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导演们乘坐滨海观光游船“海上彩虹号”,近距离领略了深中大桥景观。
汉服换装、歌舞表演、传统礼仪教学、体验中国鼓……“海上彩虹号”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旅途增添亮点。
南都讯 记者黄璐 通讯员 程艺 8月31日-9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在深圳举行。作为短片节的亮点活动之一,“光明杯”中外导演看鹏城创作采风活动,围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以“I am in 深圳(我正在深圳)”为主题,采取“导演拍”和“拍导演”的手法,邀请中外导演进行采风创作,共同打卡深圳“文旅地图”。
深圳是个拥有绝美海岸线的海滨城市,本次采风活动特别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上之旅。中外导演们乘坐滨海观光游船“海上彩虹号”,近距离领略了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大桥的壮丽景观。
“岸上+海上”
近距离观赏深中大桥 领略西海岸风情
9月1日下午5点,载着中外导演的“海上彩虹号”缓缓从深圳机场码头驶出,向着横跨伶仃洋的深中大桥进发,途经东人工岛、深中隧道、西人工岛,随后穿越深中大桥。导演们从“岸上+海上”的复合视角近距离观赏深中大桥这一世界级工程的壮丽景观,领略深圳西海岸的迷人风情。
深中大桥东起深圳,西至中山,全长24公里,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为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我之前从来没有坐过船,这趟行程对我来说太有趣了。深中大桥看上去太壮观了,无法想象它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真是一个杰作!”伊朗导演法特梅·贾法里Fatemeh Jafari在甲板上观赏深中大桥时表示。
海上国潮
“非遗”鱼灯舞感染力十足 现场体验敲击中国鼓
汉服换装、歌舞表演、传统礼仪教学、体验中国鼓……除了打卡深中大桥,“海上彩虹号”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也给旅途增添了一抹亮色。
当彩虹号穿越深中大桥后,导演们来到船舱,灯光逐渐暗下,一场精彩的鱼灯舞表演随之拉开序幕——演员手持鱼灯,脚踩鼓点,时而蹲下,时而跃起,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国风视听盛宴。
鱼灯舞是盐田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明末清初,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鱼灯舞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结束后,演员们又接连上演了《莲鼓越歌行》等国风舞蹈,举手投足间尽显东方神韵,让导演们在感染力十足的歌舞中,体会别样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来自俄罗斯的导演米卡·利普曼(Mika Lipman)还换上了“飞鱼服”,现场学习国风舞蹈动作和舞剑姿势,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他的热情和投入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这对我来说非常新奇,我非常兴奋,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和中国文化进行交流。”米卡·利普曼说。
中国导演于思茗也换上了一套红色汉服,并现场打起了中国鼓。“今天的海上日落非常红、非常美,因此,我特地选了一件红色的汉服。”她说。
此外,“海上彩虹号”还为每位导演准备了精美的国风非遗礼品,包括手作彩龙、非遗醒狮、鱼灯、斜拉桥DIY礼包等。
深圳故事
带游客体验传统文化 为创作提供灵感素材
2024年以来,入境游市场加速回暖。随着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得以便捷地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深圳更是以其创新、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各海湾自然禀赋各异、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红树林、盐沼、珊瑚礁等多样且重要的滨海湿地,拥有全国唯一位于城市腹地的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同时,深圳也拥有国际一流的滨海城市建筑群、一流的港口码头,更有一流的海上超级工程。
本次“光明杯”中外导演看鹏城创作采风活动,不仅让中外导演们领略了深圳的现代化建设和自然风光之美,还让他们深入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为他们未来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素材。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深圳叹风景、品人文,共同探索这座奇迹之城的无限可能。
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CSFF)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支持,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的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性短片节。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