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中山区位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动力?专家认为:

做好实体经济,不要成为过境通道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14日        版次:QA04    作者:刘贤沛

在新一轮以构建“大湾区互联互通”为目标的交通大发展中,中山是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定位珠西地区主要客运枢纽;珠海将打造珠江口西岸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江门则规划依托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打造大湾区辐射粤西的桥头堡。如何看待珠西交通枢纽C位之争?中山有哪些优势,又面临怎样的短板?在未来发展中,中山如何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谋求共同发展?围绕上述热点,南都记者邀请多名专家“坐而论道”,出谋划策。

  A

  如何看待珠西交通枢纽之争?

中山更容易实现“1小时生活圈”

在目前规划中,珠西客运枢纽“三主四辅”的总体布局里,3座城市至少都规划了“一主”,中山有“一主一辅”,其中中山北站为主,中山站为辅。在珠西的交通枢纽排位中,究竟谁能站到C位?

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认为,中山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南北向有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连接广州、珠海;东西向已经有“水上深中通道”直达深圳,随着深中通道加快建设,中山就是连通珠江东西两岸的桥头堡,这个中心位置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中山也最容易实现与大湾区主要城市的“1小时生活圈”。

从实际情况来看,对比珠海、江门,从中山出行可能更方便。拿机场来举例,在中山可以通过铁路轨道、高快速路、水运交通等多方式的立体交通网络,快速到达周边六大机场。珠海虽然有机场,但是在大湾区几大机场中,珠海机场相对要小。如果要到达广州、深圳等大机场,从中山出发还要更快,中山可能是通过飞机出境最便利的城市。

胡波说,对于城市内部而言,中山市一项重要交通策略就是,加强中心城区与东部沿海片区互联互通,打通向东的交通联系,形成多条城市道路交通与深中通道落脚点进行衔接。特别是深中通道通车前这几年,将是交通建设任务最重的几年。胡波认为,加强中山市与大湾区各市的交通互联互通,是将中山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山市在湾区新一轮大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支撑。

枢纽地位主要取决于城市区位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一个地方是不是交通枢纽,主要取决于它的区位是一个相对交通便利的地方。“中山、江门、珠海三地要选C位,实际上没有太大意义”,梁士伦说,如果非要比较的话,显然C位是中山。

梁士伦说,珠海处于交通末端,不管名字怎么取,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枢纽。“处于陆路交通末端,除非城市能级非常高,影响力大,那能吸引大量人流、物流,成为交通枢纽”,梁士伦认为,否则很难成为一个综合交通枢纽。而江门是珠三角最西边的城市,从广东省城市群规划来看,除了广州、深圳之外,东部有潮汕,西部有湛茂。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江门紧靠粤西,就是腹地纵深广阔,仅从珠中江来看,江门的交通地位跟中山也不能相比,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项目也都经过中山。

从轨道交通上看,中山还有深茂铁路,广州地铁18号线等,都经过中山。从公路交通看,中山位置更加凸显,深中通道建设,拉近东西两岸公路交通距离。而港珠澳大桥是单Y结构,所以难以真正成为东西两岸陆路交通枢纽。不过目前伶仃洋通道正在规划,珠海未来连接东西两岸的地位会增强。但是现阶段,无论航空、轨道、陆路,中山的区位优势都无可替代。

  B

  交通C位将给中山带来什么?

做好实体经济,不要成为过境通道

交通枢纽地位是否就意味着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毫无疑问会促进经济发展,但并不必然带来一个城市更好的发展”,梁士伦举例说,比如广州南站是广州市乃至珠三角的一大交通枢纽,但是很难说广州南站周边的发展对广州经济起到支撑作用。梁士伦认为,要做实做好实体经济,营造更优质的软环境;否则交通枢纽可能只是一条过境通道。

如何将区位优势变成动力?梁士伦认为,现在中山处于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机,经济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中。但是要看到,中山毕竟是一个工业大市,产业基础比较坚实。梁士伦特别提出,现在中山从上到下,从体制内到体制外,都充分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造成困境背后的原因。通过多方合力,中山正在加大力度推进短板的解决。

梁士伦指出,从上半年数据来看,中山还是颇有亮点: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投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重点是基础设施,同时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都超常规增长。梁士伦说,现在经济向好的态势很突出,而且经济增长是有一定惯性的,未来加上交通区位优势逐渐显现,中山还是很值得期待。

依托“两山两水”,做好谋篇布局

胡波认为,相较于C位之争,这个问题更值得深思。中山有没有做好准备?产业平台、营商环境等条件是不是对标一流?在大湾区中城市群众,中山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在胡波看来,中山要依托“两山两水”,做好谋篇布局。

一山是“五桂山”。胡波认为,目前中山对五桂山的保护很好,自然生态资源没有过度利用,这就是中山的优势,中山要利用好原本的生态环境,继续擦亮绿色宜居这张牌。

另一山是“孙中山”,胡波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中山最有资格打文化牌,从人文湾区的角度来看,中山一定是人文高地。中山有很多鲜明的文化符号:孙中山、杨殷体现出革命精神;五桂山抗日先烈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新平乡青年突击队体现出奋进精神;里溪村的抗日英烈体现出担当精神;三乡“不走回头路”的石碑体现出改革精神;中山慈善万人行体现出博爱精神。

“两水”一个指岐江河,另一个指伶仃洋。胡波认为,中山的发展主轴从岐江河岸延伸至伶仃洋畔,意味着中山从江河时代走向海洋时代,与珠江东岸的城市从分散走向聚集,中山要跳出中山看中山,以更宽阔的胸襟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

中山现在致力打造成为“湾区枢纽 精品城市”。胡波认为,中山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精致化生活,实现真正的精品城市。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服务,大到对企业、人才的服务,小到街头小景,都要精致精准。“路是永远修不完的,中山的地域面积有限,这里适合小而美”,胡波说。如果一提起中山,大家就联想到一个休闲快乐、美好的城市,有非常专业的服务水平,难道就不会带动经济发展?

  C

  如何与珠西城市 实现互联互通?

跳出自身局限,推动协同发展

进入大桥时代,珠江东西两岸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珠中江内部如何实现互联互通,一直是各方关注的话题。梁士伦指出,珠中江在推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不少突破,比如年票互认推进最早,当时是由中山来承担、推进这项工作。现在中山跟周边城市建立了跨市公交,但是交通连接还没有真正全面打通,比如中山珠海之间就有不少断头路。

目前,中山正在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项小组,向“顽疾”开刀,计划今年内打通几条和珠海的断头路。此外,中山跟江门正在加快推进中开高速,深茂铁路,中江高速也已经确定拓宽。

“因为行政区划等因素,各个城市之间协调的难度比较大”,梁士伦说,但是每个城市要跳出自身局限,协同发展共同获益。比如中山、珠海两个城市想建设地铁,但是人口数量都达不到要求。这样中山争取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到中山,珠海提出进一步延伸至珠海,那大家共同努力,这条地铁一旦建成,就弥补目前城轨站点少、车次少的不足,对整个珠西发展都是好事。

省委赋予中山“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三个定位。中山是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沿海经济带东到汕头西至湛江,这也取决于中山的区位,是连接东西两岸的桥头堡。因此中山不仅要立足于市内的交通连接,还有责任有义务,主动推动与周边城市交通连接。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