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
扫码关注学校公众号
扫码填写高一入学意向表
扫码参观学校各场所
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于2020年9月高点起航,学校以“一切为了未来”为办学理念,坚持小班制教学、精细化管理,品质立校、特色兴校,大力推进全人教育,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十字型”人才。今年9月,海德双语高中部计划招生630人,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每个班不超过45人。
至2023年9月,海德双语学校学生将超过4800名,专职学科教师430余人,含生活老师在内的教职工550余人。该校高品质的学业导师支持、全天候的生活教师陪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心开放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与成长,可为每一位孩子的未来赋能。
“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 小班制教学
海德双语学校以小班制教学为特色,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海德中心每班不超45人,米德中心每班不超22人。学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能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不同阶段寻求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潜能。
学校以“双语教育、科创教育、智慧教育、全球教育”为办学特色;激情篮球赛、户外音乐会、心理活动周……学生活动秉承“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理念,共开设100+特色课程,满足学生艺术素养、文化底蕴、运动技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学校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同时还组建篮球队、武术队、击剑队、游泳队、舞蹈队、合唱团、管乐团、足球队、羽毛球队、机器人竞赛队、书画社、读书社、户外拓展运动队、英语戏剧社......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学校拥有各类功能场馆100多个,含恒温游泳池、演艺剧场、击剑馆、琴房、智慧教室、科创空间、图书馆、心语坊,设施齐全配备达到国内外高端学校标准。
名家领航 名师执教
海德双语高中部今年9月计划招生630人(学校招生代码729),每班同样不超过45人,实施小班化、精品化、个性化教学。高中部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多元课程体系。学校以国家传统课程为基础,融入校本创新特色课程,凸显中英双语、科创、思维、体艺技能等特色教育。
2020年11月,海德双语学校被正式认证为“剑桥国际学校”,学校认证代码为CX052。学校米德中心高中部开设剑桥IGCSE和A Level课程,为计划本科就读世界名校的高中生提供了充分的学术准备。A Level课程是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相当于我国的高考。A Level课程证书被全球几乎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
学校由来自东莞知名公、民办学校的高层管理者领航。高中部汇聚全国优秀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竞赛教练及国内外顶尖名校毕业的教师团队。高中部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30.88%,平均教龄15.3年,是一个博学多识、经验丰富、深耕高中高考领域、屡获殊荣的教师团队,他们爱岗敬业,教艺精湛,懂东莞、懂中国、懂世界。
校长访谈
海德双语学校总校长黄赛勇:
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总校长黄赛勇表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未来”,为了老师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家庭的未来、为了社区的未来。学校坚信,老师的发展会给孩子无限的帮助,孩子的发展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动力与和谐,每个家庭的和谐也会为每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
黄赛勇称,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点主要是在课程管理和课程研发,海德双语学校的老师在做常规课程教学时,带有更多的一些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推动孩子们热爱学习,产生兴趣与爱好。另外一个在其他的课程如艺体课程等,会让孩子们从兴趣爱好到掌握一定的技能,到最后具有参加竞赛的能力。
“在学科上面,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还会在思维课程里面做功夫,所以学校会开展很多跟思维开发有关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常规的教育教学外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课程研发方面,黄赛勇表示,海德双语学校主要是针对孩子们现在非常需要的课程进行开发,如阅读课程、图书馆课程,能增进孩子的体能和心理素质的一些课程,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更全面的、更健康的人。
教育高质量发展目的是培育人才。黄赛勇表示,从海德双语学校培养人这一目标来说,当学校“一切为了未来”的理念能够得到很好实施的时候,就能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具体说来,当学校的老师在学校成长起来了,他为学校的孩子、家庭、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当这个老师离开学校去到其他地方,继续能够为新的单位做更大的贡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
“对于学校的学生,当他们在这里完成了6年、9年甚至12年教育的时候,未来孩子升学了,或者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重点围绕着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这一目标来进行,进而推动孩子的全面成长。” 推广
文:韩成良
制版:黄亚岚 邓诗君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