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阳携手上海技术交易所,促科技成果交易与转化

打造液流电池产业新高地 推动成立创投基金体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3月01日        版次:HA04    作者:黎秀敏

  目前惠阳正大力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等4个主导园区建设。

  近日,2024年惠阳区“科技-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交流座谈会在启迪·恒昂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路演厅举行,邀请专家学者和银行企业齐聚一堂,讨论科技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寻求科技金融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推进惠阳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惠阳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接下来,惠阳将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思维,构建融合发展的生态圈,努力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的高地。

  科创家底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823家,居全市第二

  近年来,惠阳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全力支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摊开家底,一连串亮眼的数字说明惠阳科技创新近几年来取得高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823家,总量居全市第二;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7家,总量均居全市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289家,超过全市总数三分之一,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9.68%、位居全市第一;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28.31亿元,占GDP比重3.52%,居全市第二。

  惠阳产学研体系不断健全,2021年以来获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24项,2023年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2.1亿元,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携手共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徐春明院士团队转化的液流电池项目在惠阳落地生根。

  一连串成绩的背后,是惠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连续出台《惠州市惠阳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关于激励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2021年以来区级财政兑现惠企科技政策资金1.85亿元,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1亿元,持续投入奠定了惠阳区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

  挑战与机遇 大力推进4个主导园区建设

  惠阳区科促局局长刘昊分析称,围绕着新质生产力布局的科技创新,必然对惠阳工作提出更大挑战,但惠阳科技创新的机遇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腹地的惠阳,100公里距离内覆盖了4000万人口,所生产的产品通过盐田港、惠州港可以快速触达欧美市场和东南亚新兴市场。同时,具有毗邻港深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

  惠阳企业的科技创新已经具备较为坚实基础,且土地空间大,目前正大力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等4个主导园区建设,并深度嵌入大湾区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储能产业链,可以为各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制造端完全可以支撑创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刘昊说,惠阳具有政府和国企支持科技创新的后发优势,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国企的引导投入,惠阳国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和AA+评级意味着有更多的杠杆空间撬动资金,用以投入支持科技创新。

  刘昊认为,惠阳唯有主动作为、大胆突破,才有机会在新一轮科技创新竞争中快人一步,唯有扬长避短、创新求变,才有可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重塑优势。

  定方向吹号角 将打造惠阳科创母基金

  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惠阳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思维,做好基于资源禀赋明确科技创新方向、携手上海技术交易所推动技术要素流动、国企引导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促进和保护同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挖掘市场需求打造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等五篇文章,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圈,努力把惠阳打造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融合发展高地。

  惠阳基于资源禀赋明确科技创新方向,将布局一批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机械臂等未来产业项目研发生产。

  对正在快速增长的惠阳新型储能产业,未来惠阳将立足锂电材料研发生产,同时积极发展液流长效储能技术路线,打造液流电池科研、生产、示范高地,前瞻性探索氢储能、固态储氢等前沿技术方向,提前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同时,坚持软硬件一体化发展思路,推动对AI硬件、基于chatgpt技术的AGI、基于区块链的时空戳技术的探索。

  如何让创新要素流动更顺畅、让创新资源形成合力,考验着科技创新链条上的每一环。在这次会上,惠阳区政府和国企业层面全方位和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共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需求、金融服务支撑等技术服务及技术成果类交易服务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支持惠阳区企业精准触达和获取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促成科技成果交易与转化。

  惠阳还将推动国企牵头成立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的创投基金体系,打造惠阳科创母基金,争取发行科创基金债。会上,惠阳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分公司签订惠阳区金融服务与现代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共同合作促进保险与现代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科技企业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保险保障。

  惠阳还将促进与保护同步推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惠阳工作站成立运营,进一步用好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持续邀请院士、专家、教授支持惠阳新型储能项目技术创新。链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科研资源,持续促进科技成果在惠阳转化。

  越来越多的创新场景,正引领着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惠阳将挖掘市场需求打造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打造新技术新产品在惠阳区形成示范——在大湾区获取市场——在惠阳区扩大生产的科技产业发展闭环。  

  采写:南都记者 黎秀敏 特约通讯员 陈丹娜 通讯员 谢燕玲

  声音

  ●“建议惠阳对政务数据做一个有效整合”

  金融是企业的血液,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支柱和资金的脊梁,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惠阳与深圳相邻,产业结构良好,明确了科技创新方向,建议惠阳对政务数据做一个有效整合,让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去描述和判断一个科创型企业未来的潜力。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中科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 刘世平  

  ●基地项目落地惠阳,引入更多优势资源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落地惠阳,除了把惠阳纳入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全国互联互通网络外,还可以为惠阳本地科技型企业在金融方面提供支撑。比如确价能力、确权能力等,这些可以帮助企业更方便获得银行的融资贷款,帮助惠阳企业在上海技术交易所的成果专家库上得到更多专家的支持和成果的支持。此外,这个平台还可以帮助惠阳企业走向大湾区,甚至走向全球,为惠阳引入更多优势资源。

  ——上海技术交易所首席数据官、产金(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毅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