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制造业大市“二次创业”,从精准布局未来产业等六条路径出发“再造一个新佛山”

加快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环西江北江先行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5年03月28日        版次:FA02    作者:路漫漫

  岭南明珠。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对佛山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不沿海、不是省会、也不靠省界的佛山,过去40年却创造了中国民营经济、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奇迹。

  当前,佛山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关键节点。往前,是一座引领新未来的智造强市;往后,是陷入“老工业基地”的尴尬与被动。经济大市何以挑大梁,能否再次书写新篇章?

  2025年1月,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旗帜鲜明提出“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愿景和目标,建设一个产业形态更加现代、发展动力更加充沛、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文化价值更加彰显、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民生福祉更加厚实的现代化新佛山。

  惟拼搏者强,惟进取者赢。“再造一个新佛山”号角吹响的同时,这座制造业大市已奔跑在“二次创业”的路上。

  A

  新佛山与新蓝图

  为何“再造一个新佛山”? 以“再出发”魄力,解发展之“困”

  数据会说话,也会发问。

  2025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直面问题客观指出,佛山市经济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汽车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全年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但实物量指标和先行指标运行良好、支撑有力,经济基本盘依然稳固。

  “底盘”依旧是“稳”的。佛山工业经济有家底、民营企业有活力、营商环境有口碑、区位条件有优势、协调发展有基础、历史文化有底蕴。

  但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节点,佛山需要破局的问题也不少。

  全会提出,要准确把握佛山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但同时更要清醒认识佛山发展所面临的短板和挑战,包括市级统筹不够有力、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够突出、环境品质不够理想和城市形象不够多彩。

  这一总结,得到企业家、基层干部和城市观察者的广泛认同。

  “如果我们躺在成绩上睡觉,我们就没有辉煌的未来,只有辉煌的过去。看不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一位在佛山工作的基层干部此前直言,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既要有信心,也要有“危机感”。

  佛山怎么破?

  答案是:“二次创业”!把佛山的发展新活力激发出来,把佛山干部和群众血脉中的冲劲干劲充分调动起来。

  以“再出发”的魄力,回答时代之“问”,也是回答这座城市对自身发展思考之“困”。

  何为“再造一个新佛山”? 全面求新求变 迈向“六新”佛山

  实干为要。

  农历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正式发布创新构建的“1+N”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突出重点投向、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规模不低于1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突出市级统筹,支持创新和转型,发挥国资投资引领作用。

  强引领的同时,佛山还在马不停蹄忙招商。2月6日-27日(正月初九至正月三十),佛山先后派出212支招商小分队拜访企业735家,推动签约项目73个,实现签约投资总额达487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市委书记、市长、市领导、五区主要领导,都成为“招商小分队”的一员。奔赴全国各地拜访企业、对接项目。

  2月28日一天内,就签约了两个项目。南方电网电力物资绿智循环利用广东基地项目、经纬高端面料织染一体化项目签约落地佛山。

  向外主动扩大“朋友圈”,向内积极暖企业、强技改,全力拼经济。正月初九,市工信局公示《佛山市2025年广东省制造业当家重点任务保障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安排计划》《2025年广东省制造业当家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普惠性制造业投资奖励项目资金安排计划》,116个项目将获得47064万元资金支持。大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工业投资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向“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砥砺奋进。

  抢抓“新赛道”新机遇,新年以来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新型电力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跑。

  这背后,是“再造一个新佛山”清晰的实践路径。

  “‘再造一个新佛山’,不是简单追求规模和数量,也不是一点两点的单兵突进、局部攻坚,而是方方面面的求新求变、求质求效,最终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佛山。”佛山市委全会提出,这个新佛山,新在产业形态更加现代,新在发展动力更加充沛,新在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新在文化价值更加彰显,新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新在民生福祉更加厚实。

  以清晰的路径和决策力,这座城市正全面求新求变,迈向“六新”佛山。

  何以“再造一个新佛山”?从“六条路径”出发 经济大市挑大梁

  “再造一个新佛山”具体要怎么干?

