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炬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持续上升

坚持“科创赋能”做好“高”“新”文章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0月28日        版次:QA07    作者:吕婧

  火炬开发区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火炬开发区鸟瞰图。

  大力培育研发机构,高新企业加速“蝶变”,破解土地瓶颈难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火炬开发区坚定地走“高”“新”发展道路,以创新为主要支撑和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持续上升。

  聚焦“高”“新”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今年7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两个重量级科创平台接连动工建设。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成为全市首个硕博联合教育培养基地,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则是火炬区内首家国家级科研平台。

  作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开发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高”“新”,火炬开发区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引育高端人才和创新研发机构,大力培育优质创新主体,建设一流创新孵化载体,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截至目前,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在建的优质科研实验室已超10个,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创动力。

  近年来,火炬开发区还大力培育优质研发机构,将本土企业明阳智慧打造成为全市首个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火炬开发区集聚了中山近五成的国家级研发机构、近九成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超六成的省级工程实验室、100%的省创新团队、超七成的市创新团队等,对全区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增速跑赢专利授权增速,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000件,中智药业斩获中国专利奖银奖,实现全市“零”的突破。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火炬开发区加快建设集人才引育、项目孵化、企业加速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目前,中山留创园、张企孵化器和火炬高新孵化器等已经成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考核优秀等级,拥有全市超七成的国家级孵化器,全区在孵企业超700家。  

  打造三大产业集群 培育行业创新龙头  

  今年6月,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康方生物”)全球首款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卡度尼利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中国第一款双抗,也是世界第一款基于PD1的双抗。康方生物由4名海归博士于2012年在火炬开发区创立,2020年已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完全自主研发抗体新药的公司之一。目前,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抗体药物已进入收获期,产值将迅速放大。

  坚持产业立命、工业立区,火炬开发区坚持将产业化作为发展的落脚点,打造了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子信息与光电三大产业集群,培育出了联合光电、康方生物等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

  过去10年,火炬开发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建设高技术产业平台。2021年,火炬开发区以全市近四成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近三年增长28%。技术合同登记认定占全市七成。

  目前,火炬开发区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大健康产业助力园区入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五十强,入选首批“广东省特色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坚持“紧盯科技最前沿”原则,强化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全区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打造全市首个产值破千亿的产业园;光电产业“蝶变”效应显现,以光学成像产业为依托,加速推进光电领域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延长产业链,重点发展光学感知、智能显示和智能照明三大方向。

  此外,火炬开发区三大支柱产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迅猛发展,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省制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省药检所中山实验室、利诚检测总部等优质检验检疫平台项目相继落地,具备国际水平的检验检测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提升营商环境 破解土地瓶颈  

  “中山这块土壤是肥沃的,是可以培育大企业、大产业的。”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下称“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曾在多个场合推介中山的营商环境。今年9月,明阳集团以569.74亿元营业收入荣登2022中国企业500强第385名,比去年的第422名提升了37名,同时跻身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第15位。

  明阳集团的大步快跑,离不开火炬开发区优质营商环境的助力。今年初,为解决明阳集团总部大楼用地难题,火炬开发区在中山率先推出混合产业用地模式,探索出产业用地混合利用和建筑复合使用新方法。明阳集团总部项目摘得中山首宗混合产业用地,并实现“拿地 即动工”。

  近年来,火炬开发区系统开展产业用地整备,破解土地碎片化等发展难题,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十四五”期间,火炬开发区聚焦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3+3”现代产业体系,计划供地万亩统筹建设智慧产业园、鲤鱼产业园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平台。其中,5个“工改”平台大力探索土地“托管共建”归宗改造模式,着力打造全市“工改”示范项目。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火炬开发区已超额完成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截至今年8月,火炬区五个“工改”片区已推动十批20个改造项目落地实施(含中山港街道、民众街道),拆除整理土地总面积为612.54亩,完成全年任务830亩的73.8%,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预计新增产值87.37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通讯员 肖晨茜 谭雯雯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