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鹤村宁静的民宿。 约有800年历史的古鹤村,如今文旅融合初见成效。
古鹤村古迹古建筑众多。图为清光绪皇帝御赐的“乐善好施”牌坊。
观点
在中山,节假日到周围的村庄休闲观光,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截至2020年末,中山已累计创建认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专业村16个,市级专业村22个。在这个基础上,中山如何进一步挖掘根植于村落的文旅资源,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动力?南都记者邀请村干部、创业者、学者多方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三乡镇桥头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志勇:文化旅游打造网红景点 吸引本地青年回村创业
在中山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桥头村,大片绿色稻田令人心旷神怡。紧邻稻田的三悦书房桥头站,大幅的落地玻璃窗将稻田美景一网打尽,被网友们称为“中山最美图书馆”。随着季节的更迭,稻田呈现出不同颜色———从嫩绿、翠绿、鹅黄再到金黄,每个时节的景色均不相同,吸引不少游客、村民来此阅读。
三乡镇桥头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志勇告诉南都记者,桥头村按照三乡镇政府打造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工作,包括整治田间乱搭窝棚、建设“四小园”等一系列举措。围绕农田修建了步道,每天早上和晚上,很多村民及周边居民都会来此散步、跑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田园风光。”
郑志勇表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除了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之外,村民的生活习惯、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改观,包括村民、居住在村内的外来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素养都提高了,“以前不少村民、外来人员聚集在小卖部里打麻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去书屋里坐坐,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或是去步道跑步锻炼身体”。
“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自然是离不开桥头村各项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桥头村把农村“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公园和小花园)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大力提升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利用“四小园”空余的土地,安置一些健身器材,丰富了“四小园”的功能;此外,近年来桥头村公共文化服务得以高质量发展,从村内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公共文化中心、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和三悦书房桥头驿站三部分组成)建成以来,再到文旅驿站的启用,村民的文娱生活不断丰富。
2017年,桥头村确立了“山水、田园、人家”的绿色发展理念,“桥头村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自然风光优美,为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郑志勇介绍,随着来桥头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目前村内已有私房菜馆和民宿等配套,接下来桥头村计划利用闲置的房子,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吸引本地青年回村创业。
三乡镇古鹤村党总支委、副主任高伟贤:修旧如旧还原历史风貌 盘活闲置出租屋发展民宿
古鹤村的历史约有800年,4条清代铺建的石板街沿用至今,清光绪皇帝御赐的“乐善好施”牌坊保存完整,清代古祠堂、古闸门、碉楼、古宅……无不散发出历史气息。这是古鹤村的特色,也是现代社会的稀缺资源,基于此,古鹤村找到了自身定位:以文旅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历史建筑保留到今日,已经出现不少破损。“近年来古鹤村对老街进行了一轮修缮,一个核心原则是修旧如旧,尽量保持它们的原貌”,三乡镇古鹤村党总支委、副主任高伟贤介绍,比如对石板街进行修缮时,所有的电线、通信电缆全部移到地下,主街上空看不到电线横空划过。在此基础上对街巷两旁的建筑外立面进行集中复古改造,换成灰砖墙面,改成复古路灯,恢复村里旧有的样子。“此外,我们在改造中对古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比如石板街旁边一座保存完好的碉楼,就变身成一家中医馆,很好地融入在古巷里”,高伟贤说。
对古鹤村进行复古改造在施行过程中也遇到过困难,“有的村民建起现代化的住宅,让他们配合把外墙改造成仿古的样式会不太适应”,高伟贤说,村委就反复跟他们做工作,解释这样做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反而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收益。慢慢地,村民都支持改造工程。
现在古鹤村的文旅融合已经初见成效,2021年元旦一天的游客量就达到两三千人,日常也有不少游客过来逛古街,感受这里的风貌。“但是目前古鹤村的产业链还不完整”,高伟贤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里现在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第三期改造工程。此外现在村里的民宿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有很多闲置出租屋,“村委打算把它全部盘活做成民宿,然后配套吃住,发动村民制作本地特有的一些岭南茶果,让游客能品味到古鹤原有的风土人情”。
