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致敬中山最美逆行者

感谢有你 请平安归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12日        版次:QA01    作者:侯玉晓

廖小卒:中山市人民医院

袁小玲:中山市人民医院

冼素芬:中山市西区医院

李玲:中山市博爱医院

黄小强: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湖北的街头巷尾,昔日的热闹嘈杂、车水马龙被病毒隐藏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冷清的街巷、稀疏的人烟。但这里不是一座座空城,而是众志成城,背后是举国之力的运筹帷幄。

短短11天,中山市共派出4支医疗队57人前往湖北支援抗疫。2月9日,中山市首支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15名队员前往武汉方舱医院进行支援;2月11日,中山市第二支医疗队奔赴湖北荆州,15名队员全部从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中挑选;2月14日,中山市第三支医疗队共18名队员出发前往湖北;2月18日,中山市第四支医疗队——ECMO救治医疗团队,直奔湖北荆州市,专门抢救危重症病人。

战“疫”当前,他们是白衣勇士。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他们中有的在中山定点医院连续工作数日,临出发前才回家收拾行李;有的已经退休,在前线吹响号角后,义不容辞,若有战必召回。中山的白衣战士,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大医精诚。

离别惜惜,他们不过是人群中的普通人。二十出头的年轻护士,怕家人担忧,出发前没有告诉父母;原本入春将举办婚礼,爱人泪眼送别,婚礼只能延期;在湖北寒冷的夜里,只要听到电话那头,“妈妈你都走了好久,我好想你”,就击中软肋,泪湿衣襟。

致敬逆行者,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湖北为中山医护人员拍摄了一组摘下口罩面带笑容的照片。随即,南方都市报和中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联合策划推出主题为“期待回家——围炉而坐 灯火可亲”致敬中山最美逆行者活动。从3月2日晚上7点起,42名中山援助湖北医护人员的笑脸,绽放在中山各大商圈、地标建筑的200多块LED屏上,让这座城市更显温馨。

冬已尽,春可期。待到春暖花开、阴霾尽散之时,大家摘下口罩彼此道一声“辛苦了”,脱掉防护服给对方一个热情的拥抱,和爱人拉着手品尝心头的美食,或是带着孩子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等待你们战胜归来,平安回家。

  廖小卒 穿上防护服走向手术室时,什么都不害怕了

2月19日,抵达荆州的第二天晚上,我再次接到了紧急任务,要去一趟监利,抢救一名重症患者。当晚11点30分,一行人抵达监利县中医院,直奔病房。我和队友阮宗发争分夺秒开始检查ECMO设备,穿防护装备。由于上ECMO机对房间的无菌环境、光线等要求比较高,但医院的条件有限,病房的光线也比较弱。我们也顾不得太多,救人要紧,不到1小时的时间,队伍完成了上ECMO机的操作。很快,监护仪显示,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开始好转。当时,我的前胸后背全是汗。

这一场跨城的通宵救援,整整持续了10个小时。回程100多公里,3个多小时的车程,除了要克服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和口罩,团队还要克服晕车造成的不适。口罩被勒得紧紧的,透不过气,路程又颠簸,肚子里翻江倒海,特别想呕吐。

第二天早晨7时左右,随车护送病人终于顺利到达了荆州市重症救治中心。当我脱下防护服,感觉都要虚脱了,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感觉真好。这是我成为ECMO医生以来最艰难的一次救援。但当我穿上防护服,走向手术室时,我什么都不害怕了。

我想大家都想尽快打赢这场战争,早日与关心我们的家人、朋友畅饮、聊天。

  袁小玲 虽是女儿身,现在尽忠报国的时候到了

湖北是我的故乡,在一线,我被很多事情所感动,第一就是当地的医务人员,他们从1月份疫情开始尽管已很疲惫,但一直坚持到现在,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并肩作战。第二个感动就是我带的队伍中这46个队员,不管是来自中山,还是肇庆,广药附一,所有的队员都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大家都非常优秀,非常努力工作,不分你我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第三个感动就是当地政府给了我们工作生活后勤保障全方位的支持。荆楚大地美丽富饶,松滋人民热情好客、非常善良,也非常善于学习。

我出发之前,我母亲和姊妹们都不知道,只有我的先生,我的女儿在我身边。他们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帮我收拾行装,让我好好休息。

我刚开始来的第一个星期,尤其是前五天,我的家人没有给我主动打一个电话,没有一个视频或语音。他们都知道我很忙,他们不敢打扰我。既使后来我和先生女儿视频也是在吃饭时,我说你们讲我听,我不讲话你们看着我就行,因为累得不想讲话,我让先生女儿知道我平安就好。最累的时候在安眠药的催眠下,我也只能睡三个小时,不是睡不着,是事情实在多到做不完。跟我的母亲,我一直不敢视频或语音交流,一直到第八天才开始用文字交流。老母亲发信息说:小玲,你虽是女儿身,现在尽忠报国的时候到了,妈等着你凯旋!

