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顺德需加大统筹力度,以强中心战略融入大湾区发展

当前顺德的城市形态与社会经济实力不匹配,“论道顺德”顺德区政协建言资政座谈会聚焦中心城区建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29日        版次:FA03    作者:胡嘉仪 路漫漫 郑仲

廖海辉

宋永刚

苏耀江

曹冬冬

周文

许金泉

罗锦雄

邱国盛

蒋余浩

2018年9月份,广东省确定顺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顺德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然而,当前顺德的城市形态与顺德的社会经济实力不匹配,城市形态已经成为顺德未来发展亟待突破的一大瓶颈。

未来,顺德中心城区组团大良、容桂和伦教应该如何加强统筹规划,在地理交通、产业发展、城市配套以及文化生态等方面进一步融合发展?5月26日,第38期“论道顺德”顺德政协建言资政座谈会邀请了顺德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以及专家等为顺德中心组团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顺德区政协主席周文表示,顺德区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力度,科学规划大良、容桂和伦教三个街道优势资源,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在制定规划时要接地气,多听取市民意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打造强中心

大湾区建设“缝合”东西岸

以强中心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

早在2004年,《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就提出“2+5”组团城市战略,其中的“2”指2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区,“大良-容桂-伦教”组团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大良-容桂”组团升级为城市副中心,在佛山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显重要。2018年,顺德也提出要大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加快推进“大良-容桂”一体化发展,以强中心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

强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但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我们的中心城区的打造,还是统筹不够。”顺德区政协主席周文在总结发言时直言,虽然受到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说行政区划的定位、交通条件等影响,但是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统筹的力度,“比如本次座谈会,我们就有联合大良、容桂、伦教联委会,大家在一起来探讨,建议政府很多活动也可以将三个街道联动起来。”

在顺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曹冬冬看来,实际上顺德强中心战略要延伸到比这些规划更早,“1999年顺德从城乡一体化转向城市化发展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强中心的重要性。包括2009年开展编制顺德的总体规划,也提到了强中心的发展战略。强中心建设发展到现在,适逢大湾区发展建设,这个重量和意义进一步提升。”

谈及大湾区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机遇,曹冬冬还举了个例子,“大湾区建设近期规划有十条通道连接东西两岸,其中有八条与顺德有关联。将来大湾区就像衣服的纽扣一样,通过这些通道,将东西两岸完全缝合。”

事实上,近年来,伴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速。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区代建项目中心党组书记罗锦雄介绍了目前顺德在强中心建设方面十大重点项目的进度与目标。

“对接大湾区建设的路网一定要打通。”罗锦雄介绍,在今年3月举行中心城区“强中心”重点工程动工活动中,德胜体育中心、顺兴大桥、顺通大桥同步动工,在道路连接方面,顺德还将进一步打通堵点,并借助深中通道深度融入大湾区,“该项目已经列入省交通厅的重点项目。”

除了路网对接,十大重点项目还在老旧社区改造、教育资源建设和5G建设等领域发力,罗锦雄介绍,顺德公办学校资源紧缺,下一阶段通过对多间重点学校提升改造,后续将可提供1万个优质的公办优质学位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背景下,顺德中心城区也积极加快5G城市建设。罗锦雄介绍,顺德下一轮转型升级有赖于5G这个基础设施,来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为顺德在数字经济发展上打好基础。这是国家的发展重点,也是顺德的急迫需要,“未来3年将投入约10亿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发展

加大统筹力度,形成优势互补

顺德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必然绕不开产业融合发展。但实际情况是,大良的第三产业发达,容桂、伦教则是第二产业发达,一镇一特色产业。那么,顺德中心城区组团如何打破传统专业镇“背靠背”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互补融合发展?

对于这个话题,顺德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广东烨辉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海辉十分关注。他认为,每个镇街都有其优势产业,大良金融、科技、教育、餐饮等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容桂家电、五金产业是支柱产业,而伦教的特色产业是木工机械、珠宝。借着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契机,首先要进行内部挖潜,对内部产业进行优化调整。其次,对于村改腾出的发展空间,要落户什么新兴产业,要提前进行规划,同时要与内部产业形成互补优势。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蒋余浩多次到顺德调研。他发现,顺德各个镇街都在追求各自行政规划,相互引领、带动的作用不明显。要形成镇街之间产业优势互补,这需要政府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去统筹发展。

同时,蒋余浩认为,村级工业园改造,为顺德城市发展、产业发展腾挪了空间,“村改追求的是产业转型升级,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产业链生态的保护。好的产业链生态不仅有高创造价值的产业,还会有其他相关的服务产业,起到辅助作用。”

在顺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曹冬冬看来,在大湾区背景下,顺德打造强中心意义更加突出,在城镇群建设的新时代,顺德要统筹规划,做好承接深圳产业链外溢的准备,通过强中心建设打造更高端、更具影响力的平台,吸引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

在谈到承接深圳产业溢出方面,顺德区政协委员、海信(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信扬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永刚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快速发展一定程度是承接了香港产业的溢出。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下,顺德同样可以承接深圳的产业溢出。但过去顺德规划重要平台不够大,难以吸引资源要素的集聚。

