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街道上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已成为常用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
综述
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组成部分,共享单车面世至今,因其存在的AB面而“褒奖不一”。
在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方面,它凭借便利性,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问题;在城市治理方面,它同时也引发了车辆无序投放、城市公共空间被肆意占用等诸多现象。
在东莞,镇街基层部门吐槽“审批部门只管共享单车的前端准入、缺乏相关中端管理制度,靠末端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兜底却加大了末端管理的压力”;城管部门认为企业“重投放,轻管理”,导致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管理超投车辆;共享单车企业则希望不要“一刀切”管理,与政府部门共同寻找解决城市痛点和方便市民出行的平衡点。
历年沉淀的“顽疾”及多方“纠葛”之下,东莞的共享单车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难题。如今,共享单车“坟场”仍存在于多个镇街,市镇村三级财政每年为此耗费巨资进行管理与维护。
如何让共享单车这种“接地气”的交通方式,真正成为“接人气”的城市管理参与者?
2023年7月17日起,《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在前期已从行业宏观层面提出总体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东莞希望通过这次的“管理办法”,从操作性管理细则方面给“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改变”,平衡好“方便群众出行”和“维持公共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
新规出炉,能否缓解两者“矛盾”,让共享单车更好融入城市、回归文明?
“井喷”发展
有助于“交通治堵” 也为城市带来挑战
回顾共享单车进入东莞的历程,“野蛮生长”和“超量投放”是绕不开的话题。
2017年3月,面对“机动车保有量逐渐攀升、道路越来越堵”的现状,东莞举行全市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交通治堵”任务时,明确提出要“与共享单车合作解决最后一公里”。
从2017年年初开始,东莞城区的大街小巷陆续出现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ofo小黄车成为较早入莞的品牌之一,在城区已投放1.8万辆共享单车的基础上,其宣布计划将投放范围扩大至虎门、寮步、石碣等镇街,在当年4月底前投放量增加至5万辆。
比ofo小黄车更早进入东莞的是摩拜单车。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1月进驻东莞后,摩拜单车在8月已将投放范围覆盖至东城、南城、莞城、万江、虎门、厚街、长安、麻涌、凤岗、黄江等10镇街,此后投放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摩拜、ofo小黄车之外,哈啰、小强、小鸣、酷骑、小蓝等共享单车品牌均在2017年进入东莞。2018年1月底,滴滴共享单车平台“青桔”在东莞上线。
共享单车进驻东莞后,在满足基本出行、服务公交接驳、便捷市民通勤、提升交通韧性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补上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短板。
但是,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东莞交通部门表示,其问题主要表现为车辆乱停乱放、车辆运营维护不到位、企业竞争无序、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等,尤其是早期企业投放车辆规模爆发式增长,对公共道路资源承载能力、城市环境面貌和安全运行秩序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影响了行业的有序发展。
东莞城管部门认为,东莞共享单车目前的“乱象”,主要矛盾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部分市民缺乏规范停放意识,使用完共享单车后随手将车辆停放在机动车道、机动车停车位或者人行道,甚至恶意破坏共享单车、随意丢弃;二是共享单车企业“重投放,轻管理”,导致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清理和管理超投车辆,部分镇街每年得为此投入数十万元。
南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东莞南城、东城、厚街、长安等镇街面临的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的现象颇为明显,占用地铁站出入口公共通道、堵塞人行道等现象经常发生。而且,部分镇街的共享单车投放量远远超出了其预计的承载能力。
以南城为例。按照东莞市交通局的调研,南城共享单车需求量约为2.11万辆。南城城管分局要求三家共享单车企业每家总量控制在8000辆以下,回收路面运营的超量单车。但截至2023年6月,南城路面运营的共享单车超过了5万辆,是需求量的两倍多。
《管理办法》的出台,从操作性管理细则方面给出了指引,旨在对东莞的共享单车进行拨“乱”反“正”。
衍生问题
缺乏相关中端管理制度 末端管理压力加大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共3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向该局备案进入东莞提供共享单车服务,其品牌分别为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哈啰单车。全市共享单车运营车辆数约39.6万辆。
南都记者从三家运营企业获悉,滴滴青桔目前东莞投放量为四万余辆,美团单车自2020年6月进入东莞以来,目前在东莞运营着11万辆美团单车;哈啰骑行从2017年11月进入东莞、投放运营共享单车业务,近6年来在东莞累计更替超过60万辆共享单车。
与2018年高峰期80多万辆相比,2023年东莞共享单车的数量减至不到40万辆。共享单车品牌的数量,也从当年的10多家,缩减至3家。单做对比,数据已经“腰斩”。
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东莞共享单车带来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
2022年9月,东莞交通部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鸿福路站片区、东城站片区、中环财富广场片区、环岗村等区域存在车辆超量投放现象。
原因主要包括:企业恶性竞争,为抢占热点区域,多家企业在同一时间投放,导致部分区域车辆超量投放;供需不均衡,部分热点区早晚高峰需求旺盛但停放设施供给不足,造成大量车辆堆积;车辆调度困难,高峰期交通拥堵较严重,热点区域调度困难,造成车辆淤积;监督执法难度大,实时、精细的全区域、全时段、全方位监督执法较难实施。
南都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共享单车在东莞带来的城市治理“顽疾”还远不止于此。
有镇街基层部门表示,相关审批部门只管共享单车的前端准入,缺乏相关中端管理制度,靠末端市容环境秩序管理兜底,却加大了末端管理的压力。有社区工作人员坦言,常年出钱出力出人,奈何源头上的问题无法解决,最终陷入了“治不好、理还乱”的循环。
对于拒不配合履行管理责任的企业,城管部门表示将对其占用城市道路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加强与交警、社区等部门对乱停放的共享单车联合整治,进一步倒逼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而在企业看来,被统一暂扣送往共享单车“坟场”这种处理方式,有点“一刀切”的味道,对找到“解决城市痛点和方便市民出行的平衡点”,并非最优方式。
