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以敢闯敢创敢干精神 打造高质量发展名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31日        版次:DA03    作者:梁锦弟

2020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为9650.2亿元。

闯 永葆“闯”的精神,是东莞发展的一个重要启示。东莞一次次转身,无一不留有“闯”的印记。

创 党在东莞地区的执政实践中,通过“创”的劲头,带领东莞逐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

干 东莞提出,“十四五”聚焦“环境+人才”,让更多实干者专心办事业,干部则要全面提升“七种能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东莞位于东南沿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党在东莞地区的执政实践中,领导东莞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带领东莞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十四五”开局之年,东莞提出聚焦“创新+产业”“环境+人才”“民生+服务”“进取心+归属感”,奋力谱写东莞改革发展新篇章。新的发展形势下,东莞如何再上新台阶?东莞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再出发,将基层党建打造成看得见的生产力,激发群众活力,牢固原有优势,塑造新优势,奋力当好广东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打造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名片。

  永葆闯的精神

  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3月2日,东莞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东莞市委领导表示,要永葆斗争精神,落实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要求,从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历程,从总书记带领我们打过的一场场硬仗和党的自我革命中,学习斗争经验、提高斗争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

永葆“闯”的精神,是总结东莞发展的一个重要启示。从1978年选择“三来一补”作为启动器,主动探索外向型经济,到1984年提出“实现农村工业化”、1994年实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后,提出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奋斗目标,再到2018年确立“高质量发展战略”,再到2019年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一次次转身,无一不留有“闯”的印记。

成果显而易见。1978年的东莞,你能看到的加工厂,主要从事的是烟花炮竹、草织、腊肠等,那一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仅有6.11亿元。到了2020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为9650.2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0861家,总量稳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2位,成为东莞经济的重要支撑。

这期间,东莞多次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100多亿元建成全国第一个城乡光纤中继传输程控电话数字交换网,在我国率先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东莞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闯”的信念和劲头,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东莞的探索也为全国经济发展带去宝贵经验。

今天的东莞,在城市定位、空间结构、治理方式、产业形态等方面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东莞被赋予“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职责使命,省委、省政府对东莞改革开放寄予殷切期望,提出要强化对东莞等经济总量万亿元左右城市的支持力度,要求东莞担当起更大责任。要完成好新的使命,东莞人更需要把“闯”的精神融入工作,激扬不甘平庸、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带领东莞开启新征程。

  勇敢闯 科学干

全面深化改革行进至今,“低垂的果子”早已摘完,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更多的是“硬骨头”。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为了调动基层发展积极性,实行“市、镇、村、村民小组”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招商引资模式,以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换来GDP的高速增长。如今,东莞土地的整体开发强度逼近50%,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成为制约东莞发展的瓶颈。

东莞积极寻找“破局”办法。2019年以来,东莞将土地收储作为全市“拓空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创立“基础补偿+增值共享”等激励措施,有效提升镇村参与土地统筹的积极性,2019年、2020年全市共收储土地超过2.5万亩。东莞专门统筹约70平方公里土地空间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未来将以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建设,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需要超乎以往的勇毅,也需要充满智慧的头脑。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制约东莞全面更好发展的另一块短板。基于此,东莞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增长方式,当前正以“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推进相关工作,松山湖功能区、水乡功能区作为试点区域进行探索。去年底松山湖功能区就成功揽资350亿,当下正进行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联动招商等工作,成为东莞区域协调发展的探路者。

要勇敢闯也要科学干,东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通过学党史开新局。东莞投资促进局提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结合起来,指导招商引资各项工作的开展。东莞发展和改革局表示,当好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的参谋助手,聚焦组织实施“十四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参与大湾区建设、促进投资较快增长、营商环境改革、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等重点工作,激发发展新活力。

不难看出,东莞“十四五”提出聚焦“创新+产业”、“环境+人才”、“民生+服务”、“进取心+归属感”四大方面,永葆“闯”的精神,将为此带来无限的可能。东莞人向着改革难点、堵点发力,以“闯”的姿态当好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

  永葆创的劲头

  以自主创新带动创业

党在东莞地区的执政实践中,通过“创”的劲头,带领东莞逐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电脑及网络产品大发展阶段,东莞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由小到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1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8%,奠定了东莞今天全国智能手机产业基地的基础。

“借船出海”并不是东莞的终极目标。从2006年起,东莞市财政计划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建设公共和行业性技术创新平台,健全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往产业当中注入“创新”基因,民营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兴起,以自主创新带动创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3月底,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优力普”)的INMS可视化运维系统即将上线。董事长鲁小永介绍,在实现Wi-Fi、路由器、户外大屏等各种电子设备互联的同时,该系统携带的“可视化电子标签”,能够帮助客户及布线工程师对端口工作情况及负载情况进行精确判断,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质提效。优力普围绕交换机及PoE配套产品,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目前公司拥有近百项自主知识产权,今年公司将在全国开出20个办事处,全力开拓国内市场。

一批批像优力普这样的企业在东莞快速成长,凭借技术创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背后是东莞产业体系的完善,经济韧性的增强。2020年,东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从2015年的15.9%大幅提升到43.3%。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电气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向5000亿级产业集群进军,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东莞之所以能稳住基本盘,离不开多年来“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

