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下一个AI浪潮是啥?南山少年回归校园学习,开启课题探究

从大山到餐桌首次尝“AI鸡汤”展示3D数字人激发少年想象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8月05日        版次:NA04    作者:陈紫嫣 谢粤蕾 伍曼娜

  来自深大“腾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6位学生作为学长导师,加入到南山少年组成的3个调研小组中。

  南山少年第一次品尝“AI鸡汤”。

  经过前两日与国内顶尖高校科学家、深圳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负责人的面对面深度交流,在实验室与企业的深度探访,“了不起的南山少年”第二季城市调研活动“科创驱动”主题调研团的少年们,对于“AI+”的研发与应用场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此次调研,他们从城市“大课堂”调研回归到校园学习中来。7月31日,活动的第三天,少年们带着前两日的学习成果与思考,再次回到深圳大学致理楼的智慧教室,与深大腾班特色家禽智慧养殖项目的主要导师、本科生、研究生等一起,总结探讨前一阶段的学习,并进入到分小组协助开展课题学习阶段。

  AI产业化落地

  从自动文本生成到具体应用场景 少年感慨“AI无处不在”

  “AI+”的研发与应用场景正改变着千行百业,AI是如何实现产业化落地的呢?当天上午,聚焦AI产业化落地,围绕AI大模型的发展历史、大模型不同阶段的探索实践、腾讯云智能在AI领域的尝试等四方面内容,腾班智慧养殖项目的主要企业老师、腾讯集团云与智慧事业群业务总监范博昭,为少年们带来了一场题为“AI驱动产业智慧升级”的精彩讲座。

  “人工智能大模型到底能为人类做些什么?”讲座一开始,南山少年们就发出疑问。在拥有数以十亿计的超大规模参数、复杂计算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里,通过训练,大模型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各种复杂任务,从简单的自动文本生成、文娱场景打造,到垂类的医疗或者教育行业,农产品生产、金融保险,人脸识别……在范博昭的讲座中,少年们对于抽象的算法有了更真实的体会,更发出了“原来AI无处不在”的感慨。

  “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等智能设备,能做很多日常生活中人类所不能达到的事情,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来自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中的俞思遥同学曾经获得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一等奖。

  俞思遥同学坦言,此前他对于OCR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我非常热爱航天航空事业,这也是我未来想要努力的方向。”通过范老师的详细讲解,他了解到具有OCR技术的光学仪器应用场景适合广的,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也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将人工智能与航天航空领域结合做出成绩,贡献国家、造福人类。”

  AI赋能

  在看、听、读、动、思五方面突破 “具身智能”是最新前沿热点

  随后,腾班AI特色课程“计算机视觉”主讲老师、深圳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所长沈琳琳教授以《Yes AI Do!人工智能可以为您赋能》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

  “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人工智能要在看、听、读、动、思五个方面进行突破。”沈琳琳围绕五个核心领域向同学们进行介绍,这五方面分别对应五个核心领域的研究: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和机器深度学习。

  其中在语音处理方面,当前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实现视频字幕的生成、人机交互、多语种识别等功能;在自然语言理解方面,沈琳琳着重介绍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Chat GPT的原理及发展脉络;在计算机视觉方面,沈琳琳则以人脸识别为切入点,介绍在人证核查等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在基于人脸视频的抑郁检测、糖网病变筛查、口腔CT扫描影像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讲座现场,南山少年们积极参与互动,对一组十分相似的人像进行识别,得出的结论是:仅依靠大脑判断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相近的容貌所误导。也正如沈琳琳所言:“人工智能在识别人脸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人脑的判断。”

  “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鸡的温度,判断它有没有生病,然后及时对有病的鸡进行救治,就可以提高鸡的生存质量和鸡肉的品质。”来自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的池达睿同学从人工智能的五个核心领域中得到了启发,认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识别技术,建立一定的视觉模型。

  同样来自前海港湾学校的王梓谦同学则从营销方面出发,认为可以依靠人工智能的创意文本写作能力,通过对其提出需求,使其产出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文案,促进家禽的销售。

  人工智能就像是未来的代名词,其发展趋势值得高度关注。下一个AI浪潮是什么?讲座的最后,沈教授引出了“具身智能”这一继AI聊天机器人、大语言模型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前沿科技热点,并向大家展示了虚实集成世界的具身智能体3D数字人,例如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深圳大学自主研发的AI数字人等,让南山少年们在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中充分感受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

  “沈教授把AI技术在人脸识别、微表情识别等方面的应用讲得很透彻也很生动。”前海港湾学校池达睿同学表示,相较于其他的AI技术应用,人脸识别应该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但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述,同学们也发现AI并不是万能的,AI推算的结果的准确性也是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的。

  “孩子们知识的热情值得鼓励,通过本次课程的引导,让孩子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体验AI技术,不会觉得AI过于神秘,同时也在感兴趣的同学心中埋下种子。”沈琳琳教授表示,期待孩子们带着兴趣学习,通过AI在未来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AI鸡汤”

