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辉 男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陈丹 女 惠州市中医医院护士
曾志威 男 惠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师
朱秋云 女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护理师
赖勇英 女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外科护理师
胡伟仪 女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ICU护理师
王胜 女 惠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护士
林诺兰 女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师
毕晓霞 女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师春梅 女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有时候内心也有恐惧,也想念自己的家人。”奋战在武汉一线,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师春梅觉得自己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医者,是努力去帮助那些被病毒感染的患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惠州医护第一时间响应,驰援湖北。从2月9日惠州首批医疗队奔赴湖北至今,70多名惠州医护人员战斗在湖北大地。进入病房他们需要长期戴着护目镜,身穿防护服,全副武装。长期佩戴护目镜、防护口罩,束缚之下每个医护脸上都有一道道被护目镜、口罩带子勒出的深痕,甚至脸上的皮肤磨烂。每一天他们都与死神抗争,抢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是却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面容。为了让惠州市民记住这些奋斗一线的英雄,南方都市报特派记者前往武汉,将镜头聚焦在惠州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身上,拍下了他们摘下口罩的模样。
3月9日晚,南方都市报将联合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文明办,携手推出“为最美逆行者亮灯”的公益行动,向奋战在湖北一线的惠州最美逆行者致敬。从当晚开始,这些惠州医护的“最美”照片,将会绽放在惠州市区以及各个县区繁华商业中心、主要交通要道的户外屏上,惠州的夜空将会因这些逆行者而闪亮。让我们一起为这些逆行者喝彩,为他们祝福,一起等待疫情过去、面对面欢声笑语的日子。
统筹:南都记者 李鹏 采写:南都记者 黎秀敏 杨振华 李鹏 摄影:南都特派记者 谭庆驹 刘有志
徐永辉 男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我越来越有信心,打赢这场战“疫”
作为惠州市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队长,也是惠州市第一个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的医生,我一直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在武汉这么多天的战斗,虽然有点苦有点累,但看到经过医疗团队的精心救治,一个个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内心无比喜悦且充满成就感。“我越来越有信心,很快就能打赢这场战疫!”
陈丹 女
惠州市中医医院护士
一起等待面对面欢声笑语的日子
经过三次请缨,我终于成为一名赴湖北医疗队队员。身穿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整趟工作下来,并不轻松。虽然很累,但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方舱里的病人们,也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每当医务人员走到他们的床头时,他们总是纷纷打着招呼,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感谢。有的还亲切叮嘱着,要医务人员休息好、照顾好自己。驰援武汉走进方舱这段经历,让我的内心更加丰盈。
我非常感谢父母的理解,感谢战友们的照顾。我们一起等待,面对面欢声笑语的日子。
曾志威 男
惠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师
我把五禽戏带进方舱缓解患者症状
作为第三批医疗队里9名中医队员的队长,早在进舱上岗前,我就萌生了把中医特色调养带进方舱的想法,并从2月20日起带领队员们,在集中居住的酒店楼顶练习五禽戏。
2月24日凌晨2时,我上岗后迎来的第一位患者是留观的确诊患者,他因缺氧而气促、胸闷,我用笔代替银针,采用点按穴位的方法为患者缓解症状。从2月27日晚上开始,我开始在方舱医院里带领患者练习五禽戏。病人们也在我的带动下慢慢地参与进来,不少兄弟单位的医护人员也锻炼起来,舱内掀起一场古典运动风潮。
朱秋云 女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护理师
为穿防护服,我剪成“男娃头”
虽然是爱美的女生,但是在疫情面前,为了便于前线医护工作,我毫不犹豫将长发剪短。为了降低传染风险,避免出汗、滋生细菌,方便穿防护服,我在队友的帮助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男娃头”。
一头长发剪掉,这让妈妈看到后心疼不已,眼泪溢出眼眶,但是擦干眼泪,妈妈又为我加油,让我在武汉要努力工作,帮助别人。疫情面前我们身后都是老百姓,医务人员只有迎难而上,不能退缩。希望疫情可以早日得到控制。
赖勇英 女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外科护理师
收到丈夫“情书”,相约去旅游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大女儿今年8岁,小女儿3岁,来了湖北,不得不把小女儿送回老家。虽然舍不得,但此刻应以大局为重。
2月22日,是我到达武汉工作的第8天,出乎意料地收到了一封来自丈夫的电子“情书”。去年是结婚十周年,年初的旅游计划被接踵而来的事而耽搁。老公与我相约,待疫情结束时,一起去旅游。
胡伟仪 女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ICU护理师
患者不仅需治疗,还需精神抚慰
作为一名在脑ICU工作多年的护士,我一直坚信自己有能力胜任支援湖北的行动。但当真正接触到新冠肺炎患者后,发现不少患者不仅需要治疗疾病,更需要心理安慰、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虽然方舱内收治的主要是轻症患者,但是他们之中有的因不能和家人团聚而内心焦虑,有的因家属感染过世心里的创伤还未抚平。我暗暗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不仅要用专业的护理知识给予身体上的治疗,还要竭尽所能地给予患者帮助和抚慰。
林诺兰 女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师
向日葵绚丽绽放,胜利的曙光要来了
小莹小朋友是病区年龄最小的患者,仅有4岁半,我们叫她小可爱。小可爱说她很想去幼儿园,很想和小同学一起玩耍。听了她的话,感觉有些心酸,我告诉她,阿姨家里也有两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小哥哥。最后小可爱告诉我,她要画一幅“向日葵的一家”送给两个小哥哥。我突然有些感动。
看着口罩留在脸上的痕迹,我一笑而过,比起疫情带给患者的那些痛苦,我这点累和痛又算什么呢?看到那幅向日葵画,我的眼里泛起了喜悦的泪花。向日葵绚丽绽放,胜利的曙光快来了。宝贝们,妈妈很快就会回来了!
王胜 女
惠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护士
进舱工作很苦很累,但充满干劲
有位患者阿姨看到我防护服上面写着“彤彤妈妈”,知道我有个女儿,就跟我攀谈起来。听到我说把女儿留在家里过来武汉支援,她竟然感动得差点流出眼泪。这让我很受触动。
从接班到交班,一个班次下来,贴身衣服几乎没有干过,连鞋底的防护套都磨破好几层了。从穿上密而不透气的防护服开始,将近8个小时时间里,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汗水湿透衣服,护目镜也凝起久散不去的雾水。进舱工作的强度、难度非常人能忍耐,很苦很累,但是只要一想到能帮助患者们尽快康复出院,我的内心就又充满了干劲。
毕晓霞 女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爱意
看到首批患者顺利出院,感觉到千里驰援看到星光。这不枉穿防护服导致的憋闷,彻夜地奔波忙碌,一切的辛苦都特别有价值。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里,每一天都能感受到爱意。我们来这里做“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这么多人在物资短缺的时候给予帮助,让我更深地感受到什么是众志成城。正式进舱那天,我坐着接送的大巴路过武汉长江二桥,桥旁的建筑上闪烁着“武汉必胜”“白衣战士”“生命卫士”,这就是武汉随处存在的正能量,是全力抗击疫情的毅力和决心。
师春梅 女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也曾恐惧也曾想念,但要坚持到底
我不是英雄,而是医者。在国家和民族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只是学着前辈和前行者的样子穿上防护服,努力去帮助那些被病毒感染的患者,早日打赢这场病毒战。
防护服带来的感觉很闷堵,但忙起来就忘了,就是脸被护目镜压得很痛,火辣辣的,确实很难受。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有时候内心也有恐惧,也想念自己的家人,但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坚持到底,保护好自己和队友,帮助武汉患者,一起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