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夫先行,妻子紧随,深圳“援藏伉俪”完成支教“接力”

“她像妈妈一样关心孩子们生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9月10日        版次:NA02    作者:周正阳 任朝州

艾丽华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关心孩子们的生活。

艾丽华带来的6个行李箱里,有4个满载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各种物品。

艾丽华与学生们。

  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在深圳教育界,有一对“援藏支教夫妻”的故事被传为美谈。深圳市龙岗区甘李学校校长盛志勇、深圳市龙岗区宝龙科技城实验学校(集团)语文高级教师艾丽华——这对在深圳教育事业中躬耕多年的伉俪,一前一后奔赴3000多公里外的青藏高原,完成了一场大爱无疆的支教接力。

  援藏期间,他们与当地师生们一起,经历许多动人瞬间,谱写精彩的教育佳话。

  决定“接力”

  接续丈夫的脚步 妻子踏上援藏支教路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结束援藏征程后,盛志勇重新返回深圳学校,他将援藏三年的精彩岁月,用一句话进行了深情总结。

  2020年至2022年,盛志勇作为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对口支援林芝市八一中学,任校长一职;2022年至2023年,根据深圳市关于选派帮扶西藏察隅干部人才的有关部署,盛志勇赴察隅县支教,任察隅县教育局副局长,分管全县教学教研工作。

  援藏期间,他获得“西藏自治区优秀教育援藏人才”、“西藏自治区援藏表现优秀个人”、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突出贡献奖”、“林芝市优秀教师”、“察隅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这些年,盛志勇跨越3000多公里,从平缓的丘陵地带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地区,克服了文化差异,克服了乡愁离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援藏支教中,承担学校管理和区域教研工作,他与当地教师深度融合,组织教研活动,开展业务培训,进行全覆盖式家访,他将深圳教师的精神、理念、教育方法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藏区学校,他与青藏高原的师生们结下了深情厚谊,也为当地带去了现代化教育的火种……

  这段援藏经历深深印在了盛志勇的脑海里。援藏工作的间隙,他回到家中,也时常将援藏的故事、体会、心得与自己的太太、同为教师的艾丽华倾囊分享。

  这些故事里,有清澈纯真的眼神和渴望,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憧憬,也有一批批援藏教师的大爱情怀。

  这些故事激励、感召着艾丽华,一个念想也在她心头悄然萌发:“为什么我不能接续丈夫的脚步,也踏上援藏支教之路呢?”

  2022年8月,在广东省和深圳市统一部署下,深圳市龙岗区宝龙科技城实验学校(集团)语文高级教师艾丽华作为柔性援藏教师,前往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完全小学支教。

  其间被察隅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援藏教师”,被察隅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藏干部人才”。一段“深圳教师夫妻轮流进藏送教”的感人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解决难题

  文字+语音+翻译 破除家校沟通障碍

  那天下着大雪。汽车在蜿蜒曲折的318国道上缓缓行驶,穿梭在一座座巍峨的雪山之间。艾丽华心里明白,这不仅是一条通往藏区深处的公路,更是一条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天路”。

  察隅县的平均海拔为2500米左右,由于气候严寒,艾丽华的手也开裂了,连最轻微的触碰都成了一种挑战。每当她试图紧握粉笔,手中的裂口便传来阵阵刺痛。

  但艾丽华没有后悔,为了尽快熟悉当地的教情、校情,她一到任便开始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走进教室听课,撰写工作构想、备课……

  这时,一个新的难题摆在她的面前:藏族家长们大部分讲藏语,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懂汉字,怎么解决家校沟通的语言障碍?

  艾丽华想了一个办法——布置作业时,她会先在家长群里编辑一段文字,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告知作业内容和要求。然后,她会通过语音消息再次重复这些信息,确保每一位家长都能听到。

  最后,她会请既懂藏语又懂汉语的家长,用藏语将作业内容翻译一遍,发到群里。这样,所有藏族家长都能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作业要求。

  这样的沟通方式,虽然有些繁琐,却保障了信息沟通的严谨和准确,也迅速拉近了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关心生活

  亲自示范教学生整洁穿着 学生家长联名申请挽留

  艾老师的学生面庞总是“白白的、很漂亮”。而秘密就藏在讲台的抽屉里。

  拉开抽屉,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十多瓶护手霜、润肤露。白色的瓶子是为男孩们准备的,而粉色的则是女孩们的专属。

  抽屉里还有创可贴等小物件,孩子们可以随时取用。高原风大干冷,艾老师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润唇膏,这些都是她从深圳精心挑选的。

  “像妈妈般一样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这是当地教师对艾丽华的评价。

  她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手把手教女孩们如何打理自己的头发;引导孩子们定期修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

  她还亲自示范,教会孩子们如何穿着整洁,如何规范地系好红领巾——她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精神抖擞、漂漂亮亮。

  在艾丽华的宿舍里,6个沉甸甸的行李箱见证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其中,仅有两个行李箱装着她个人往返察隅与深圳时所需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而其余4个,则满载着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各种物品。里面不仅有激励孩子们成长的表扬信、贴纸小红花、文具等奖品,还有她带着自己的爱人和两个孩子,一家四口拉着箱子从香港买来的巧克力。

  母亲节那天,孩子们为艾丽华递上了亲手绘制的卡片,和平日里舍不得品尝的奶酪片。回忆那些感动时刻,艾丽华说道,“善心如花,坚持传送爱的温度,孩子们的改变就会看得见。”

  转眼到了援藏的完成时刻,学校同事、家长、学生联名申请:“把艾老师留下来,我们爱她、需要她。”

  在这份爱的包围下,她做出了决定:留下来。艾丽华也因此成为察隅县历史上,第一位在完成一年援藏任务后,被当地学生以极其恳切的方式挽留的教师。

  留下“火种”

  为全县教师开展系列讲座和示范 培养专业教师队伍

  2023年,艾丽华主动申请成为察隅完小首个汉文班的首任班主任。

  艾丽华还将深圳市和宝龙科技城实验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模式以及特色教学方法,巧妙地进行本土化调整和创新性移植。让深圳教育的精华在雪域高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但艾丽华明白,要想彻底改变一个地区的教育生态,必须培养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她的愿望是在离开之前,为察隅完小乃至整个察隅县留下“火种”,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也就是她所称的“薪火之师”。

  在察隅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艾丽华为全县教师开展了一系列讲座和示范课,如《小学低年级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和《亲子阅读》示范课等。

  这些讲座不仅传授了教学技巧,更激发了教师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

  在《秋天》和《文具的家》等示范课中,艾丽华老师展示了如何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在艾丽华的心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命的交流、灵魂的触碰。

  援藏支教的冲动最初可能萌发于夫妻之间的一次坦诚交流,后来却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援藏接力——盛志勇和艾丽华这对“援藏伉俪”完成了跨越数千公里的爱心奉献,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殊途同归。

  他们的故事是深圳支教教师的精彩写照与生动侧面,也将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在援藏支教的道路上前行。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任朝州 受访者供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