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城142个行政村已完成绿美工作,共植苗木8万多棵

逐绿而行 村庄美了“含金量”高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3月15日        版次:HA02    作者:李晓慧

  木棉花开得正好,游客到墨园村游览。

  白泥山生态修复后。

  阳春三月,植树添绿正当时。惠城区抢抓春季苗木种植黄金期,以实际行动为大地添绿,为绿美广东、绿美惠州生态建设贡献力量,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截至3月12日,全区142个行政村均已完成绿美工作任务,其中13个典型示范村于春节前基本完成了植绿任务,全区共种植苗木81536棵,其中乔木28923株,灌木52613株,草皮4.6万平方米,种植面积约596.7亩。已完成12公里绿美通道品质提升工作,建设绿美古树乡村1个。

  2024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键之年。近期,“高质量发展看惠州——绿美惠州”媒体调研行启动。3月7日,记者走进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墩子林场、马安镇新楼村和龙塘村,深入了解惠城生态建设的进展成效。

   墨园村 将“含绿量”变“含金量”

  “我在村里住了60多年,现在的环境比以前更好。”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村民陈日强说,以前只能靠鱼塘养殖作为经济收入来源,“百千万工程”实施后村子真正美起来富起来了。近年来,他亲眼见证了墨园村巨大的变化,以前脏乱差的环境消失不见,如今“推窗见绿”,生活越来越好。

  据了解,墨园村被誉为“明清古厝、水墨故园”,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广东省古村落”17个古村之首。墨园村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艺术气息于一体,以入选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以打造项目节点为抓手,大力实施“育村、美村、趣村、强村”四大计划,进一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从而实现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走近墨园村党群服务中心,一个独特的露天茶馆引人注目。墨园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红兰说,这个“等风来茶野小馆”所在的位置原是闲置土地,春节前他们通过绿化美化,盘活了这片空地,打造成可以给村民游客聊天休息、围炉煮茶的营地。

  “茶馆是我们村成立的公司来运营的,工作人员都是我们的村民。”刘红兰说,去年12月,他们成立了强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对产业资源统一策划、开发、运营、管理。除了茶馆,村里还打造了咖啡营地、稻田小火车等一批节点,推出采摘水果蔬菜等项目,丰富了文旅业态,进一步带动村民经济收入,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今年春节期间,墨园村集体收入超16万元,超过去年12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墨园村村口的油菜花田进入盛花期,满目金黄映入眼帘,美不胜收。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稻田小火车穿梭而过,不远处的古村落淳朴淡雅,如诗如画,前来踏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刚参观了古建筑,准备看花海,然后带大家去采摘水果。”游客方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墨园村,恰逢妇女节,他参与组织社区的妇女同胞来参观游览,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是其中一站。“来了才知道,原来惠州有这么漂亮的村子。”

  保护古建筑和现有的绿化成果,提升绿化美化质量,增加村集体收入,墨园村对“绿美”的追求远不止如此。刘红兰表示,墨园村还将打造更多四季不同的绿美景观,结合非遗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再来,常看常新,让绿美行动走得更远更实,优化绿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墩子林场 矿山复绿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除了构建“绿美”人居环境,惠城区还一直坚持修复生态、守护绿水青山,将治理的初心变为恒心。

  墩子林场位于芦洲镇北部,是市级自然保护区。墩子林场辖区面积约7万亩,分为场部、大洞、边塘坳、军田四个工区,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48万亩,其余属非林地、土地、水库河流、住宅等约4813亩。其中,划入墩子市级自然保护区有2.4万亩,流转林地面积9000余亩,已划入生态公益林面积50896.6亩(其中林场47387.3亩,村集体3509.3亩),生态公益林占林业用地面积达78.55%,林木蓄积量28万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3.24%以上,林场林地林木换发证率达95%以上。

  行走在蜿蜒的林间绿道上,目之所及,树木林密,苍翠欲滴。据墩子林场负责人邓永恒介绍,这样优美的林相来之不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墩子林场范围内有一座生产白陶瓷泥的矿区,矿山被开采后,造成山体大面积裸露,植被被破坏,露出酸性大面积的白泥,此后这座白泥山在二十多年中寸草不生。

  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林茂生介绍,经过前年的绿美行动之后,工作人员在白泥山上先行试种了十多种植物。“选种的植物要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还要考虑它是否耐霜冻、耐旱,最后我们发现只有五种植物适合在这片土地生存。”林茂生说,经过两年细心养护,这些树木生长状态良好,生态修复面积达325亩。树下有绿草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龙塘村、新楼村 村民合力推进植绿护绿行动

  在马安镇龙塘村,户户有花草成了一种标配,有村民还在屋后建小菜园,文顺良便是其中一员。为了让自己房前的花草生长得更好,他经常看书学习修剪,邻里之间也会交流养护植物的心得。在他看来,每家每户房前屋后有绿植,不仅美化了村里的环境,还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充实。

  除了自家的花草,维护村里的小公园和古树也成了龙塘村村民的日常。龙塘村党总支部书记文荣华说,龙塘村里共有6棵上百年古树,年纪最大的一棵是270岁的古榕树。2022年2月,这棵古榕树曾因下雨土壤松软轰然倒下,相关部门人员、专家、村干部和村民合力抢救,仅用3天时间就让古榕树挺立如初。

  “我们村民都将古树视为‘伯公树’,大家都会有意识地保护它们。”文荣华表示,龙塘村将继续因地制宜开展植绿工作,全村推进打造绿美乡村。

  对马安镇新楼村村民林淑芬而言,绿美建设让新楼村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村容村貌越来越美,大家都更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她告诉记者,本来她在外地工作,看到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果断选择返乡就业,惬意的生活让她更加确定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现在在家门口的制衣厂上班,不用担心房租,有空还能在家里种种花草,和邻居一起在村里种树,到村广场跳跳广场舞。”

  新楼村党总支部书记林秋吉说,绿美建设让全村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新楼村从公园开始绿起来、美起来,村庄环境在绿化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后续新楼村还会进一步推动农文旅产业发展,引进更多优质项目,让更多人才乡贤在这里创业扎根。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晓慧 通讯员 周文媚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