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会区GDP去年破千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领跑全市

“双通道”新机遇 千亿强区乘势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9月30日        版次:MA06    作者:曾育军

  新会城区新貌。 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金秋九月,喜讯传来,新会再登全国优秀榜单。

  9月20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以及2024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江门有9个镇上榜,比去年新增两个镇,其中,新会区有双水、崖门、古井和司前共4个镇上榜。

  作为江门市“首善之区”,新会区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产城融合后劲十足,高质量发展屡创佳绩。2023年,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1011.25亿元,成为江门市首个千亿GDP强区;2024年上半年,新会区地区生产总值485.73亿元,继续排名江门市各县(市、区)第一名。

  站在千亿新起点,奋勇争先向新行。

  新会不“新”

  守正创新铸就辉煌

  新会是千年古郡,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6000多年前,新会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耕织渔猎,生息繁衍。公元222年,在今新会区司前镇河村一带置平夷县,属交州南海郡。隋唐时期,新会称冈州,是岭南古州之一。

  当排头兵、挑大梁,新会人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新会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是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发源地,诞生了维新先驱梁启超。

  新会不“新”,然而,新会人却善于守正创新。“喝头啖汤”“杀出一条血路”,新会人搞工业、搞建设,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不变。

  1954年6月,时任新会县县长的党向民,在新会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变”口号——稻田变粮仓,河流变鱼塘,荒山变果园,农村变花园,大大促进了新会城乡建设和工农业发展,广大干部群众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新会工业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新会就提出由农业为主转为“工业立市(县级市)”,企业发展的活力被彻底激活,先后创办了全国一流的涤纶厂、锦纶厂、丙纶厂,逐渐形成了涤纶、锦纶、丙纶的“三纶”鼎足之势,新会也成为了当时全国有名的“纺织城”。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会发扬“敢破旧观念、敢为天下先、敢上大项目、敢搞‘大堆头’、敢闯新路子”的“五敢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维达日用纸、双水型材箱角、中集集装箱、李锦记、松下、ABB、海螺水泥、华津钢铁、华冠钢铁等纷纷崛起。

  2002年,新会撤市设区,归属江门市。此后十余年间,新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借力中车、南洋船舶、航通等龙头企业,在船舶与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下,新会工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新会逐渐拥有了“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中国船舶拆解基地”“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时至今日,新会三个高能级“万亩千亿”园区逐渐成型,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2+2+N”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具有未来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

  新会正“新”

  对标先进不断突破

  沪苏通大桥连接江苏省苏州市和南通市,打通了南通发展的任督二脉,使得南通经济总量连续跨越9个千亿元台阶,2023年达11813.3亿元。抢抓“大桥经济”机遇,南通市提出更深层次对接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打造江苏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目标。

  新会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历经数十年发展,取得巨大成绩。GDP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3.2亿元,到1986年首次超过10亿元、2001年达到100亿元,再到2023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江门首个千亿强区。

  站在千亿新起点,如何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新会的答案是:对标先进,加快学习,不断突破自我。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构筑起“双通道”,大湾区各城市奋勇争先,新会如何作为?

  “在发展‘大桥经济’方面,南通充分发挥沪苏通大桥的牵引作用,搭乘上海高速发展的‘便车’。”新会区一位官员告诉南都记者,前段时间,新会区组织到南通进行了实地学习调研。

  除了学习南通如何抓住“大桥经济”机遇,新会还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更多具有新会特色的示范样板;向善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深圳对标看齐,学习借鉴招商引资先进经验,从原来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

  今年,新会抢抓“大桥经济”历史机遇,高频全面对接深圳,以产业协同的牵引力形成共谋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如,加快推动产城功能优化再造,精心规划、科学布局深中通道、江门大道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承接深圳优质产业资源辐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会工业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工业占全区GDP“半壁江山”,工业投资占固投57.3%。李锦记、中集、中车、中创新航等重点企业保持稳步增长。项目招引加力推进,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2个、10亿元以上制造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约288亿元,项目数和投资总额均位列全市第一。  

  新会必“新”

  深江合作潜力巨大

  “双通道”正在重塑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发展空间。未来已来,最先感受这种脉动的是文旅市场。

  新会区文广旅体局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新会区共接待游客139.69万人次,同比增长52.5%。其中,深圳游客69.84万人次,同比增长50.13%。

  近70万人次深圳人游新会,文旅市场的火爆,是珠江口两岸加速融合的必然结果。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双通道”释放的积极效益未来还将进一步放大,重塑的远远不只是文旅格局,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许多方面,大湾区正在迈入“互联互融互通、共创共享共赢”的新阶段。

  对新会而言,“双通道”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新会如何抓住这次机遇,接住这波溢出效益?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对新会提出了明确要求,新会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要有重点,要找准方向,把围绕产业、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争取省、市先行试点。

  如何抓住这个重点、找准方向?新会从资源优势、区域特色和发展机遇中找答案。比如,新会作为广东老牌工业强区,工业基础扎实,工业产品门类多,拥有10个国字号产业基地,江门大型集聚区新会片区开发面积达672平方公里,占了全市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近一半,在工业发展方面有着极具竞争力的优势条件,必须充分发挥好这个显著优势,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之路。

  作为大湾区承东启西的节点城市,随着城际交通的加快融通,新会的区位优势越发突显,已建成的深中通道、年内通车的黄茅海跨海通道,还有在建的深江铁路,这三条重大跨江跨海通道,将对推动新会提质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要我们新会的干部想干,就一定能干出来。”时代始终呼唤改革先锋,作为“首善”之区、江门市高质量发展标杆,新会必须要锚定自身角色定位,坚持以走在前、做表率的使命担当,再次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与勇气,为推动江门改革发展当先锋、打头阵。

  新会一直以来都是创新的“热土”,全面抢抓“大桥经济”历史机遇,相信未来必“新”!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通讯员 新会宣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