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崖口村,村屋和农田相得益彰。
板芙镇广福村水产养殖基地。
综述
坐落于中山市五桂山之南的桂南村,有500多年的开村史,近年来,桂南村依托秀丽的生态风光,借助创建中山市特色精品示范村的契机,打造“网红村”,发展特色生态游民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这是中山乡村振兴的其中一个画面。今年初,中山市“攻坚2021”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六个一”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有香山风韵的美丽乡村;在中山两会上,《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议案》又被列为2021年中山市人大“一号议案”,市委、市政府、市人大代表、广大市民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和关注力度越来越大。
成立美丽田园建设攻坚总指挥部
2020年,中山市以“五大美丽”行动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并把“美丽田园”作为“五美”突破口奋力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山市美丽田园建设攻坚总指挥部,市长牵头,全面统筹,高位推进。建立市级“五大美丽”行动工作群,市委书记牵头,镇街一把手入群,每日在群内发布窝棚整治工作进度、方法成效、存在问题等,即时性、情境化反映工作动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高效推进窝棚清拆和重建各项工作开展。
与此同时,出台《中山市美丽田园建设实施方案》和《中山市美丽田园建设攻坚战方案》,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职责分工、资金保障、工作督导等。发布《农田棚舍样式》和《农田棚舍建设指引》,明确棚舍材料要求、尺寸面积、建设成本等,为镇街建造标准统一、风格划一的棚舍提供参考和指引。
中山对镇街清拆窝棚实施差别化奖补,在规定时间节点前完成整治的,市财政奖补8成,超出规定时间的,市财政奖补4成,以此激发镇街积极性。至2020年6月底,“四线”500米内窝棚已100%完成清拆整治,到2021年6月28日,全市24501个需整治窝棚,已100%完成清拆整治。按统一标准新建农用棚舍7630个,累计清理田园垃圾18216吨,田园风貌明显提升。2021年,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聘请第三方公司,通过航拍+实地走访结合的形式,对窝棚整治清拆情况进行摸排,确保没有虚报和遗漏,确保美丽田园持续美。
市领导挂点特色精品示范村
2021年以来,中山谋在前、动在先、干在实,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富有香山风韵的精美农村。年初,中山启动了市领导挂点联系特色精品示范村工作,11位市领导分别挂点三乡镇雍陌村等11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出台《中山市关于市领导挂点联系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制度,细化分工,同时成立市领导挂点联系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专班,安排11个市直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分别负责日常定点联系工作。
同时,还将建立全市美丽乡村“大擂台”,22个涉农镇(街)主要领导挂点联系镇域内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打造本镇(街)美丽乡村“名片”,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比学赶超”工作机制。未来,这些村将作为中山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发展模板。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华介绍,通过市领导挂点、市直部门通力协作的方式,合力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着力打造一批不同类型和各具特色的样板示范村,确保示范村村庄环境有新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成效,生产力水平有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基层组织建设有新推进,将中山市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启动235个村居“美丽乡村指数”测评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2020年,中山启动了面向全市24个镇街235个村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比学赶超”评比机制,组织第三方工作组每月对各镇街的村居环境进行实地测评,并对每月分数进行排名通报,成绩靠前的镇街获资金奖补,连续排名靠后的则被约谈。
陈永华介绍,自比学赶超评比开展以来,中山各镇街多措并举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截至去年底,全市235个行政村累计发动党员干部、企业及群众14万人次,清理各类农村生活垃圾6.8万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2万吨,中山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从客观成绩来看,各镇街全年的综合表现均达到80分以上,比2020年年初时有明显提高,全市干净整洁村达标率100%。
作为“比学赶超”的2.0版本,市委农办今年制定了《中山市美丽乡村指数测评工作方案》,设立中山美丽乡村建设“大擂台”“美丽乡村指数”的测评内容更丰富、测评机制更完善。在去年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的测评基础上,增加了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公厕风貌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村民知晓度和满意度、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及对镇街完成第三方测评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评价。通过这些指标的完善,督促镇街和乡村想方设法提升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对村庄问题整改、整治的重视。
“今年我们继续聘请第三方开展每月测评,通过客观的评价促进镇街在乡村振兴五大方面建设上整体提升,为美丽乡村持续美提供发展底气。”陈永华说。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委托第三方,对系统和测评方式进行了升级。比如对评分系统进行了升级,对数据采集进行了优化,同时开发出独立的整改系统,以往第三方在现场测评的时候,会对黑点进行拍摄取证,新系统还可以对需要整改的“黑点”进行直接定位,第三方检查后,镇街可以根据系统定位,准确找到“黑点”,进行后续整改,既方便测评人员对“黑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形成下月“整改落实”部分的分数,又提高镇街人居环境整治效率,形成检查、整治、回查的闭环,避免测评流于形式。
每月的测评结果仍然进行全市排名通报,对优秀镇街给予资金奖补,对于连续2次排名后3名且基础工作实地测评得分90分以下的镇街,由市乡村振兴办领导进行约谈,对连续3次排名后3名且基础工作实地测评得分90分以下的镇街,提请市分管领导约谈。以奖促干、以惩促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确保到2021年底,全市70%以上行政村(涉农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明年底建成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在垃圾处理方面,2020年底,出台《中山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计划分三个阶段,以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为基础,探索连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模式。
根据初定目标,至2022年底,建成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市特色精品村全部达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创建标准。各镇街逐年推进辖区内行政村达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基本要求。至2025年底,实现全市222个行政村(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陈永华介绍,目前,已经选定了横栏和东凤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今年内,要求示范镇街完成对标配置,示范片区镇街辖区内行政村、全市特色精品村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完成容器设备等硬件配置,基本完成分类收集点、宣传栏、有害垃圾投放点、可回收物回收点等设置和修缮提升,并按照要求建章立制,加大农村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全面铺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推广,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我们希望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入常态化阶段,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争取到2025年底,全市可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陈永华表示。
