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惠州)产业园充分发挥对韩合作综合优势,成为投资创业热土。 受访者供图
近日,“喜迎二十大 惠州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园区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首站走进中韩(惠州)产业园。2017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惠州市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明确将中韩产业园打造成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中韩(惠州)产业园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可深度融入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将积极落实中韩自贸协定有关规定,充分发挥对韩合作综合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创业热土。
引进产业项目
一批行业龙头或领军企业已落地建设
走进位于潼湖生态智慧区国际合作产业园的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塔吊高耸,正在建的或建成的企业厂房、办公大楼一栋挨着一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大韩化工工业投资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大韩化工集团”)是起步区最早落户的韩资企业之一。“我们看中中韩(惠州)产业园是集团综合考察后的选择,”大韩化工集团董事总经理黄辉华介绍,集团主要从事5G高性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自2021年底动工后整体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封顶,全面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约20亿元。
“惠州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良好,适合企业长远发展。”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雷云说。今年3月份,华思旭科技总部及应急启动电源生产项目首期建成正式投产,成为起步区最早投产的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3~5年内有望实现年产值30亿~50亿元。
位于起步区内的亿纬锂能第二十九工厂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生产研发。生产线上下料机械臂、AGV机器人、RGV穿梭车、全自动物流线有序运转,一个工人可以同时监控操作多个机器人控制柜和中控台。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总裁杨俊介绍,目前,一期、二期已建成,三期在建,未来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整体可达500亿~800亿元总产值。
“起步区始终坚持‘产业为本、项目为王’,依托仲恺高新区厚实的产业基础,大力引进优质电子信息产业。”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力介绍,目前,亿纬动力、德赛矽镨、豪鹏新能源、韩铝、科力尔电机、金籁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或领军企业已率先落地建设。截至6月底,起步区已引进产业项目84宗,计划总投资额约667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1410亿元。起步区投资强度、单位产值、单位税收3项核心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市各产业园区的领先水平。
截至6月份,中韩(惠州)产业园各片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74宗,计划总投资约1866.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3480亿元。其中,外资项目34宗(含韩资项目13宗)、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52宗。
提升报批效率
50多宗项目动工时间至少提前60天
“集团刚进驻时,起步区还是一片村庄,两三年功夫,一个现代感、科技感十足的园区已经初成规模。”对黄辉华来说,园区工作高效率让他印象深刻,“惠州速度”令人惊叹。
“我们高度重视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发展。”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韩(惠州)产业园自设立以来,先后成立了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工作专班,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近年来,惠州市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码支持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发展,努力打造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重大开放平台。
今年,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刚刚纳入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惠州联动发展区,未来将开展与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横琴片区的科技创新、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合作,全面复制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对外开放。“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除可享受国家、省、市各级普惠性政策之外,同时享有中韩(惠州)产业园、仲恺国家高新区、广东省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邓力介绍。
据悉,园区注重在优质服务上做“加法”,在项目报批报建程序上做“减法”,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大大提升了项目建设效率和园区建设品质。整合组建产业项目落地及动竣工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对项目“净地交付”到动竣工投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有50多宗项目试行“临时施工复函”建设模式,与传统报批程序对 比动工时间至少提前60天。联合仲恺区供电局、潼湖供电所对落户起步区的50多宗项目分四个批次进行临电连片报装,为每一个企业减少约20万元的建设成本。
配套项目建设
起步区投入近100亿元建38条市政道路
近期,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智慧停车场和公交(微巴)内环线开通试运行,行政服务中心、警务室相继揭牌启用,起步区还率先在全市探索实施“工业用地建设园区综合服务设施集中配套”,即由每个落户项目拿出2.5%的公共配套指标在起步区建设园区综合服务集中配套设施。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在起步区投资建设了三期集中配套项目,建成后可向一万余人提供生活服务。
邓力介绍,通过实施集中配套项目建设,一方面,让企业集中资金、用地等要素投入研发生产,最大程度提升发展效能;另一方面,集约土地建设高标准小区式公寓宿舍配套,提供周全服务和品质管理,增强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截至目前,起步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100亿元,启动38条总长约64.5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设。如今,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各类设施加速建设,环境日益优化,园区面貌焕然一新,朝着“大湾区产城人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快速迈进。
邓力表示,起步区将紧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政策叠加”优势,重点围绕以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5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5+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产业链头部企业和强链补链企业开展全民精准招商,加快打造以中韩合作、惠港合作、惠深合作为重点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平台。“十四五”期间,在起步区12.7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将实现产业发展城市成群,落地项目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GDP突破300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 杨振华
专家观点
充分用好“国字号”招牌 同步做好公共配套项目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梁乃锋建议,园区要充分用好这块“国字号”招牌,努力争取国家、省各项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优惠政策目录,梳理优惠政策清单。园区还应进一步发挥仲恺在产业布局基础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有多个国家、省产业园区集聚、各类优惠政策叠加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中韩合作、惠港合作、惠深合作为重点,加快重大项目落地达产,促进园区提质增效。
在园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建设上,梁乃锋建议中韩产业园重点做好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和生活性服务的配套。建议中韩产业园加速引进一批对园区主导产业能够形成有效支撑的检测、设计、评估、贸易服务等机构进驻,促进产业链在产业园区内形成较为完整的闭环。现代产业园区更加注重“产城人”的高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因此,园区建设初期就应该同步做好公共道路、住房、医院、学校、商业设施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建议中韩产业园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产业、城市和人口的深度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