而早在去年8月份,顺德明确将积极建设规划100平方公里的面积,包括顺德港组团(20平方公里区域)和均安组团(80平方公里区域)两部分,定位为“粤港澳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平台。

“其中,顺德港组团作为顺德港澳城核心启动区,规划利用顺德中心城区优势,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成为港澳创新和服务成果转化高地,以及都市化的中央活力创新区。”顺德大湾区办副主任邱国盛还介绍,顺德还规划建设顺深产业城、顺德机器人谷、顺德大道黄金走廊。其中,顺深产业城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位于容桂街道东部,未来可通过深中通道40分钟到达深圳,形成“深圳创新+顺德制造”长板叠加合作模式。

交通网络:

打通南北东西走向,实现互通互联

顺德中心城区组团的融合发展,首先是要在交通上互联互通。然而,大良与容桂隔着德胜河相望,目前两地交通连接仍存在明显瓶颈,主要依靠105国道容奇大桥、碧桂路德胜大桥等,这些道路既是城市主干道也是过境道路,车流量大,交通拥堵,不仅阻碍市民之间日常生活交流,更影响两地一体化发展。

顺德区政协委员许金泉曾在规划设计院工作,对城市规划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此,他提出,“连接大良、容桂的两座桥容奇大桥、德胜大桥已经有10多年了,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出现拥堵的情况。接下来政府规划再建顺通大桥、顺兴大桥,但是距离还是有点远,能否做联通,要用前瞻性的目光进行规划。”

要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必须要实现南北东西方向的互通互联。实际上,顺德中心城区组团的交通网络面临东西向道路打不通的问题。“德胜河两岸有一条高速,八条快速通道连接,如伦桂路、马岗达到、105国道、碧桂路已经建成,未来还建设顺通大桥、顺兴大桥。可以说连接顺德中心城区组团的道路是不少的,但是交通融合不能仅仅是南北走向的融合,还有东西走向的融合。”顺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曹冬冬以伦桂路举例来说明,该道路呈南北走向,沿线穿越容桂、大良、勒流以及伦教街道,但由于容桂街道内东西走向的道路如容奇大道、桂洲大道没有打通,导致了南北走向的伦桂路互通互联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顺德区政协委员郭锡华认为,可通过对接城际轨道线路及高速公路、加快对外交通联系,打造中心城区快速环线、形成“10分钟交通圈”。

顺德大湾区办副主任邱国盛也透露,交通规划是今年大湾区办的重要工作内容,除了传统的道路连接,顺德还计划进一步增强顺德客运港功能,加速对接港澳,并谋划轨道交通布局,把顺德学院站打造成城际轨道、地铁、高铁等融合发展的交通枢纽,实现中心城区快速出行。

城市空间

充分考虑年轻人需求,同时适当留白

顺德曾被形容为“最好的农村,最差的城市”。这句话反映了当前顺德的城市形态与顺德的社会经济实力不匹配,城市形态已经成为顺德未来发展亟待突破的一大瓶颈。着眼于大湾区的大背景下,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品质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一个城市品质体现在两个点,一是环境要美,二是要具有辨识度。在打造城市空间的时候,要凸显顺德文化特色,如岭南水乡文化、工业文化等。德胜河一河两岸具备了山和水两大生态资源优势,可借此构建山水城市空间格局。”顺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曹冬冬还建议,顺德要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无论从前期策划、中期设计建设,还是后期的运营管理,都要按照高标准来统筹规划。

顺德区政协委员、顺德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佛山市顺德区今日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耀江则更关心的是,未来顺德的城市空间是否能够吸引年轻人。“顺德在城市配套上要更多地考虑年轻人的需求,打造一个有活力的城市,这样才能把本土年轻人留下来,同时吸引外来的年轻人。”

而顺德区政协委员许金泉认为,“城市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如果规划太多,把空间都占满了,以后有新的规划出来,就只能大拆大建,这必将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费。所以一个城市要适当留白,这也是规划高水平的体现,将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在发展中,面临“千城一面”、边缘老城区的现象。“城市规划要挖掘城市特色的基因,保护好不可复制的资源,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情融入城市肌理。”作为土生土长的顺德人,廖海辉认为,顺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状元文化、龙舟、粤剧、美食等,但对其挖掘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而且比较分散。他建议将美食作为纽带,把大良、容桂和伦教的文化旅游资源串联起来。

声音

在城镇群建设的新时代,顺德要统筹规划,做好承接深圳产业链外溢的准备,通过强中心建设打造更高端、更具影响力的平台,吸引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

——顺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曹冬冬

嘉宾名单

顺德区政协主席 周文

顺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 曹冬冬

顺德区政协委员、顺德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广东烨辉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海辉

顺德区政协委员、海信(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信扬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永刚

顺德区政协委员、顺德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佛山市顺德区今日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耀江

顺德区政协委员 许金泉

顺德区政协委员 郭锡华

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区代建项目中心党组书记 罗锦雄

顺德区大湾区办副主任 邱国盛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蒋余浩

统筹:南都记者 胡嘉仪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路漫漫

拍摄:南都记者 郑仲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