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未来15年 江门计划增加人口超200万

至2035年,GDP总量预计为9556.35亿,市域常住人口达700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16日        版次:MA02    作者:严亮

日前,江门市印发《江门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本次《规划》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近期至2025年,中远期至2035年,并提出“至2025年,市域常住人口预计达53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50万—300万人;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预计达70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预计为300万—400万人”的人口总量发展目标。

在人口经济方面,《规划》提出“至2025年,GDP总量预计为4735.98亿元,至2035年,GDP总量预计为9556.35亿元。”

截至2019年底,江门市域常住人口约463.03万人,也就是说,要想达到预计的目标,15年内要增加200多万人口,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达到目标之后城市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现状

  常住人口10年增加17.95万人

《规划》显示,“十二五”以来,江门市人口平稳增长,总量稳定,素质不断提升,创造财富能力不断增强。

人口总量基本保持稳定。截至2019年底,市域常住人口约463.03万人,比2010年增加17.9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5.89‰。户籍人口400.11万,比2010年增加7.83万,年均增长率为2.2‰。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2015年实施二孩政策后自然增长率有明显提升,2019年上升至7.15‰。

人口创造财富能力增强。2010-2019年,江门市GDP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2013年GDP突破2000亿元,2018年突破3000亿元。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背景下,人均GDP同步快速增长,人均GDP从2010年35873元上升到2019年68194元,平均增长率保持在7.3%左右。

人口生命素质不断提升。2018年,江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9.84岁,比2010年78.87岁提高0.97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8.76/10万下降至2019年4.84/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4.90‰下降至2019年1.1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在珠三角排名靠前。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2015年的16.59%上升到2018年的20.70%。截至2019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84.47万人,占户籍人口(400.11万人)的21.11%。

流动人口规模增大,迁出比例增加。2010年迁入人数为46821人,迁出人数为47073人,净迁入率为-0.06%;2019年迁入人数为51114人,迁出人数为55759人,净迁入率为-9.09%。

《规划》指出,江门市人口规模总体稳定,但增长势头平缓,迁入人口数量增速减弱,年轻劳动力数量不足。随着老龄化和城镇人口的增长,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持续凸显等问题陆续出现。

  问题与挑战

  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越发严峻

《规划》指出自2010年起,江门市人口增长相对平缓,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越发严峻。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紧密,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严峻的课题。

保持适度生育水平的压力较大。生育率在2015年以前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1.51‰下降到2014的9.94‰。在二孩政策的补偿生育下,生育率有所回升,从2015年13‰上升到2019年14.6‰。从长期看,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生育水平可能会走低。

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加速明显,将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压力。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人口红利减弱,将一定程度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增长动力。

高素质人才数量需进一步提高。近5年,江门市自主培养及对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增加。引进培养双聘院士1人,认定评定高层次人才共3479人,其中一级高层次人才51人,二级高层次人才934人,三级高层次人才2494人,新增专业技术人员3.4174万人,总数达到20.6574万人。在新形势下,仍需加大高层次人才及各类技术人才引进的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人口城镇化面临较多挑战。江门市城镇比重虽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但各区、市(县级市)间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县级市的人口集聚和辐射功能偏弱,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

江门市人口规模总体稳定,但增长势头平缓,迁入人口数量增速减弱,年轻劳动力数量不足,人口红利减少。随着老龄化和城镇人口的增长,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持续凸显等问题陆续出现。江门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优势与机遇

  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带给江门新局面

虽然江门人口发展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但是也有自身的优势和机遇,《规划》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给江门市带来区位交通互联新格局、产业发展新动能、平台建设新优势和优质生活圈打造新局面,江门市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举全市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江门市人口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江门市正加快构建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以下简称“三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江门市人口战略布局指明新方向。

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和功能区的规划建设,“1+6园区”扩容提质,五大万亩园区高水平建设,以及大力打造六大千亿产业集群等重大举措,将为江门市人口发展带来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随着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鹤山珠西物流中心的建设及建成,江门市连通粤港澳的交通体系日趋完善,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要素流动更加便捷,将为江门市人口发展带来新红利。

江门市高质量建设江门人才岛,打造珠江西岸人才高地,加上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建设及“五邑人才工程”、“侨都英才计划”的不断推进,将促进高层次人才在江门市集聚。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给江门市带来区位交通互联新格局、产业发展新动能、平台建设新优势和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将为进一步优化江门市人口格局带来新机遇。

江门市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实行自由迁入制度,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及大力引进各类、各层次人才,将为江门市人口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如何发力

  打造江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增强人口吸纳能力

促进城市人口发展部分,《规划》提出提升人口吸纳能力、提升人口承载能力、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及高层次人才、提升对非户籍常住人口的服务水平、保持适度生育水平等工作方法。

