑期共接待游客139.69万人次,其中,深圳游客69.84万人次,同比增长50.13%。业内人士表示,加上江门其他区市,暑期来江门的深圳游客已经超过百万人次。

  深中通道重塑大湾区的文旅格局,对于深圳游客而言,江门不远,如同“后花园”。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深中通道释放的积极效益还在进一步放大,重塑的远远不只是文旅格局,在产业、资金、人才等许多方面,深圳和江门正在迈入“互联互融互通、共创共享共赢”的新阶段。两地政府为此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必将积极影响着江门的未来。

  江门市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赵尔威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深度对接东岸资源,加深与深圳等东岸城市的合作共赢,江门在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产业合作和打造优质产业平台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江门对接深圳新版本的“20+8”产业集群,以“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模式,推动江门具有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深圳深度合作对接;聚焦深圳的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先进材料领域,积极与深圳开展产业协作;在深中通道——中开高速沿线布局6个万亩产业园,谋划推动新会区大泽镇和司前镇、台山市大江镇和水步镇、开平市月山镇和水口镇、鹤山市共和镇和址山镇等毗邻的八镇联动发展,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

  “大江门”再出发 “双通道”塑造江门新未来

  工业,一直以来是江门的立市之本。作为广东省的传统工业基地、老牌工业城市,江门的工业发展史跨越百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1904年江门关正式开关,众多侨胞回乡投资建厂、兴办实业,为江门工业打下基础。1920年,旅美华侨陈宜禧主持建造的新宁铁路全线竣工,这是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修筑的民办铁路,极大地促进了江门工业发展。1913年,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江门近代工业正式起航。

  据《江门市志》记载:1958年,江门市委号召全市人民“苦战三年,把江门建设成为工业之城”,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至20世纪60年代,以农机、电机、糖机、内燃机为骨干的机械工业和以糖、纸为骨干的轻工业成为江门市工业的重要支柱。我国最大的甘蔗利用基地、亚洲最大的糖厂——甘蔗化工厂成为国家轻工业重点工程之一;江门造纸厂发展成为全国四大纸厂之一,以及造船厂、电化厂等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亚洲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纷纷在江门崛起。至20世纪70年代,江门市基本形成了轻工、机械、化工、电子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1978年,江门市工农业总产值5.4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13亿元,位居广东省前列。江门甘化厂成为全国明星企业代表,出产的“莲花牌”白砂糖闻名全国。1979年,江门市GDP达到16.28亿元,位列广东省第二,成为新兴工业城市。

  1983年6月1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江门市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成为省直接管辖的地级市。同年,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恩平5个县划归江门,“大江门”格局初成。

  工业是江门经济安身立命之本。历经四十余年发展,江门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数据显示,江门市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达到4022.25亿元,是1983年建市之初28.58亿元的141倍。2024年,江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455.19亿元,先进制造业占42%;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是建市之初的268倍;工业投资突破千亿元,是广东省第六个工业投资超千亿城市。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开通,江门迎来“大桥经济”历史机遇期。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六次全会对江门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提出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

  江门是百年工业城市,产业基础扎实,在工业的41个大类行业中,江门就拥有35个,还拥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产业基地。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在江门均有布局,其中有8个战略性产业,把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双通道”是江门谋深做实“大桥经济”文章的“题眼”。随着“双通道”今年全线贯通,珠肇高铁、深江高铁未来几年内陆续建成通车,江门的区位优势将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将不断吸引了珠江口东岸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加速向江门汇聚,塑造着“大江门”的新未来。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实习生 陈文辉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