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镇新作塘村红心湖。
罗浮山澜石村麻姑峰小组湿地公园。
南都讯 昔日破旧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开始焕发新的生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南都记者从博罗县获悉,该县正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试先行”县为契机,深入学习浙江美丽乡村先进经验,示范先行,全域推进,全县共选取71个村作为试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丽博罗。
三清三拆三整治 乡村旧貌换新颜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首要举措,博罗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全面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整治环境脏乱差,分梯度、分层次创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精品特色村。
杨村镇石滩村率先开展“一户一宅”试点工作,党员带头清拆私搭乱建危旧弃房,宣传发动村民复垦,腾退14亩建设用地,率先颁发了36本农村不动产权证,其中10本房地一体证为全市首批。近百名村民共分到408万多元补偿款。村民参与拆旧复垦工作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农房风貌也得到有效管控。
而杨村镇新前村,是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后进村。在三清三拆过程中,村民阻挠意见大,清拆工作开展困难。自村干部从浙江学习后,主动带领小组长“走出去”,参观周边先进村后,村民思想得到质的改变,后进村大整改,钉子户纷纷让出土地,支持参与清拆整治。
自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以来,一大批村庄实现了旧貌换新颜。龙溪街道结窝村建成环湖绿道,废弃池塘改造成休闲广场;长湖村新添篮球场,在池边种上荷花,成为村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目前,全县清理村巷道乱堆乱放6.07万处,拆除危、旧、废、弃房4万间,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达60万平方米,清理房前屋后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垃圾共 26万吨。全县71个行政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任务,90%以上村庄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雨污分流 让污水变清流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福田镇山下村,涓涓山泉水绕村而流,然而在人居环境整治之前,村民们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上下游住户几度纠纷不断。综合各方面考虑,山下村率先启动雨污分流工程,让各家各户接通污水管道。但是,由于山下村距离镇污水设施厂较远,管道铺设难以展开。村干部决定在山下村独立建成一座污水处理设施,一并解决了周边三个村小组的排放需求。
龙华镇竹园村因地制宜,利用已建成3个污水处理设施,和毗邻一个镇污水处理厂的优势,管道全面覆盖周边9个自然村小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实现污水和雨水分流,水资源得到有效净化。目前已铺设雨污管网约6.7公里,日处理污水量达180吨,乡村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高。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是过去园洲镇深沥村的环境卫生真实写照。深沥村工业发达,人口越来越密集,原有的两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满足排放需求。该村以园洲镇建新建第五生活污水处理厂为契机,全面接通村居住宅生活污水排放管道,辐射周边几个村小组。
雨污分流让污水变清水,乡村人居环境变得更舒适了。目前,博罗全县总投入资金约3.4亿多元,建设排水沟22千米;建设污水管网139千米,累计建成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66座,总建设规模达到3.3万吨/日,配套收集管网约700公里,全县农村基本杜绝污水横流现象。
垃圾分类新模式 扮靓洁美乡村
做好农村垃圾处理,首先要从源头分类。在整治过程中,博罗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建成垃圾收集点,对村民日常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及时处理,村内垃圾实现日产日清。
长宁镇新村村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创新垃圾管理模式,将可回收物、有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这四类纳入收集范围,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积分兑换制度。每1积分对应1元价值,村民自觉收集垃圾兑换积分,到指定商店兑换生活用品。这1元的成本,则由村委和废品收购商共同承担。同时,新村村设置智能语音垃圾分类亭,两米范围内有人靠近,就会语音提醒市民正确投放垃圾。
长宁镇新江村是一个移民村,村里居民住房统一规划,家家户户都统一设计为岭南风格建筑,文化广场、休闲公园等设施建设齐全。在人居环境整治之前,村民习惯散养家禽家畜,禽畜粪便洒落在村庄道路和房前屋后,村里环境卫生质量不佳。
“人畜分离”势在必行。新江村村干部在推进“三清三拆”工作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禽畜圈养区,引导村民利用铁栏、竹子对家畜进行集中圈养,为后续在全村人居环境整治扫清障碍,房前屋后由脏变净。
绿化美化刷新乡村面貌“高颜值”
宁静的村道化身为实用的中草药科普长廊,为村民营造良好的中药文化氛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是杨侨镇桔子办事处。道路两旁进行扩宽并安装上太阳能路灯,一栋栋整齐的楼房一字排开,龙船花、红继木等观赏植物赏心悦目,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皆风景。该村的绿化、美化、亮化逐渐完善,村民居住环境更上一层楼。这也是村干部们从浙江学习回来后的成果。
悠长村道,中草药飘香。罗阳街道承粮陂村依托象山药王谷中草药种植基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通过种植中草药进行村庄绿化改造。村主干道、房前屋后种有紫苏、艾草、小驳骨等常见中药材,中草药品种达60余种。
在观音阁塘角村,宽阔的村道,规格统一停车格,美轮美奂的壁画,记载村民的童年岁月,留存着乡亲们的乡愁情怀,让人流连忘返。
麻陂镇洪湖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频出新招,以村民小组和家庭为单位,建设“美丽家园”,通过示范、评选活动,掀起了庭院整治的小高潮,以“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
亮化、绿化、美化,博罗多举措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博罗全县共评选出182个星际名村文明村,273村获评市级生态村。
人居环境赋予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环境改善了,发展机遇也随之而来。博罗立足乡村、依托乡村、回归乡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推动力。环境美促生态美、乡村美、旅游美、产业旺,一批批村庄集中连片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激活乡村发展新活力。
石坝镇三嘉村150亩荷花种植基地,以“旅游+农业”模式,以点连片,打造“荷花美、稻花香、龙虾壮”的田园综合体,帮助6户贫困户解决脱贫,50多户村民参与劳动收益。结合观光、民宿、小龙虾养殖等为一体,全方位放大荷花经济产能。
路通,财才能通。湖镇镇坪山村率先在全县完成道路扩宽,借力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村庄丘陵地带的地理优势,打造越野露营基地。在越野露营基地的辐射带动下,一大批农家产品深受欢迎,成为旺销产品。
村干部扩宽“经营乡村”思路,引导村民让出36间空置房间,打造特色民宿延伸产业发展。如今,乡村游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在观音阁镇彭村村,古石龙休闲度假农场,参考湖镇镇坪山村做法,向周边农户要房子,为解决了房间供不应求的问题,盘活闲置空房资源,企业和农户实现双赢局面。
茶文化休闲驿站、茶园观光旅游、体验制茶乐趣……柏塘镇石岗村就地取材,用鹅卵石围砌景观、铺设小道美化村庄;依托著名的“三棵松”战斗遗址的优势,带动村民规划种植茶园430亩,将红色文化及客家茶文化融入青山绿水,打造出一条以茶业带动旅游业的红色旅游路线。
罗阳镇田牌村引进AAA旅游景区项目,300亩花海竞相盛开,在赏花之余游客还可体验采摘瓜果之乐,成为游客网红打卡地。
山水入画来,城乡换新颜,乡村“颜值”不断刷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兴一个产业、亮一道风景、富一方百姓。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村民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海林 通讯员 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