在提升人口吸纳能力方面,《规划》提出除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综合性交通枢纽,还提出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聚焦创新驱动,集聚高端要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打造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和特色金融产业,努力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对人口吸纳能力。

优化人口空间布局部分,从科学划定中心城区边界,推动人口分区集聚,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城市反哺农村,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4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其中,《规划》在科学划定中心城区边界提出,科学划定中心城区边界加强新城区和产业平台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及城市品质,实现扩容提质。构建“两心两带六组团”的大城格局,打造“两心”(江门中心城区和鹤山中心城区)为江门市域主中心城区基础,引导台山、开平协同发展,构建市域副中心。

优化人口结构部分,提出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要求,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提高人口综合质量部分,指出要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全人口健康素养、促进困难人群共享发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系统、完善教育服务配套等五大方面的工作,并提出通过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增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推进区域合作、科学规划各类学校布局等“软性服务+硬件建设”手段全面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地落实。

  发展目标

  到2035年, 人口均衡发展的态势全面形成

根据《规划》,江门市预计到2020年,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生育水平适度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改善,结构逐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到2025年,人口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人口均衡发展的态势全面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人口结构方面,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并长期处于正常水平,性别结构持续优化,2020—2035年将继续保持在国际公认合理区间。劳动力资源保持有效供给,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人口素质方面,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2025年实现人均预期寿命80岁,至2035年达到人均预期寿命81岁。

人口分布方面,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主要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集聚人口能力增强。人口流动合理有序,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布局、城市群发展、产业集聚的协调度达到更高水平。

  专家看法

  人口达到预期目标,才与江门在大湾区的定位相匹配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响

去年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之后,珠三角城市之间对各种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目前来看,江门这个人口预计目标是比较高的,要想达到预期目标,要做这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是调整现有的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如正在编制的包括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体系,可能要在人口和人力资源要素方面,更着重加强研究富有前瞻性的一些思路出来,一些政策至少是15年,甚至更长久的眼光。

第二个要对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调整。因为要有产业才会吸引人口来,来了之后还要留得住,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也就是要把他变成常住人口,光靠户籍人口的增长是不够的,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有外来人口的进入以及保证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必须要有吸引人来和留下来的载体。

第三个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要提升。目前江门做得比较好的是政府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流程上的简化和效率,这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巩固。更重要的是,一些公共服务的质量覆盖范围方面应该要有提升,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也要有所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医疗、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需要大力提升。

如果人口达到预计目标,江门将从一个中型城市发展为一个大型城市,这个意义对于江门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也才能跟江门在大湾区建设的定位相匹配。

江门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起到了一个连接珠三角核心区和粤西乃至大西南的枢纽的位置。由于过去的城市能级比较低,江门就成为了一个管道,有些资源从江门进出却留不下来。原因是江门没有承载这些生产要素的东西。城市能级提高之后,江门最开始可能是一个交通枢纽,以后应该是一个起到产业和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枢纽。

  江门“抢人”还是要靠产业的力量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

对于江门来说,想在“抢人”大战中占优势有难度。因为一座城市想要获得人口,一是政治地位比较高,二是产业发展好,而江门两方面都不占优势。我个人认为的话,首先还是要靠产业的力量,招商引资,做几个大项目,吸引就业人口过来,这是最好的路径。

江门大学少,也不是省会城市,但江门是大湾区城市,土地、侨乡资源丰富,最好的办法是招商引资,以产业带人口。江门资源丰富,民营企业家多,那就多发展几个大项目,可以以大湾区的名片去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的时候也不要挑三拣四,比如郑州富士康占河南省外贸的60%,提供五十万人口的就业。这种加工制造业能解决就业问题,就业之后,就会买房、消费,能够间接拉动经济。

江门也要跟上时代,去学习一下中心城市的模式。像合肥、武汉、成都这些发展中的中心城市,如今在打造新城,因为老城改造效率太低。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像珠江新城、千灯湖、佛山新城那样的城市新中心,完全按照现代化城市的那种模式去打造。然后形成强中心,把高端人才吸引过来,建设基础设施,如此城市才有凝聚力,江门现在缺乏凝聚力。城市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模式去规划建设,不能像过去一样发展乡镇企业,这种模式现在不可行了。如今要走集群化的发展模式,要打造集群化、中心化的发展模式。

广东提出打造珠江西岸都市圈,但是这个都市圈还没有领头城市,这个时候,江门要树立“我是珠江西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的名片,通过这个排序要政策,反而是一个优势。江门和佛山不是一个圈,跟中山、珠海抱团的话可以拿到政策,但实际上还是要学习佛山,因为江门和佛山的相似度更高。特别是城市建设这一块要学习佛山,修地铁、建设CBD、打造千灯湖湾等等。因为我觉得城市要吸引人口要么依靠产业,要么打造宜居城市,路要修好,市容市貌也好,教育、医疗也好,无非这几点。

  采写:南都记者 严亮 实习生 黄诗淇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