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6平方公里的龙华大地正涌动着绿色发展的春潮

青山为卷蓝天作笔,减污降碳绘就绿美龙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5年03月28日        版次:NA18    作者:张小玲 刘庚怀 周灿 余欣童

  晨光之下,绿美龙华

  当深圳北站的玻璃幕墙折射出第一缕晨光,175.6平方公里的龙华大地正涌动着绿色发展的春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龙华区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契机,将减污降碳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支点,在制度创新、技术革新、模式创先中,描绘出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

  ●政策领航,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

  龙华区勇立潮头,率先出台全省首个区级以减污降碳为核心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路径与阶段目标,搭建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2024年,龙华再出创新之举,将空气质量优良率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区级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范畴,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域覆盖”责任体系,推动减污降碳从“被动落实”转向“主动攻坚”,以政策“组合拳”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三维攻坚,开拓协同增效新通道

  一是工业领域:标准驱动,加速绿色蝶变。构建一套涵盖能源、大气、废水、固废等多维度的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指标体系,为30个工业园区、100家企业“精准画像”,针对薄弱环节靶向发力。发布《龙华区注塑行业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行业发展注入绿色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孵化2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二是建筑领域:光储智管,打造智慧楼宇。率先落地全市首个住宅类“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华章新筑),年均发电量预计超55万度。同时,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在建筑管理全过程应用,让每一栋建筑都拥有智慧“大脑”,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智慧化监管,大幅提升建筑运营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观澜公共文化中心等8个项目成功申报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引领建筑行业绿色变革。三是交通领域:补贴撬动,革新能源结构。龙华区紧握改革创新方向盘,累计发放区级新能源汽车补贴1.74亿元,联动市级补贴,拉动消费34.83亿元;布局超充站125座、车网互动站22座、综合能源补给站10座,助力交通绿色转型。低空经济赛道领跑全市,实现3公里内15分钟配送全覆盖,全域全信创数字孪生平台获评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

  ●试点示范,书写绿色发展新样板

  龙华区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推动企业申报各类试点,累计打造12个市级近零碳排放区试点,覆盖工业、交通、建筑等多元领域,引领区域绿色改革发展浪潮。其中,华润三九观澜基地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完成中央空调AI智能控制系统改造等系列工程,二氧化碳减排量达2410.06吨,碳排放总量下降46.1%,碳排放强度下降42.7%(基准年为2021年)。此外,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灯塔领航计划”对内赋能打造8座世界级灯塔工厂,对外赋能5座世界级灯塔工厂。深圳观澜工厂凭借在碳减排及循环经济领域做出的优秀表率,成为广东首座“可持续灯塔工厂”,推动碳减排与循环经济深度融合。

  ●成果斐然,书写绿色转型新篇章

  龙华区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为抓手,交出了一份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优质答卷。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优良率提升至95.9%,改善幅度居全市首位,PM2.5、PM10浓度分别降至18.5、35.1微克/立方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水环境焕然一新,国考观澜河企坪断面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Ⅱ类,观澜河入选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牛湖水碧道入选2024年度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一条条清澈的河流成为城市灵动的生态名片。技术维度锐意创新,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共建“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为精准治污、科学降碳提供“龙华方案”。宣传推广成果丰硕,作为试点城市代表,在2024年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培训班上分享龙华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经验,相关案例荣获新华网“2024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践创优”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龙华区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区”。这里,光伏板在屋顶熠熠生辉,美丽河湖泛起碧波涟漪,新能源车穿梭于林荫绿道……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景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张小玲 刘庚怀 周灿 余欣童

  制版:李斌 肖美连 黄炽林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