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力打造更富内涵和活力的品质文化之都。
今年东莞教育迎来品质提升年。
“十四五”期间,东莞义务教育阶段将新增公办学位超过25万个。
2021年,东莞教育扩容提质计划预计总投入94.1亿元,新动工69所学校项目。
“2021年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45所、幼儿园18所,分别新增学位4.68万和7000个”“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筹建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新建一批共享文化馆、阅读驿站、粤书吧等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共建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全力打造更富内涵和活力的品质文化之都”……
群众的获得感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开局之年,东莞以人民至上为导向,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民生领域将全面开花。今后,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的学校,逛美丽的公园,享受便捷的医疗,欣赏精彩的演出。
A
品质教育
总投入约42.88亿元 完成45所新改扩建学校项目
旧主教学楼拆除,现代感十足的崭新教学楼将在原址兴建。去年11月底,东莞中学教学楼重建及配套工程项目开工,公办高中的龙头老大一下新增几百个学位,备受瞩目;同时东莞中学还将高起点、高品质建设东莞中学初中校区,新增48个班2400个优质初中学位,缓解莞城初中学位紧缺的问题;南城阳光第一小学分校(胜和小学)办学规模规划为36个班,可提供1620个学位,计划2021年9月开学使用……去年全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各镇街纷纷以超常举措拉开教育扩容提质帷幕。
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比“十三五”翻一番
根据规划,2021年全年东莞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45所、幼儿园18所,新增学位约4.68万个和7000个。2021年教育扩容提质计划总投入预计约42.88亿元,完成45所新改扩建学校项目;预计总投入94.1亿元,新动工69所学校项目。
围绕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城市目标,今年东莞教育迎来品质提升年。2021年1月13日,东莞召开推进品质教育建设大会,明确将“打造品质教育”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核心战略,努力开创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针对户籍人口逐年增加和公办学位紧缺的问题,市教育局还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增的公办学位,将比“十三五”期间新增的翻一番,将新增超过25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供给的总量,比“十三五”期末翻一番。2020年底,全市普通高中公办学位为5.5万个,预测到2025年底将为约11万个。
同时,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也将比“十三五”期间翻一番;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增量翻一番,预测“十四五”期间将新增超过2万名公办专任教师;新增的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将比“十三五”期间新增的翻一番,新增将超过1700名。
布局两所高水平大学
东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表示,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高水平大学在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东莞将大力推动实施高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着力打造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范例。
这些计划包括,高起点创新办好大湾区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大力支持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引进香港高校师资、课程和优势学科,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加速创新资源聚集和成果转化。
其中,新建的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快速变化、支撑和引领大湾区科创发展的高端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于提升大湾区科创竞争力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东莞将以大湾区大学为中心构建覆盖“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融通全链条创新体系,着力突破限制我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大湾区大学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全日制学历教育,预计2023年正式招生办学,到203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规模比例达到1:1左右。
与此同时,东莞市大力支持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引进香港高校师资、课程和优势学科,打造国际领先的优质教学与研究体系,努力办成一所“致力于卓越科研和教育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学府”,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从事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计划自2023年正式开办,拟在正式开办10年内达6000人的在校生规模。其中,博士生人数大约占20%、硕士生人数大约占33%、本科生人数大约占47%。
2023年立校时,拟先行开设硕士课程,并争取在立校第二年(即2024年)开办本科层次教育。正式立校后,学校将持续探索以2+2模式(2年在香港学习、2年在东莞科研)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颁发港城大博士学位,为未来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招生对象以内地学生为主,并招收一定比例的国际学生与港澳台学生,比例大致为8:2(内地生:国际及港澳台)。两所高水平大学建成后,东莞学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高等教育。
B
健康东莞
大医院“顶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地”
“十四五”是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据了解,东莞将在优质医疗资源、公共卫生服务、智慧智能医疗、卫生人才能力、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五大提升,让高品质医疗服务成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核心功能支撑之一,全力打造健康中国的“东莞样板”。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向阳表示,今年东莞将紧扣健康东莞建设目标任务,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打造“顶天立地”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十四五”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推进高水平医院、区域中心医院建设
今年3月11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揭牌仪式举行,这是东莞市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入交流合作、共同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的一大盛事。2天后,广东省第二期20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名单出炉,东莞市人民医院入选,是东莞唯一入选的医院。
据介绍,东莞此前安排了6亿元全力支持东莞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并以此两所医院作为着力点,大力提升整体救治能力和水平,在珠江口东岸打造与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市人民医院的入选,标志着东莞建设高水平医院终于迎来了新突破。
同时,东莞还在市中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加快市中医院国医馆项目、市中医院总院(二区)改扩建工程建设;整合市中医药、市骨伤科、市老年病等三个研究所,打造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探索试点“5G+中医诊疗”。
除了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东莞还有5所区域中心医院。市卫健局正推进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分别与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深入共建;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加快建设高水平心血管病研究所;选址新建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建设,打造辐射整个大湾区的区域中心医院;探索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市水乡中心医院。
大医院“顶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地”。今年,市卫生健康局继续推动基层社卫机构扩容提质:科学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建设社区医院,新增设置一批康复床位,增强基层承接能力;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香港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推进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全面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行动,探索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等等。