创新已成为东莞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年全市R&D占比达到3.0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东莞市高企总量达到 6381家,稳居全省第三。全市3435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编号,数量居全省第三,这一些都是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所在。

步入2021年,东莞在牢固原有创新优势上,围绕东莞高质量发展大局,发挥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原始创新的成果,对接好中科院等大院大所的科创实力,鼓励龙头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大力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改革的办法破除堵点

如果说,上述是狭义的“创新”,那么接下来讲的是广义上的创新——创造性解决问题,打造创新生态,激发城市更大的活力。

这一方面,东莞人是有发言权的,以“创”的劲头,收获改革果实。如2012年起,在没有立法权的情况下,东莞集中力量对证照分离、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等进行了突破,不少经验做法被国家有关商事改革方案所采纳,东莞商改模式成为全国样本。还有如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程网上办理,备案类项目争取1个工作日内办结,核准类项目争取5个工作日内办结,还有全面推行重大产业项目预审批制度……东莞积极创造工作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增动力。

当前东莞的外贸综合竞争力、政商关系健康指数、城市人口净流入均排名全国地级市前列,东莞作为投资洼地、创业沃土、品质之城的形象进一步彰显。就在3月中旬,东莞获颁“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奖”,投资环境再次获得第三方认可。

但是形势在变,在“双区”机遇面前,城市竞争日趋激烈,东莞如何做好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如何经营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做好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东莞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战略视角,以改革的办法破除制约发展的堵点,打造出让人青睐的“聚宝盆”,吸引更多优质要素集聚。

首先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东莞市委领导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总书记、党中央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东莞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东莞将围绕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部署,发挥东莞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特殊优势,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在对外开放领域积极谋划一系列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

其次用好东莞最新的重磅“武器”——松山湖科学城。去年,“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获批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是国家战略首次赋能东莞。东莞今年将开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面启动活动,未来将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强化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改革创新协同联动,在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方面深化探索,让科技创新赋能东莞,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再次,持续用好东莞作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发展红利,从拓空间、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产业政策4个方面着力,探索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推动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为东莞未来发展探索更大的空间。

更多创造性行动在进行和探索,包括积极创建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为投资“松绑”等重点领域改革,还有创新了“行走东莞”、“洁净城市”指数测评、城市论坛、城市精细化管理第三方评价考核体系等工作举措。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民生,全方位激发创造能力,为东莞发展构筑新的优势。

  永葆干的作风

  为实干者“兜住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2017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始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赵忠贤接受邀请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在赵忠贤倡议和亲自指导推动下,“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在材料实验室迅速建立起来。团队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自主设计并成功研制“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研制出2英寸双面钇钡铜氧(YBCO)超导单晶薄膜,打破了国外禁运和技术垄断。

像赵忠贤一样的科学家,还有积极开拓内外市场、抢占行业制高点的企业家,辛勤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守护在生命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每一位都是东莞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凭借钉钉子的实干精神,一点一滴构筑起东莞这个先进制造业之都。

而要进一步解放与发展实干者的生产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为实干者“兜住底”,激励更多科学家刻苦攻关、企业家拼搏商海、工人掌握技能、农民练就本领、学生增长才干,共同投身东莞发展事业,在各个领域奋勇向前、再立新功。

赵忠贤在分析团队成功的背后,就特别提到松山湖科学城给予的宽松科研环境与合理的评价体系。他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方面注重研究实效,不以论文论英雄,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攻关;另一方面,充分信任科学家,原本购置设备的钱可以灵活用于自主研发,“允许用打酱油的钱去买醋”,赋予科学家自主权。“我认为也正是因为有松山湖的政策和环境,这件事情才能发生。”

如何让更多实干者专心办事业?今年东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聚焦“环境+人才”,着力打造高品质环境、集聚高素质人才、发展高质量产业,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有志之士向往聚集、追梦圆梦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现如今,东莞除了待遇留人,更会倾听人才的心声和想法,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助力人才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让东莞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真实受益。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东莞发展过程中,党员干部是护航者,永葆“干”的作风,他们义不容辞。东莞曾将2019年明确定为执行力建设年,事实上“执行力”“真抓实干”一直贯穿党在东莞的执政实践,并不断强化。

进入2021年,东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干部“七种能力”(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不断提升政府抓落实的效率和效果。2月25日,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将“打造新动能”纳入政府硬性考核。

新要求提出的背后,用意非常明显,东莞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双区”叠加是东莞的机遇期也是窗口期,内部需要更强劲动力,这要求东莞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乘着大湾区的东风更上一个台阶,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而言,则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专业的要求。

现在各部门已开始行动。如东莞科技局开展专题培训班,提高领导干部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科技业务骨干开展业务培训,突出党建引领真抓实干,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和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为东莞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回顾党在东莞地区的执政实践,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背后离不开一个根本——执政为民。东莞市委领导强调,要切实把初心使命和为民情怀转化为一项项民生实事、体现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步入“十四五”,东莞坚持“执政为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从根本上强起来,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空间、最优环境,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东莞、支撑全省、服务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梁锦弟 图:刘媚 制版:汪建华 刘艳兰 丰卫平 林华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