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山出台“指导意见”部署23项任务

围绕提高公共文化均衡度、获得感、参与度、覆盖面及活力五大方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15日        版次:QA02    作者:刘贤沛

2019年投入使用的中山纪念图书馆为市民提供更多阅读机会和空间。

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度;健全供给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获得感;搭建多元平台,提升社会文化服务主体参与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鼓励创新创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活力。近日《中山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度、获得感、参与度、覆盖面及活力五大方面,提出了23项工作任务,推进中山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度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萧亦充表示,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要做一个创建工作的课题研究,中山的课题研究围绕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进行,其中覆盖面就是让市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服务,适用性让受众得到需要或是想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就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心里去。《指导意见》是课题研究成果的一个转化,在总结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发展路径和方向,做进一步研究,最终形成这一指导意见。此外在机制、体制方面也会有一些突破和创新,《指导意见》在这一方面也做了明确说明。”

南都记者了解到,《指导意见》从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和服务规范、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来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度方面。具体举措包括:

完善《中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确保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真落地、全覆盖、见实效;

制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规范,提高设施利用率和服务品质;

对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国家公共文化云及中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升数字服务能力;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多渠道采集公众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评价,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出台《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办法》,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文化场馆、重大文化项目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运用到有关考核体系中。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获得感,《指导意见》中提出了7项工作任务,包括:提升文化惠民品牌效应、提升场馆免费开放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关爱温度、推广共享型总分馆模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具体举措包括:

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扩大惠民文化品牌的覆盖范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探索免费开放的新策略和新方式,巩固和提高市、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征集机制和群众文化需求信息分析应用机制,满足不同群体人员的文化需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无障碍设施;

引导更多优质的社会文化资源、场馆、人才等进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渠道,吸纳更多优质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完善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活化工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健全文艺精品生产激励机制,扩大中山文化影响力等。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为提升社会文化服务主体参与度,《指导意见》从完善购买文化服务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完善文旅志愿者管理机制入手,具体工作任务包括:

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状况,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细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鼓励文化类社会组织通过采购服务、委托实施、资助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建设或运营项目,支持文化类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地进入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开展服务运营、项目运作等,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赠、赞助、众筹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项目及其他公益文化项目;

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办法和评估指标,推动社会力量规范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加快文化和旅游深融合、全贯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度假区;

适应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消费需要,实施夜间公共文化场所灵活开放,引导社会文化机构开展夜间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的夜间文化需求;

制定《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管理制度》,健全文化旅游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推动文化旅游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打造文化旅游志愿服务品牌。

加强数字化建设,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从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水平、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运营水平方面、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效性分别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在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水平方面,推进市、镇两级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推进“中山文旅云”平台建设,整合线上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完善社区文化O2O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丰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在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运营水平方面,推进市、镇两级公共文化场馆数字资源建设,建立常态化的数字资源采购和更新维护机制。加大数字资源设施建设和展示推广力度,提高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和电子阅览设备的利用率。整合行政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服务点服务功能,扩大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总馆数字化覆盖能力,拓宽公共文化传输渠道,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数字文化服务。

此外《指导意见》鼓励公共文化机构设立阅读、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摄影、培训等交互式文化体验专区,打造特色化、大众化、自助化的数字文化互动体验空间;统筹全市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推进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深入开展;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文化服务”,利用全市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开展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广电用户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平台

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方面,《指导意见》鼓励创新创优,如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激发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活力。优化公共文化机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公共文化资金使用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情况年报制度、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制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专业化、精细化、品质化。

提升公共文化机构融通发展水平方面,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联盟和公共文化人才服务联盟运作机制,搭建协同服务平台,共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探索多个公共文化主体协同运作服务项目,推进各类文化场馆在文献资源、活动资源、人才资源、宣传资源、组织实施流程等方面实现互融互通、共建共享。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提升三类服务阵地的综合服务效能。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指导意见》着眼于大湾区,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平台,包括: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共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联合湾区城市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联游互访、“品读湾区”9+2城市悦读之旅、湾区大戏台、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中山合唱季等区域文化交流活动深入开展,共建“人文湾区”;深入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高标准建设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打造研究弘扬孙中山文化的重要枢纽。

此外《指导意见》提出优化公共文化激励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突出贡献人物和项目激励机制,定期在全市范围内评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镇(街)、示范项目、示范共享文化馆、示范共享阅读空间、优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等,进行宣传推广和表彰。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