为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目前,市卫健局正推动出台《东莞市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建设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优化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管理制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这也是全面提升东莞医疗品质的重要抓手。
具体来说,东莞今后将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应急联动和协调合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优做强市疾控中心,完善镇街(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建设,充实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健全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筹建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立应急腾空机制和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企业代储等机制;调整组建市级卫生应急队伍,更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专家库;不断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除了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为此,今年市卫生健康局将完善健康服务政策措施,为市民提供从生命孕育、成长直至终老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比如,计划为6.9万名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为以上孕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提供四项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推进乙肝暴露儿童疫苗接种随访工作,提高接种成功率;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干预项目,探索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干预工作机制,推进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C
文化惠民
共享文化年打造“四个100”文化项目
“品质文化之都”是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品质文化建设关键年,东莞将推动各项工作朝着“品质文化之都”聚焦发力。
3月20日,“梦圆百年,共享文化”2021东莞共享文化年暨“品质文化”创投大赛在东莞市文化馆实验剧场启动。本次活动以“共享”为理念链接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将通过一系列优质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反映东莞市民群众的文化美好生活。本次活动将全面发动全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一系列市民可看、可听、可品、可游、可消费的文化活动,形成各镇街、各参赛主体“比学赶超”的活动氛围。
东莞将从阵地、队伍、活动、产品等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渠道,着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新模式,增强市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化素养,为“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提供文化支撑。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共享文化年活动将依托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链接优质资源,重点推出空间赋能计划、活动共建计划、团队代言计划和产品揭榜计划“四大计划”,打造“四个100”文化项目——包括营造100个“文化莞家”共享文化空间;打造100个“都市活力”共享文化活动;培育100支“红动莞邑”志愿代言团队;生产100个“品质文化”共享服务产品。
“四大计划、四个100”系列活动将贯穿2021年,面向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文化空间、文化组织、社会组织、企业机构及全市重要群文赛事等开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司琪表示,“2021东莞共享文化年暨‘品质文化’创投大赛”活动,是2021年东莞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今年东莞建设“品质文化之都”的关键动作。“‘共享’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共建’则是实现共享的路径。本次活动最大特点就是要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助力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
总分馆高效协同运作 年内建成13个粤书吧
日前,在东莞市文化馆虎门分馆,艺术文化特色课堂正在上课中。作为新一批以“平台联盟式”纳入总分馆制建设的文化场馆,虎门分馆与东莞市文化馆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通,服务联动。新建设的场馆自启动以来,每周均开设了艺术文化特色课堂,每月还举办精彩的文艺演出及展览,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
东莞市文化馆虎门分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分馆设置文化大讲堂、演艺厅、数字化平台、读书驿站和舞蹈、合唱、语言、书画、摄影教学等功能室。此外,虎门分馆还将打造成为虎门镇时尚创意的发布地、文艺人才培养的孵化地、艺术精品创作和展示地。通过为东莞输出文艺精品,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文化人才,鼓励市民群众热爱艺术文化,并愿意参与文化艺术活动。
目前,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全市总体布局成型,已建成市总馆1个、镇街(园区)分馆34个,村(社区)支馆521个,规模效应初显。接下来,东莞将进一步巩固总分馆体系,各分馆立足各自区域特色发展需要,通过高效协同运作,共建普惠全市的大型文化品牌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效能。
接下来,东莞将完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加快实现支馆全覆盖,推动建设东莞第二图书馆,年内建成13个城市阅读驿站(粤书吧)、3到5个绘本馆。
全年开展近500场线上线下文旅活动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介绍,今年,东莞将按照“中心引领、片区协同、多点开花”的格局构建现代文化设施网络。在中心城区,将高标准启动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以建设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将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成为“四个中心”: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与教育中心,藏品管理与保护修复中心,地方文物考古发掘与调查研究中心,博物馆业务指导中心。
在各片区,推动松山湖、滨海湾、水乡新城等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标志性现代文体设施,还要在重点镇街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型专题博物馆,比如龙舟文化传承中心,石龙中国举重博物馆等。在村一级,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水平,推动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多点开花”,即今年东莞还将加强古镇古村活化利用,用“绣花”功夫,将莞城、石龙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活名片”;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整合,加快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造升级;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对谢岗全镇域内的先秦遗址开展区域考古调查和勘探。
为提振文旅行业发展信心,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今年整合东莞文化四季、畅游东莞·四季如歌两大品牌,策划开展了“文化四季·四季如歌——东莞文旅融合行动计划”品牌项目,以东莞文化四季·四季如歌为载体,带动东莞全市各镇街进行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促进东莞文化旅游消费。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四季都精彩”的目标,全年共计将开展近500场线上线下文旅活动。目前,各项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数据
2021年全年东莞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45所、幼儿园18所,新增学位约4.68万个和7000个。2021年教育扩容提质计划总投入预计约42.88亿元,完成45所新改扩建学校项目;预计总投入94.1亿元,新动工69所学校项目。
今年东莞还将加强古镇古村活化利用,用“绣花”功夫,将莞城、石龙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活名片”;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整合,加快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造升级;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对谢岗全镇域内的先秦遗址开展区域考古调查和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