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接受南都专访。
扫码观看 专访视频
11月4日,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最后一天,大咖院士组团走读松山湖科学城,领略松山湖科学城科技、人文、生态之美。
“这就是我平常工作的地方”!在松山湖科普生态馆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指着屏幕中出现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兴奋地表示。
李国杰院士与松山湖结缘于2005年,在这里创办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是松山湖首个联合市外科研机构合办的科研平台。15年过去,李国杰仍躬耕在科研一线,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在东莞工作生活,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指导科研工作。
他见证了松山湖的科创环境变化。今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获批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更是让李国杰自豪,“现在不只是东莞的松山湖,而是全国的松山湖”。
“我就是第一个与东莞合作的”
李国杰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之一。2008年,由他主持研制的超百万亿次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横空出世,使中国跻身全球计算机系统强国行列。他还曾带领中科院计算所成功研制计算机“龙芯”系列CPU,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结束了我国计算机长期“无芯”的历史。
他开创了不少国内计算机史上的第一次,也为松山湖带来了首个与市外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
时间到了2005年,松山湖的开发建设由打基础阶段顺利转向促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年多个重大项目落地。也是这一年,国内关于自主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东莞市迅速启动“科技东莞”计划,积极寻找科研机构合作。“我就是第一个与东莞合作的。”李国杰表示。
当年的4月30日,东莞市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举行签约仪式,在松山湖共建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研究院主要服务东莞电子产业升级需要,建设粤港电子科技合作平台、现代电子科技集成和技术转移中心。
李国杰回忆,2005年首次踏足松山湖时,看到的除了绵延不绝的马路,就是几栋房子,那时的松山湖只是东莞的松山湖。15年过去,松山湖已是全国的松山湖,这里有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等创新主体。李国杰也阶段性完成使命,他一直躬耕科研一线,持续为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贡献智慧,创造上述的众多“首次”。
如今李国杰是中科院云计算中心首席科学家,每年自己一半的时间在北京工作生活,另一半的时间就在东莞工作生活,于松山湖“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指导科研工作,为企业切脉开方。
用创新机制来服务科技创新
松山湖的建设始于2001年,至今有近20年,正一步步完成自身的蝶变。李国杰院士回首分析,刚开始松山湖并无名声大噪,主政者也没着急见成效,慎重选择布局产业。松山湖得以长时间沉淀,吸收不少其他高新区的成功及教训后,让开发能力与各方配套同步提升,以至于有了近年来的“劲头”。
松山湖具体做对了什么事,实现如今的“出圈”?李国杰认为,一方面是华为等知名企业的到来,第二方面是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联手,直接让松山湖科创实力档次整体提升。
近20年的厚积薄发,今年7月松山湖再迎来重磅消息。松山湖科学城正式获批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松山湖迎来新的使命。9月25日,东莞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但是具体到松山湖科学城如何建设仍是探索中的问题。
“省市很看重科学城,它的建设关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李国杰院士表示,全国国家级的科学中心,除了北京、上海、合肥之外,如今深圳和东莞两大科学城结合起来组成了第四个,获批相当不容易,因而也要利用好这一次机会,正确看待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正确看待大科学装置的布局,还有产业的布局。
此前他曾撰文表示,在经济的衰退复苏期要特别重视基础性技术的发明,未来10到15年应力争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像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互联网一样的重大发明。
李国杰认为,在科学城的产业规划当中,东莞的高端制造可以是主抓的对象。高端制造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行业,而是与信息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相关,东莞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重视起来,在应用场景上下功夫,将技术落地助力制造产业上一个台阶。
协同创新方面,他认为科学城的建设,未来或会有更多的科学装置、科研机构到来,机构之间不少信息可以共享,不需要重复建设,那么可以探讨设立相关部门来协调机构间日常工作,同时做数据共享,用创新机制来服务科技创新。
高端制造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行业,而是与信息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相关,东莞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重视起来,在应用场景上下功夫,将技术落地助力制造产业上一个台阶。
——李国杰
建言
鼓励“竞争前合作”
1995年,李国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创建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因而他有科学家的沉着,也带有企业家的敏锐。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他认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路径也应当做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过去一讲发展科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强则国家强。而李国杰认为,真正实现科技强国的路径是,科技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国家强。“一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的全面形成,拥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固然重要,但根本上还在于企业的眼界、实力和科技创新活力”。李国杰表示。
因此在给予松山湖科学城乃至东莞建言时,他强调了重视创新企业的培育,“特别重视鼓励骨干企业的研发,将大企业尤其新兴企业带动起来,把高端制造带动起来,这样的话东莞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先进制造城市”。
与此同时,他提出“竞争前的合作”的观点。李国杰详细分析道,多年来国内不少同行之间是恶性竞争,似乎市场就只有竞争,而实际上国外的企业之间竞争也很厉害,但必要时企业之间还是能开展竞争前的合作。例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就是同行企业竞争前合作的结果。共同攻克“卡脖子”的共性难关,再寻求个性突破,形成健康的行业生态。
“我呼吁我们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李国杰表示,这样才能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栏目监制:申鹏 何永华
策划/统筹:梁锦弟 李发英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刘媚
部分图:通讯员 袁仕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