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阳区深挖客侨、红色、古邑、非遗、吉他等特色文化

名人名城名果名楼 打造“四大名著”旅游名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5月26日        版次:HA03    作者:郭秋成

  20名车主参与“惠阳人游惠阳”暨湾东惠阳深度自驾游。

  南都讯 千年归善,活力惠阳。今年惠阳区中国旅游日活动的主题是“美好惠阳,幸福旅程”。

  惠阳区正依托“高空-高铁-高速”交通优势,以全域旅游为契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客侨、红色、古邑、非遗、吉他等特色文化,积极打造“名人、名城、名果、名楼”四大名著文化旅游名片。

  通过举办品读惠阳“四大名著”系列活动,借助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打造扎根珠三角、融入粤港澳的大湾区东岸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惠阳人游惠阳

  湾东深度自驾游

  惠阳始称“归善”,取“归极向善“之意,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曾孕育了北伐名将叶挺、铁笔御史邓承修、邓仲元等名人贤士。

  惠阳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腹地,是“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枢纽中心。

  5月12日,2023年惠阳区中国旅游日活动在秋长街道周田村古树公园启动。与会领导现场为秋长街道获评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揭牌,并为周田村获评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授牌。

  为契合2023年“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文旅融合”旅游主题,活动邀请20名车主参与“惠阳人游惠阳”暨湾东惠阳深度自驾游。车主们从启动仪式现场出发,分两条路线前往自驾游打卡地,深度体验和感受惠阳的风景、美食、历史、非遗文化等魅力。两条线路分别是“故里客韵”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田园牧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故里客韵”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涵盖淡水、秋长两个街道。行走于该精品线路,可以领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乡土文化等魅力。沿途不仅可以寻访红色革命遗迹、探访名人故居、感悟叶挺将军等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探访由客家围屋改造而成的秋长谷里民宿、会水楼民宿等。

  而田园牧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则让大家感受到客家文化、中式传统建筑园林美学和田园风光相互融合的诗情画意。沿途的新农村示范片,既有乡村文化沉淀又有新兴旅游体验,游趣十足。

  助力文旅消费

  发放20万元惠民文旅消费券

  5月19日,惠阳区向本地群众和来惠游客发放20万元惠民文旅消费券,助力“中国旅游日”文旅消费。此举也是惠阳区文广旅体局发放的第六批惠民文旅消费券。

  消费券覆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休闲娱乐、民宿等各文旅场景,有效期至5月31日。

  据了解,从2021年11月25日至2022年12月12日,惠阳区文广旅体局累计发放五批次惠民文旅消费券,共计125万元。

  亚维浓生态园经理许冬平表示,该生态园每次都报名参加,效果很好,游客来了以后,可以用消费券买水果,或者在他们的餐厅消费抵扣,很实惠。淡水好宜多自营部采购负责人黄春梅表示,发放惠民文旅消费券,对商家有很强的市场推动作用,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他们这些门店的销售额也提升了。

  名人文化论坛

  为推动惠阳文旅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5月20日,惠阳区人民政府在区行政中心主楼举行品读惠阳“四大名著”系列活动之名人文化专场论坛,邀请了王鲁湘、周建平、杨琪、陈湘波、张志兵、吴志才、丁炜、许伟明等知名专家,为推动惠阳文旅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惠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深挖特色文化资源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推动文旅品牌打造、文旅产业振兴,是赋能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

  活动现场,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王鲁湘作《从叶亚来看客家文化精神》主题演讲,他认为叶亚来在吉隆坡打拼成功,离不开勇、仁、义、智、信、忠、孝,这体现了不惧艰险永向前、不畏天涯常上路、不怕人生终为客、不肯平庸枉作宾的客家文化精神。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吴志才作《打造叶挺故里红色家园,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演讲,他建议惠阳通过聚焦红色名人,扩容提质叶挺故里、培育构建文化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周建平围绕惠阳的名人文化作《名人故居与文旅产业振兴》主题演讲,系统剖析名人故居保护面临的挑战,给出有效对策。

  会上,文化作家、青年学者许伟明作为主持嘉宾,与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王鲁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杨琪,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湘波,全国政协委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两山乡创董事长、浙江安吉鲁家村示范项目负责人丁炜围绕“惠阳名人文化引领名人文旅产业振兴的路径”这一话题进行圆桌对话。

  崇林世居

  村规民约绽放时代新风采

  惠阳区镇隆镇不仅以名果荔枝闻名,还以拥有粤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围屋崇林世居为豪。

  崇林世居位于镇隆镇大光村,始建于清嘉庆三年,是叶氏三世祖叶文昭所建。崇林世居建成后,叶氏家族乐居其中,兴教化,重德行,耕读传家,人才辈出。200多年来,叶氏曾出有举人、秀才九人。

  叶蓉煌,叶家第六代子孙,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中举,曾设立崇林世居十则规条:“敦孝悌,睦宗族,务正业,重国课,守国法,戒非为,崇节俭,端风俗,敬师长,和乡邻”。

  随着时代进步,大光村的村规民约内容也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和丰富。为加强崇林世居保护工作,村“两委”首次将“文化遗产,珍重爱惜”纳入村规民约。全体村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革命传统,坚定不移。道德法律,谨当铭记。公平公正,童叟无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光村的村规民约里得到充分体现。新冠疫情期间,村“两委”将“志愿服务,无问东西。为民为公,吉无不利”纳入村规民约。

  2022年,广东省民政厅“‘约’来粤好”主题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征集活动公布结果,镇隆镇大光村的村规民约成功入选,成为全省100个优秀范例之一。

  本版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郭秋成 通讯员 惠阳融媒体中心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