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监管局着力构建“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
当前,深圳市光明区正在全力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监管局(以下简称“光明局”)以构建“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为契机,统筹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创新信用治理模式、优化“小个专”服务,为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商业秘密保护 筑牢创新主体防护网
商业秘密是创新主体的无形财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资产。光明局通过多维度举措,构建立体化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为辖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光明局立足创新主体需求,推动发布深圳市地方标准《科研机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范》,增强科研机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助力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科研成果在已孵化的5家高科技企业转化落地。成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深圳市光明科学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上线全市首个区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工作站+园区+科研机构+企业”服务网络,引入21家专业机构提供综合服务,培育出欣旺达、贝特瑞、华星光电、帝迈生物等商业秘密试点保护工作标杆。此外,搭建光明区商业秘密保护“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探索行刑反向衔接机制,推动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提前介入。编制涉外商业秘密保护案例、海外风险防控及纠纷应对指南指引,开展海外维权监控预警服务,为光明区18家企业提供海外纠纷动态监测服务。“构建立体化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创新信用治理模式 构建营商环境新高地
光明局以建成广东省信用县为契机,构建“1+2+N”社会信用体系(即1个区公共信用中心,2个平台,N个信用应用场景),打造信用治理“光明样本”。创新“信用+预付费治理”,开发“明信码”,推行扫码知信用,一键即投诉,实现“信用+预付费治理”快调处,为全市唯一获评“全国智慧监管典型案例”的项目。创新“信用+农贸市场治理”,印发《光明区农贸市场“文明信用分”评级指引》,监管直达档口。推动圳美市场2024年综合治理测评成绩从全市第149名晋升至全市第1名。
与此同时,创新“信用+驻企服务”,设立16个驻企服务点,覆盖6个街道,“主动上门服务”86次。做好信用修复“一件事”,开展严重违法失信专项治理,助力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信用修复。积极培育发展信用服务业,推广“信易贷”,开展“信用+人才”。2025年1月份以第一高分成绩获评广东省第二批信用县建设专项类先进单位。
强化小个专服务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光明区“小个专”党委借势破题,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形成机制,锚定“党建+产业技术服务”目标定位,抢抓合成生物“新赛道”,助力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光明区已落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首个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出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加速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深度融合,构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光明局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区级实体化运作“党建+产业技术服务”“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构建“1+6+N”党组织体系,授牌成立49个党建工作服务站。打造光明区首个街道级“小个专”党建服务阵地,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提供政策咨询、法律维权、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累计服务重点企业800余家,解决诉求1500余个。联合中山大学等“大院大所”开发创业专题培训课程,协同深圳市委党校研发“1+N+1”培训体系解读党的基本理论和产业发展政策。整合深圳市检测院、深圳市标准院等8家技术机构资源,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推出28类“量身定制”的集成服务。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打通从原始创新到创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并将科技成果通过大科学装置集群迅速转化为园区企业的生产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成生物产业链布局。
未来,光明局将继续深化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抢抓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创新信用赋能路径,全面激活科学城发展动能,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战略支撑。
文:蔡宇晴
制版:李斌 周全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