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党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一部奋进跨越的历史

革命遗址四百多处 改革创新成就辉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31日        版次:HA02    作者:黎秀敏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

  之 综述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方红色热土。红色文化是“岭东雄郡”的精神脊梁,红色文化资源是惠州城市精神图谱最鲜亮的重要组成部分。惠东高潭是全国最早成立区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惠州是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活动的大本营;叶挺将军诞生于惠州,惠州也是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农工党创始人邓演达的故乡……前赴后继,赓续红色基因;勇立潮头,引领梦想航程。惠州党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一部奋进跨越的历史。

  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惠州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曾发生过众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惠州人民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为了反抗封建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一代又一代的惠州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带领东江人民前仆后继,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周恩来、彭湃、徐向前等许多著名共产党人先后在惠州进行革命活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之一——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这里诞生。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惠州大地上纵横驰骋,抗击日寇,蜚声中外,成为华南人民抗战的旗帜。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纵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广东的“南天一柱”。

惠州革命遗址有约460处

  惠州市党史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在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惠州大地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址,遍布全市各地、数量十分丰富。

  据统计,惠州市革命遗址共有约460处,时间上涵盖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分类上涵盖组织领导机构及重要会议旧(遗)址、重要战斗旧(遗)址、人物故居、纪念馆(堂)和碑亭像、烈士陵园和墓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历史人物或事件在东江地区、广东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

红色基因已融入城市血脉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惠州人民在艰难曲折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惠州在改革开放中勇于探索创新,奏响了激越豪迈的乐章,各项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在注重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址,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惠州,“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有力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

  相关链接

    关键词:革命潮起

惠州是广东开展农民运动最早地区之一


  据中共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惠州党史概览》记载,东江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在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的带领下,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

  1923年元旦,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组建起来,开展农民运动,并迅速把革命的星星之火引到惠阳高潭(今属惠东)及周边地区。1923年4月,在彭湃的指导下,惠阳第三区(高潭)农民协会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农会之一。


  关键词:土地革命

高潭中洞成东江工农武装斗争指挥中心


  惠州高潭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基地,孕育了一批最早投身革命的共产党人。

  1927年4月下旬,东江地区共产党人根据广东区委的指示,建立起东江地区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东江特委”),带领东江人民发动了1927年夏季的“讨蒋”起义、东江秋收起义和1928年的年关暴动。东江特委在全国举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揭开了东江地区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927年10月中旬,东江特委根据广东省委的有关指示在中洞对南昌起义军余部实行改编,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同时设立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红军兵工厂、电话所等机构。高潭中洞成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后方基地,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红色心脏。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圩召开近万人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创建工农革命政权的勇敢尝试,为中国革命史增添了辉煌一页。


  关键词:抗日救亡

东江纵队英勇奋战,沉重打击日、伪军


  在华南,广州失陷后,中共广东党组织积极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东江纵队。

  华南抗战打响后,东江人民抗日武装逐步发展壮大,相继取得辉煌战绩。1938年12月,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成立;不久,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东莞成立。1940年9月,这两支抗日武装组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正式宣告成立。

  东江纵队成立后,从南到北不断袭击平湖、天堂围、林村、常平、新塘等车站的日伪军,使广九铁路始终不能正常通车。1945年6月,东江纵队领导机关迁入博罗县罗浮山,执行党中央建立五岭战略根据地的指示,目的在于在南方有一个坚强的战略基地,使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抗日战场南北呼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东江纵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创造了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


  关键词:惠州解放

解放军兵不血刃解放惠州城


  据中共惠州市委党史办公室编著的《粤赣湘边纵队史》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迅速消灭残存广东之敌,广东战役联合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副司令员陈赓,于1949年9月发布《广州外围作战命令》,决定: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为右路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为左路军;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为南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打响了解放广东的战役。两广纵队与粤赣湘边纵队组成南路军迅速扫清东江残敌。

  依照南路军前线委员会的命令,粤赣湘边纵队和两广纵队会师后,向广州东南疾进。以两广纵队第一师和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六团为第一路,于13日抵河源,15日直取博罗;以两广纵队第二师和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二团为第二路,先后在东江第一、二、三支队配合下,由河源直进惠州。为了配合南路军的战略行动,东江第一支队主力部队于9月下旬开始,从海陆丰转战惠阳平山、淡水一带,先后解放了多祝、平山、淡水等地。10月14日,国民党军逃离惠州。15日,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主力进抵惠州城,东江重镇惠州宣告解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