  佛山提出了“六条路径”。

  制造业大市,新年伊始就展现出“开足马力”拼经济的态势。路径一正是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强化市级统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城市禀赋和产业特性精准布局未来产业,建设一个产业形态更加现代的新佛山。

  “二次创业”需要精气神,也需要激发活力。佛山提出的路径二,就是要一体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注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发挥优势与补齐短板相结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在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国资国企等方面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建设一个发展动力更加充沛的新佛山。

  市级统筹不强,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此前佛山发展的掣肘。对此,佛山提出的第三条路径就是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建设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加快打造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一个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的新佛山。

  文化“流量”如何变“留量”,达到“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佛山提出,要大力传承岭南广府文化,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做好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文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一个文化价值更加彰显的新佛山。

  此外,佛山还提出,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突出用好党员干部骨干力量、居民主体力量、社会慈善力量,深化和美乡村、和善小区、熟人社区建设,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好生活共同体,建设一个社会治理更加高效的新佛山。要回应群众更高生活品质期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设一个民生福祉更加厚实的新佛山。

  以时不我待的行动力,佛山从“六条路径”出发,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使命。

  B

  新路径与新动能

  现代化产业体系怎么建?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未来产业育优苗

  “要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紧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产必备,实现成行成市、成链成群、成名成品发展,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市场潮流,打造更多热点、燃点、爆点,努力成为新规则的重要创设者、新赛道的重要主导者。”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

  这也是佛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统产业是佛山制造业的基本盘,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7个属于传统产业。“有家就有佛山造”蜚声海内外,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是产业发展的基底和韧性,是“发新芽”和“育新苗”的沃土。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佛山在三年前已经先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前佛山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上工业企业超7400家、占比超72%,转型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成本降低17%,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加速切入未来产业新赛道方面,佛山瞄准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芯片、新型显示、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绿色氢能、智能机器人、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推动新兴产业生强枝、推动未来产业育优苗,“三箭齐发”加快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佛山回答“现代化产业体系怎么建”这一发展之问。

  “百千万工程”的新抓手在哪?打造“环两江”先行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在广东有两座著名的山,一个是有着“南粤大氧吧”之称的南昆山,一个是被称为“岭南第一山”的罗浮山。

  2024年,广东省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着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城乡共同繁荣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据媒体报道,紧随“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步伐,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在罗浮山和南昆山下,美丽乡村画卷展开,产业发展迸发动力。

  在佛山有两条重要的江,一条是西江,一条是北江。

  过去,江河串联起佛山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变迁。如今,它们将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纽带。

  佛山为什么需要这条“纽带”?

  数据显示,目前五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均入选工业百强区,32个镇街中有30个GDP超百亿,拥有两个“千亿大镇”。但同时,佛山也面临较高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问题,存在“东强西弱,东快西慢”的特点,不同的区、镇、村发展也存在差距。

  去年,广东省赋予佛山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佛山实施以战新产业打头阵的北向战略和以基础设施建设打头阵的西进计划。其中,佛北战新产业园已经纳入全省大型工业集聚区重点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也已获批立项,争取年内动工建设。

  今年,佛山如何进一步聚力攻坚“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任务,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对标学习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做法和经验,佛山今年谋划打造环两江(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先行区贯通佛山五区,既是水脉、绿脉,更是文脉,是全市经济发展中承上启下的区域。佛山提出以沿江区域为主轴,以中部的丹灶、西樵等六个镇街为核心区,把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打造成为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先行区。

  文化底蕴能否转化为经济动能?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文旅搭台,经济唱戏”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推动文旅资源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在新年召开的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提出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塑造佛山文旅城市超级IP。“两江”就是西江和北江,“四山”则是指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

  事实上,佛山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作为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从正月十五“行通济”到三月三北帝巡游;从顺德美食到秋色巡游;从功夫文化到粤剧、舞狮和端午赛龙舟……佛山绝对是一座文旅“宝藏”城市。

  但客观来看,“流量”似乎并没有变成佛山经济发展的“留量”。据南都记者了解,佛山文旅产业占GDP的比重并不乐观,甚至在珠三角城市中位居“后排”,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期,佛山将重点以文旅融合作为突破口,在环两江范围打造环西樵山、甘竹滩等文旅产业集聚区,并推动全市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塑造佛山文旅城市超级IP这一布局,也将力争在年内看到成效。

  发力文旅产业,五区均有实招。

  禅城提出,加速文商旅融合发展,办好佛山秋色等重大文化、民俗活动,壮大演艺、银发、甜蜜、夜间、时尚、医美“六大经济”,让古今交融的岭南文化中心、 商业消费中心更加蓬勃兴旺。

  南海提出,加快构建“三带三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创新消费场景,促进服务消费,擦亮“文化福地”城市名片。

  顺德提出丰富全时、全域文旅供给,大力发展露营休闲、咖啡潮饮、夜间经济等,让文旅“流量”变城市“留量”。

  高明提出,将深度参与“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不断丰富“吃住行游娱购”全产业链,加快打造“活色生香”文旅经济带,要成为“去班味”的宝藏地。

  抢抓“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机遇的还有三水。三水提出要打造环南丹山旅游度假示范区,同时深挖佛山“西甲”价值,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培育赛事经济。

  期待佛山文旅底蕴,转化为创造“快乐的GDP”,真正为经济增添“火热劲”。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