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泰美镇党群服务中心组织青少年走进盘沱村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带孩子们一起认识了解小龙虾。 泰美镇供图
博罗县泰美镇盘沱村推行“稻虾共作”农业发展新模式,试验田蜕变大湾区小龙虾育苗基地,不仅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多重效益,也为当地及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这背后是“稻虾共作”模式的成功运用,也是“百千万工程”道路上的生动实践。
养殖面积约200亩 产值达172.34万元
稻虾共作是一种有机循环的种养模式,小龙虾在稻田中活动,不仅疏松了土壤,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还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和水分吸收。同时,小龙虾摄食田间的小型害虫和杂草,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小龙虾的排泄物直接作为肥料,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稻米的品质。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本只种植水稻,每年收益200元/亩,目前,通过稻虾模式立体种养,每年收益近5000元/亩。
盘沱村水质清澈,生态环境好,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养殖面积约200亩,产值达172.34万元。经过一年试验,成活率高达98%以上。其中大虾养殖区90亩,亩产超450斤,产量远超省内其他地区,位居广东省第一。
而且广东的天气可以采用反季节养殖,与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小龙虾大产区错峰供应市场,价格贵将近10元/斤。目前,全省31个小龙虾养殖基地中,有江门、清远、湛江等地的17个基地由盘沱村供应虾苗。盘沱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已成为大湾区小龙虾养殖业的标杆。
带动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南都记者了解到,“稻虾共作”项目已经为盘沱村集体增收4.02万元;流转200亩土地,土地租金收益20万元;用工高峰期最多带动10人就业,每日劳务收入150元。并建设一个占地5亩的小龙虾游客接待中心,促进农旅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稻虾共作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就业岗位的增加,还带动了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村农家乐收益提升至1.5万-2万元/月,每日有慕名前来学习养殖技术的学习人员及游客,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