建设“有生活气息”的美丽乡村
陈永华表示,中山一向提倡建设“有生活气息”的美丽乡村,不希望把一个村的村民迁走了,推倒重建。所以今年也出台了一个新的文件《中山市历史文化村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指导意见》,指导镇街如何结合中山实际,开展重点历史文化村落农房管控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深入挖掘、保护、提升、塑造本土优秀资源,彰显乡村特色,打造香山特色美丽乡村。
根据计划,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传统村落、重点历史村落以及市领导挂点联系的特色精品示范村共42个村(社区)为重点区域,以乡村岭南文化、历史风貌保护为重要抓手,试点开展重点历史村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程。
陈永华介绍,将聘请符合专业要求的高水准规划编制单位负责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掌握村庄历史文化遗存状况,按照“整治提升、保护修复、凸显地域特色”的工作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历史文化村庄规划。同时兼顾保护与发展,明确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保护对象,分级分类提出保护方案;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对原有的传统要素及历史风貌适度还原,并提出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具体方法。实施村庄新建农房风貌管控措施,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因地制宜对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以及对存量农房微改造,把方志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将文化旅游业态引入与特色精品村打造统筹推进,打造具有岭南文化和香山特色的精美乡村。
高标准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陈永华表示。截至目前,中山市共获批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是:中山市横栏花木产业园和中山市东升脆肉鲩产业园。
陈永华介绍,横栏花木、东升脆肉鲩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目前,产业园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横栏镇花木产业园现有花木经营面积约3万亩,花木品种数量1000多个,花木场26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年销售额近40亿元。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现有养殖面积约1.7万亩,从事脆肉鲩养殖人员达1500人,产量约3.5万吨,总产值约10.5亿元,占全镇水产养殖总面积60%。通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吸引本科以上人才570多人参与建设,近200多专业人才服务于产业园建设。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超500人次,培训内容涵盖花木种植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电商销售推广等。
据悉,中山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珠三角自筹资金建设,2020年7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设立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补助资金,每个园区安排扶持资金5000万元,合计投入1亿元市级财政资金,从2020年开始投入产业园项目建设,预期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总计4.39亿元。2020年9月已下达补助资金4000万元,每个产业园各2000万元用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项目建设。今年继续下达市财政补助资金1855万元用于项目建设。
陈永华介绍,横栏镇规划建设项目共20个,重点从开展品牌推广、建设种植示范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等三方面进行。目前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1.5亿元,推动共11个项目的建设。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共规划6大类29个建设项目,分别是:农业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土地流转补助项目、产业融合项目、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项目、品牌建设项目,贷款贴息项目等,已累计投入3300多万元,推动20个项目建设。
通过市领导挂点、市直部门通力协作的方式,合力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着力打造一批不同类型和各具特色的样板示范村。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华
延伸阅读
推进“粤字号”知名品牌创建
中山全面推进“五大美丽”行动。分别印发“美丽廊道”“美丽河湖”“美丽家园”“美丽园区”和“美丽田园”工作方案。至2020年6月底,“四线”500米内窝棚已100%完成清拆整治,到2021年6月28日,全市24501个需整治窝棚,已100%完成清拆整治。按统一标准新建农用棚舍7630个,累计清理田园垃圾18216吨。全市行政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中山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至2020年,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基本达100%,完成农村公厕新建改建198座,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22个涉农村(社区)均配置不少于一个标准化公厕;全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共64座,并通过全国旅游管理系统验收,年内中山公布首批A级旅游厕所达26座。
中山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2020年度完成整治数量及销号率居全省前三。
中山优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三角镇(杂交鳢)、港口镇(水产养殖)、神湾镇(菠萝)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三乡镇桥头村(桥头大米)、三角镇光明村(杂交鳢)和三角镇沙栏村(杂交鳢)等16个村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中山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并推进“粤字号”知名品牌创建,古镇镇和大涌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全市开展有效期内35家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粤字号”品牌入库工作,新增“粤字号”品牌9个,现有“粤字号”品牌44个。2020年市级龙头企业达60家,新增6家;市级家庭农场达132家,新增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达31家,新增4家。
中山建设文明村镇,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志愿宣讲活动。建立理论宣讲、医疗健身、法律援助等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七个一百”项目下基层活动。编撰中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案例集,至2020年,全市文明村镇覆盖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