今年,古鹤村计划拿出一些创业经费,给有创业意愿的村民或来古鹤的创业者。古鹤村将继续发展文旅产业,包括开发特色纪念产品、打造3D画廊、改造村史馆、提升美化开心田园,加入亲子体验项目,打造亲子式美丽田园,让更多村民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
三乡镇古鹤村东街里·和集创始人蒋黎黎:乡村面貌需要整体规划 既统一风格又各具特色
从出生地来说,蒋黎黎是江苏人,但她自己认为,“我至少称得上是半个中山人”,因为她在中山生活已经二十年了。基于专业和个人兴趣,蒋黎黎专注于做陶艺,“我和先生就选择了古鹤这个地方,买了房子”。
蒋黎黎现在在古鹤村创立起东街里·和集园区,里面有艺术展厅、工作室,还有民宿等,她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聚集的地方,“他们会各自带着自己的工作室进来,每一个艺术家,每一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独特的标签,也有自己的粉丝收藏家。这样,在网络上会表现出相当的流量,在现实中也会部分转化为我们的客人”。
实际上这个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目前园区内正在进行陶瓷展,“在业界已经算高水平的展览了,开幕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我没通知太多人,但是珠海、中山、深圳,许多业界颇有名气的艺术家都来了”。在蒋黎黎看来,她现在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项目,“我只是在实行自己的理念”。比如开民宿,“不单是住一晚,希望客人来到这里能沉浸于一种美的体验,然后把这种感受带回他们以后的生活中”。
蒋黎黎最喜欢清晨的古鹤村,宁静,空气清新。“十多年来,村子没什么变化”,在蒋黎黎看来,“没什么变化”无疑是好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的文娱生活日渐丰富,不变的是村内的老宅子、牌坊、碉楼、石板街依旧如故,“这些都是古鹤村的历史、内涵和个性,并没在乡村建设中破坏、消失,反而保护、修缮得更好。”
蒋黎黎认为,乡村在振兴的过程中,保留住特色很重要,“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可能获得收益的事”。比如中山是一个侨乡,有很多老建筑都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很有特色,在做乡村振兴项目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这种特色。老房子都尽可能不去动,还是保留原来的一个样貌。千万不要认为拆掉旧房子,建一些新房子,千篇一律,住起来才舒服。
此外,蒋黎黎认为作为具体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人,也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理念,并勤勉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做事,而不能光是想着怎么利用这个政策拿到补贴。“作为投资人,想着投资赚钱,这无可非议。但是,你总是应该坚持做些事,把事情做好一点、做得长久一点,这样你赚取的回报也会更可观一些”。蒋黎黎认为,如果有相当数量的投资人能够这样做,那么乡村振兴一定能够做起来。
“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大工程,包括政府、乡村和投资人,都要注意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问题。既要有统一的风格,又要各具特色、各显魅力”,蒋黎黎说。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阮波: 增加路线设计 挖掘文化故事
阮波是中山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中山市公共文化人才联盟工作站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从前年开始,她和团队先后到东区街道三溪村、三乡镇桥头村、沙溪镇秀山、圣狮村、黄圃镇石军村、南朗街道左步村等做调研,成功帮助相关村落梳理问题,并给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分析和规划大纲。
阮波认为,中山不少乡村都很有特色。比如,民众街道的新平村是个四季大果园,村内物产丰富,常年盛产香蕉、番石榴、荔枝、龙眼、桑椹等热带水果。当地菜式也用料新鲜,调味清淡,“水乡三宝”“三敦鹅”都广为人知,至今村内已有10多家民居连片升级改造成为独具特色的餐饮休闲场所。
但是,在阮波看来,中山的乡村还有一些共性问题:首先,规划、整合不够合理。比如新平村内的伟丰生态农场,没有充分利用好两排荔枝树形成的自然景观,一河两岸的景色还有待加强,村与村间、村口之间的连接应当合理。其次,环境卫生还需要更重视。有些地方村民还会直接将路面垃圾倒入河里,要加强对村民卫生环保意识的宣传。第三,传统文化挖掘和推广不足。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资源,中山可以组织专家团队,有针对性地提升村庄软实力。
对于接下来应该如何扩宽文旅资源,为乡村振兴助力,阮波建议: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增加路线设计与内容。比如新平村一河两岸风光秀美,河水清澈,岸边种满果树,开花时节做网红拍照打卡点,收获季节搞旅游摘果。再利用村内整洁、河水清澈和一栋栋农家小院,形成打卡的网红点标识指示牌。
其次科学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文景融合。比如新平村可以以伟丰生态农场为核心,然后增加卢仲明私人收藏馆、盘景园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河两岸的情侣路,加上树木场、果园等,增加政府创收,再投入进去不断完善景点设施,形成周末到民众可以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另外可以加强大型主题活动引领,挖掘文化故事。通过挖掘、补充、丰富相关的文化故事,树碑立传,形成文字摆放在每个点,丰富景点内涵,同时让导游解说、播放。利用节气、公假日组织当地民俗活动,吸引旅客,传递当地传统习俗;沿河饮食与咸水歌相结合等,吸引旅客寻找儿时的记忆;制定表演节目单,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文化表演;建立文艺创作基地,吸引文艺人才进行创作,传播本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