  冼素芬 父亲战“非典” 我“代父从军”抗“新冠”

感受最深的是第一天进入病区,每一间隔离病房,病人穿过窗口的眼神,是一种渴望健康的眼神,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每天里外三层的防护服,一开始工作不太适应,曾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一天下来的工作,有时候气也喘不过来,也因防护服的密闭性强,皮肤出现过敏,忍着不敢去抓。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在前线,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护理每一位病人,但在生活上觉得亏欠了家人。去年年三十回家吃过一顿年夜饭后,就马上回医院投入工作,然后收到去前线的通知。来前线后几天,是我爸爸的生日,也只能在电话说一句"生日快乐"。我爸爸是一位退休医生,他是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人。2003年“非典”,他在工作岗位上,2020年我“代父从军”抗“新冠”。我想成为他的骄傲。待到凯旋日,我想陪爸爸补过生曰。

  李玲 希望女儿学会感恩传递爱心

这张照片看起来整个人都肿了一圈啊,不好看,哈哈。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几乎每一个病人都很感激我们。给病人抽血的时候,我要戴三层手套,但是有时候没有小号的,大号戴起来很大,影响动作,扎针会更痛。病人都会说没关系,我能忍。我们不管做什么,他们都要说谢谢;而且能不麻烦我们的事他们尽量自己做。患者需要我们的安慰,其实我们也需要患者的鼓励。

我家里有两个女儿,大的7岁半,小的3岁半。有一次回来我打开手机,听到女儿一连串的语音:妈妈你都走了好久了,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妈妈外面下了好大的雨,你有没有带伞啊,你再不回来会生病的……当时我心里就特别酸。现在婆婆白天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孩子,我特别感谢她。

现在中山好多LED屏为我们亮灯了,我很感动,也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可以通过它看见我了。但是我想对孩子们说,我们并不是什么闪耀的明星,只是换了个地方完成自己职业使命的一群普通的白衣人。在这场战疫中,除了我们以外,还有千千万万为疫情默默付出的善心使者,希望你们要永远记住自己接受过的帮助和社会给予你们的爱,然后将这份爱一直传递下去。

  黄小强 七旬老人突然朝我鞠了一躬

拍摄这张照片时,刚完成了一个班次十余名医护人员防护服穿脱指导,回到病区外围,刚好看到大家正在拍照,所以就留下了这张照片,我的脸比较圆,加上戴了两层帽子,整个照片看起来比较喜感。

有天上班路上,我一个人乘坐大巴。在等候红绿灯时,正前方一个70多岁的大爷突然停下脚步,盯着大巴看了许久,我以为他有什么事情,就特意朝窗户外面看了一眼。谁知道他突然朝我鞠了一躬,而这时车子正好发动,缓慢向前,大爷就这么鞠着躬,许久才立起身继续往前。我当时两眼都湿润了,十分感动,也更加体会到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之重大,普通老百姓如此信任我们,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我希望自己成为所有一线医护坚实的后盾,让他们“零感染”,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待战胜疫情后我们一起平安回家。

在湖北,我和媳妇一直都保持联系,每天晚上有时间都会开视频报平安。考虑到父母、岳父母上了年纪,我和媳妇向他们隐瞒这件事,免得老人家担心,到现在他们都不知道我来了湖北。待战胜疫情时再告诉他们,我就要凯旋了,隐瞒了你们一个多月,怕你们担心,但也请你们放心,我很好!疫情结束后还想休一次长假,在湖北的这段日子真的很累,到时带上媳妇,把错过的旅游补上!

监制:陶然 田霜月 策划:孙齐昆 胡怀军 统筹:王卫 黄琼红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吕婧 萧倩苑 刘贤沛 通讯员 林茹珠 游玉华

摄影:南都特派记者 陈辉 徐杰 海报设计:李毅然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