  全球首个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 实现增产超6万只

  通过AI技术养殖的乌骨鸡到底是什么滋味?从“科创驱动”探究式学习启动的第一天,在了解了深大AI养鸡技术平台、与贵州AI养鸡场负责人完成视频连线互动后,孩子们就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去年4月起,在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老师和腾讯工程师的指导下,腾班的学生借助腾讯AI技术和云平台,先后攻克硬件安装、乌骨鸡标注和识别、多模态算法训练等难题,历时8个月开发出全球首个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系统运行半年多后,养殖基地的乌骨鸡提升了30%的出栏率,增产6万多只。

  7月31日中午,一批由“腾班”师生通过AI技术养殖的乌骨鸡,从千里之外的贵州赤水乌骨鸡养殖基地送抵深圳,经过深大食堂厨师们的精心烹调,一碗碗热腾腾的鸡汤被端到少年们的面前。第一次品尝“AI鸡汤”,南山少年们激动不已,拿出手机或平板电脑拍照留念。

  “一句话就是very good!”“鸡肉紧实,鸡汤鲜甜!太好喝了!”“感觉营养很丰富,鸡汤上面有一层薄薄的油脂,我愿称它‘油脂之王’!”同学们在品尝到美味“AI鸡汤”纷纷发出了感慨。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的杜子彬同学对这碗“AI鸡汤”可谓期待已久,他坦言广东人的餐桌对于鸡有绝对的偏爱,此前便希望有机会品尝到通过AI技术养殖的乌骨鸡。“汤的味道很鲜,从贵州那么远的地方送到深圳,能保持这样的风味很难得;鸡的肉质鲜嫩,和平时在老家吃到的鸡没什么区别。虽然是AI养殖的,但是喂养还是遵循传统方式非常健康。以后有机会也想购买,让家人一起尝尝鲜。”

  “鸡汤很好喝,因为只有科技没有‘狠活’。本质上它和同一品种同一区域放养的鸡没区别,AI技术只是作用在养殖方法上。听说原本这个品种的乌骨鸡养殖起来就比较难,所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来确保成活率。之前听这样的鸡养殖成本算下来一只至少要卖到300块,和超市几十块的鸡比确实价高。”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中的带队指导老师田晓燕表示,相信随着后期养殖技术成熟,得到普及之后,“AI鸡汤”也能出现在更多市民的餐桌上。

  撰写报告

  “腾班”学长导师加入 指导三组少年开展课题设计

  “‘腾班’由深大与腾讯云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共创共建,开启特色班独立招生的先河,共创特色家禽智慧养殖系统。展现了深大腾班学子的青年担当,落实‘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自腾班成立以来,持续‘创新’。”据深圳大学副教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冯禹洪在讲座中介绍,“腾班”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讲座激发了南山少年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习的极大兴趣,来自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的向锦然同学还通过社交平台向冯禹洪请教计算机专业学习相关话题,并得到了冯教授细致讲解。“这个调研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度思考,活动意义很大。”通过与南山少年的互动,冯禹洪再次对活动给予肯定。

  当天下午,迎来本次调研活动的又一大亮点环节,来自深大“腾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6位“00”后大学生作为学长导师,加入到南山少年组成的3个调研小组中,带领南山少年们从研发、创意、前沿技术体验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相关项目课题设计。

  这些大学生导师具有丰富的“AI+”实践经历,其中,“腾班”王翊沣同学是“AI养鸡”项目学生总负责人,负责乌骨鸡脚环、电子围栏设计、实现和部署测试;史林同学负责“AI养鸡”系统前端设计与实现、鸡舍三维重建,乌骨鸡养殖基地地理建模与交互等;粘天同学、周志华同学负责乌骨鸡目标检测、追踪、行为识别算法设计、实现和部署测试。深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黎浩然同学、曹弈轩同学负责调研需求,并基于专家级高质量语料数据构建、调优、评估AI养鸡行业大模型。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强调更加独立自主、开放的学习。在课题讨论开始前,大学生导师们将腾讯云知识引擎产品的完整使用流程,以及基于曾做过的项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一套深入浅出的教学PPT,并传授教给南山少年们。

  据了解,为了支持此次活动开展,大学生导师们有的特意从老家回到深圳,有的备课到深夜。在他们带着满满诚意和南山少年简短指导交流后,实力受到南山少年们的极大认可。“他们大多数同学都具备科创的硬实力,有同学使用过大模型,还有同学具有信息学奥赛的经历,一些同学的编程水平实际上已经达到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水平了。”

  在大学生导师的帮助下,南山少年们逐渐掌握了亟待了解的相关信息。“学长结合自己在贵州、潮汕等地实地调研的经验,将自己对特色家禽产业链的清晰认识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有用的内容。”杜子彬同学表示,与学长交谈受益匪浅,“实践出真知。作为高中生,我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科创活动,而学长则能够给予我们经验上的很多信息,这些是我们在课堂中难以接触到的知识,能很好地补充我们在实践方面认识的缺失。”

  两天半的调研用一天半形成项目报告,这对于南山少年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在学长导师不到两个小时的辅导下,少年们的三组项目方案设计进度大大提速。他们均初步有了调研方向,高效完成了组内分工,并不约而同地计划利用起活动后的时间,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协作,为次日下午呈现完整思路做好充分准备。

  统筹:伍曼娜 江英 胡可 陈芳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谢粤蕾 伍曼娜 实习生 周雨彤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