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门“治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河湖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计划全市建成360公里碧道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7月17日        版次:MA06    作者:罗忠明

鹤山市沙坪河“清泉如许”公园。鹤山市水利局 供图

  核心提示

今年5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江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获得4000万元奖励,是广东省获得激励的唯一一家地市单位。

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初,江门市明确提出河长制要“走在前列、树立标杆”,全面实施“让五邑河更美”大行动,扎实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高标准推进碧道工程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等工作,积极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效”,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广东江门鹤山市政协委员赵德光在鹤山市桃源镇经营花木场生意,他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桃源镇民间河长。每天的早晨和傍晚,他都会骑着电动车沿着桃源河一路巡河。他说,他喜欢这份工作,喜欢水,喜欢桃源河。

赵德光从小在桃源长大,几十年来见证着桃源河的变化。他说,从前的桃源河清澈见底,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在河里嬉水,但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沿岸猪场猪舍增加,桃源河变成人们不愿靠近的黑水河。如今,江门全市实施河长制以后,通过扎实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桃源河逐渐恢复往日的样貌。

事实上,以上只是江门市积极推进河湖长制落实,取得的众多阶段性工作成效之一。据悉,江门市连续两年在省河长制验收、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特别是在2018年省河长制考核中名列地级市第一名;在省河长办的推荐下,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研究班上作专题经验介绍;今年5月,获得国务院对2019年河湖长制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督查激励,是全省唯一获此项激励的地级市。

江门“治水”在全省多个率先

江门市以江为名,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河流有西江和潭江,河网密度0.9公里/平方公里,是华南地区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全面推行河长制之初,江门市明确提出河长制要“走在前列、树立标杆”。

2017年9月,江门全面完成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制体系构建。西江江门段和潭江的市级河长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领导担任,30条跨县河流(湖库)由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市级河长。各级共设立了县级河长96名、镇级河长783名、村级河长1342名,自然村河长9000多名,在全省率先将河长体系延伸到自然村一级。

江门市全面构建“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专职巡河员+河道保洁员+护河志愿者”的全方位护水管水工作体系。全市共设河道警长651名,民间河长1045名,河道巡查员1872名,河道保洁员2477名,护河志愿者21541名。

2016年,江门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实现河长制有法可依。江门市专门设立河长制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江门市通过创新建立三个清单、水质监测、明查暗访、考核机制等方式落实责任。2020年以来,江门市先后向县级河长、镇级河长44人次发出水质预警提示,对4名县级河长、6名镇级河长进行通报批评。

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

近年,江门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见行动”“见成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

2018年1月,江门市率先部署开展“五清”专项行动。两年多来,江门全市共投入4.58亿元,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1400宗,清理河道漂浮物50.34万吨,清淤疏浚1734公里,纳入河长制管理的4100多公里河道全部实行“每年两次集中清漂+常态化保洁管理”;列入省、市整治范围的重要河湖“四乱”问题和侵占江河湖泊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治。江门市完成316艘住家船专项整治,妥善解决船民上岸居住安置问题。

江门市41条重点支流综合治理方案已全部完成编制,相关河段启动系列综合治理工程。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12条黑臭水体,11条已实现“初见成效”的目标,1条水质明显改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1.67%。鹤山市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目前,13条跨界重点支流计划采取EPC+O模式,总投资34.1亿元,实施堤防加固、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等措施。

江门市全面组织污染源治理。截至去年底,江门市已全面完成3793个列入省清单的“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65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100%完成清理整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1.7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6.41%,大型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实现镇级污水厂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以上。

计划建成360公里碧道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万里碧道建设的部署要求,江门市扎实推进全市碧道建设,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目前,江门市省级碧道试点城央绿廊碧道已全面完成9公里建设任务,市级碧道示范段已全面开工,全市已建成碧道100公里。

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江门水道城央绿廊碧道被列入省级碧道试点。去年底前,江门市投资7.51亿元,全面完成五邑路桥到北街大桥9公里碧道建设。目前,城央绿廊碧道已成为江门市最具人气的“网红打卡点”。

目前,蓬江区环人才岛碧道、江海区西江外滩段碧道、新会区江门水道段碧道、台山市新昌水四九段碧道、开平市大沙镇蕉园至夹水段碧道、鹤山市民族河碧道、恩平市莲塘水沙湖段碧道等市级示范段已全面开工建设。部分碧道建设项目已初见成效,水生态改善带来的良好效益开始释放,碧道延伸到哪里,人气就汇集到哪里,成为人们喜闻乐到的好去处。

到2021年底,江门全市计划建成42段、共360公里碧道,其中都市型碧道2段、18.55公里;城镇型碧道17段、147.4公里;乡野型碧道17段、147.15公里;自然生态型碧道6段、47.3公里。

采写:南都记者 罗忠明

通讯员 周颖森 张曼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