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东莞GDP增速0.6%,今年争取达到6%

“点燃”四大引擎 东莞十倍狂飙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3月31日        版次:DA02    作者:梁锦弟

  2023年,东莞GDP增速争取达到6%,这一数据相较于2022年增速0.6%,直接狂飙十倍。

  这就要求东莞不仅要变大变强,还要变新变优。因此开春以来,东莞就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44个镇街园区、局办一把手“立军令状”,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动工……努力实现多引擎“加速度”。

  东莞正全面构建新的动力组合,从坚持制造业当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大招商”格局、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四大方面,形成四大发展引擎,驱动全市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速前进。

  制造业当家

  工业企业超过20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近1.3万家,涵盖了4个大类、6万多种产品,拥有1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8家上市企业和25家超百亿企业、3家千亿企业,形成了万亿级电子信息集群和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4大千亿集群。它们构成东莞最强制造底色,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引擎。

  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度锚定制造业当家,从“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方面,推出75项措施,重塑产业体系结构,搭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近期,东莞产业界的最大热点事件就是比亚迪的到来,也是“制造业当家”最大的响应。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在谢岗镇动工开建。项目投资65亿元、年产值约170亿元,未来将在东莞实现新能源发动机的批量生产。项目被寄予厚望——带动东莞新能源产业上台阶。

  除了新能源产业有新龙头,独角兽企业天域半导体也有好消息,将建设年产能120万片的碳化硅外延晶片大型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内完成第一期17万片年产能的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东莞工业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东莞新能源产业集群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13%,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规上企业数同比增长近20%。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后将在服务、成本、研发、营销、生产、质量等方面获得新的能力。”金蝶中国工业互联网方案专家计晓军表示。东莞的制造业立市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也需要传统制造业的全新出发,而东莞的办法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截至去年11月,东莞的华为、SAP两大赋能中心已成功为171家本地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服务,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投入70%。4757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启动数字化转型。根据规划,到2025年,东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要突破1.3万亿元,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

  民营经济

  “只有实现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才够稳、底气才够足、走得才够远,才能更好地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2+2”政策新闻发布会上,东莞市委常委刘光滨表示。

  民营经济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引擎。当前,东莞民营企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六成以上,贡献了七成以上的税收总额,在进出口、投资、消费领域的贡献分别占全市的六成、七成、八成以上。

  东莞为民营经济设定目标:2023年推动东莞民间投资超2000亿元,培育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65万户,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领军地位的民营企业集团。

  开年以来,东莞市主政者下沉到一线调研,召开座谈会,对话企业家,了解企业家的需求。如1月30日,高质量大会六个分会场,由市领导主持召开,问计企业家。2023年东莞两会,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东莞市市长吕成蹊与企业家们面对面。2月13日,东莞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光彩事业贡献奖颁奖典礼暨共促高质量发展工商界交流会,对2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40家企业予以表彰。

  当前,东莞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和提档跨越的关键突破期,民营经济大有可为,也需要民营经济有所作为。东莞通过表彰先进模范,让全社会动起来、干起来、拼起来、跑起来。另外还将设立“东莞民营企业家日”,形成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尊重民营经济的风气。不过,在不少企业家看来,东莞要真正调动民营经济活力,更为关键的是要为民营经济提供一个宽松且自由生长的环境,也就是优化营商环境。

  3月23日,东莞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一再强调,东莞将举全市之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立足东莞实际,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措施,如要继续探索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到“工改工”改造等项目。东莞将对标广州深圳,加快建设一体化营商环境,让行政服务更加清晰、透明。种种行动背后,东莞要让企业家放下包袱、放开手脚,率先发展、创新发展。

  “大招商”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未来。招商成为东莞“狂飙”的第三引擎,东莞将2023年定位“招商年”,力争全年实际投资1600亿元以上。

  镇街园区是东莞招商的“主力军”。2月初至今,由东莞各镇街(园区)党政一把手组成的各支招商队主动“走出去”。据不完全统计,2月初至今,东莞各镇街(园区)组成的招商队伍主动“出击”,足迹遍布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镇街走出国门,前往日本、新加坡。

  在这一幅招商地图中,前往深圳的次数最多,共有13次;其次为香港,共有10次;前往北京的次数共有6次,位居第三。

  招大引强,是此次东莞招商的重要思路。镇街招商队伍,除了拜访比亚迪、联想等一批不同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单打冠军企业,还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将招商目标集中在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可以看到,东莞围绕着自身优势进行产业链创新升级、重构再造,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区别于传统招商的土地、税收等优惠,产业链招商更讲究上下游的联动,企业也更看重“1+1>2”的效果,进而实现多方倍级效应的释放。

  为了让产业链招商走得更实,东莞在“大招商”方案中提出,将推行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长担任总链长,市相关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聚焦9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链长+链主”系统推动产业链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新支柱、发展新动能。

  产业空间

  要招商,也要安商。土地零碎化、低效化,尤其是连片产业空间不足,是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为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很大程度影响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上述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的落地,是东莞“拓空间”范例。从项目首次接洽,到比亚迪东莞项目开工,只用了6个月,其中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1045亩用地的整备与供地。就连比亚迪方面也没有想到,东莞效率这么高,能够实现“拿地即开工”。

  这背后是东莞创新统筹机制,摒弃过去“单兵作战”打法,将“空间”与“产业”结合,统筹谋划推进,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务。而这正印证了东莞“企业需求在哪、政策就延伸到哪”的承诺。

  按照新出炉的《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建设工作方案》,2023年将攻坚拓展连片产业空间,推进镇村工业园整治改造,扩大低成本空间统筹供给,并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5年内整备连片产业空间10万亩,保障龙头型重大项目落地。未来,东莞将坚持将70%以上用地指标用于产业项目,推动用地规模向全市四大战略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从土地空间保障东莞的基本盘稳定。

  在中小企业方面,5年内将建设5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就在今年2月,松山湖的招商大会上,超60万平方米、20元每平方米以下的高品质、低成本空间推出,中集蓝水科技、威能检测等50家企业签约落户松山湖,项目涵盖数字经济、机器人、自动驾驶、金融等产业领域,为片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