规范发展
高峰期曾超80万辆 东莞接连出台政策
为了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2017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鼓励各城市应“合理布局慢行交通网络和自行车停车设施,将其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衔接”。
在此期间,东莞共享单车的“井喷式”发展仍在继续。南都记者梳理各品牌共享单车公布的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5月,它们在东莞投放的数量已超80万辆,且数量仍在稳步增长。
为了规范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东莞在不同时期也推出对应举措。
2017年,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出台了《东莞市城市道路自行车停放区设置管理指引(试行)》,试行期1年;2019年,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多个部门出台了《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有效期3年。从政府、企业、用户三个方面提出了措施和要求,初步厘清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职责,规范共享单车经营企业进入东莞市发展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明确了企业在投放车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遏制企业恶性无序竞争。
据了解,2019年东莞出台的《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从行业宏观层面提出了总体管理要求,但缺乏可操作性管理细则。后续的发展进程中,为抢夺市场份额,共享单车品牌展开“融资大战”。
2022年9月,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草拟了《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对行业规模、考核办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该《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显示,截至2021年8月,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仅剩3家,分别为深圳摩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美团单车”)、广州骑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青桔单车”)、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哈啰单车”)。
数据显示,当年东莞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车辆数约39.9万辆,注册用户量约992.0万人(含重复注册用户),日均使用量52.0万人次,车辆日均周转率1.3次。东莞市各镇(街)车辆投放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平均投放密度为1393辆/平方公里,是全市投放密度的4.2倍。其中,投放密度最高的街道是莞城街道,其投放密度达1972辆/平方公里。
2023年,在东莞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仍远大于实际需求。这些暂不被需要的共享单车,最终将被暂扣至共享单车的“坟场”,占用公共土地空间,耗费公共财政的管理经费。
新规落地
重点管制停放秩序 力争限制车辆乱用乱停乱放
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然而公共服务管理者对新情况预估不足、基础设施资源不完善,造成在一定阶段内企业和城市管理之间缺乏有效协调衔接。
此外,由于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庞大且难以统一管理,监督执法难度大,无法实施实时、精细的全区域、全时段、全方位监督执法。用户乱停乱放的行为往往不能直接被处罚,责任难以落实到个人,加剧了这一乱象。
方便,反而成为新的出行梗阻。改变,需要与时俱进。
今年6月20日,《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对外公布。经东莞市人民政府同意,由6大部门联合印发的《管理办法》对共享单车行业多项管理规范作出明确规定,对“实施总量控制”“行业准入方式与退出要求”“经营者的经营服务规范要求”“保障用户权益”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于2023年7月17日起实施。
此举,旨在进一步完善全市共享单车行业管理政策、形成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将由东莞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交警等部门,根据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定位、发展现状、出行需求、城市道路公共资源以及设施承载能力等因素,对全市及各镇(街)、园区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规模进行测算,形成全市及各镇(街)、园区的总量控制规模,且市交通运输局及各镇(街)、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动态调整。
经营企业投放车辆后,应按照签订的经营服务协议及拟出台的《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服务规范》要求,在车辆设备要求、投放、置换、停放、维保和运营调度等方面规范车辆运营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享单车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外部制度支撑。
对于适应发展趋势的新形式、新业态,政府主动介入、制定规则、加强监管,显得尤为紧迫。
在暂缓发展共享单车业务,切实整顿市场环境的同时,《管理办法》也将重点管制车辆停放秩序,将管理政策落在实处,严格限制车辆停放顺序,以期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停车区域规划混乱问题。此外从人身安全、押金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还明确了用户权益保障要求,力争限制乱用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帮助共享单车更好地融入城市、回归文明。
时间线
2017年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出台《东莞市城市道路自行车停放区设置管理指引(试行)》,试行期1年;
2019年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多部门出台《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有效期3年;
2021年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启动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政策的研究;
2022年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草拟《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对行业规模、考核办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3年6月
《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对外印发,并于7月17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