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黄麻布学校

办学近90年 助外来务工子女“圆梦”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7月31日        版次:NA05    作者:周正阳

  一所创建于1935年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深圳市宝安区黄麻布学校,近年来正在成为宝安区深受各界关注的焦点学校。学校位于深圳凤凰山下,具有近90年的办学历史沉淀。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外来务工家庭。

  可就是这样一所“基层”学校,却在推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与时俱进地走在时代前列。学校帮助许多外来务工家庭出身的学子铺设多元化的成才通道,让他们登上了此前不敢想象、难以企及的舞台,掌握了受益一生的才艺和本领。许多学子从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走出,考入了国内知名学府,他们也时常怀念母校的栽培之情。让越来越多的基层家庭学子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黄麻布学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宏伟事业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京剧、管乐、举重……多元化赛道为学子成长赋能

  你相信吗?在这所主要吸纳基层学子的学校里,竟然开设了许多“高大上”的特色课程项目,比如,京剧、管乐等。学校2016年12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古典戏曲之美在学校浸润的时光长达7年之久。值得一提的是,黄麻布学校自2018年起,每年参加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并屡获国家金奖。陈媛媛、陈梓豪、何雨豪、杨羽妍等一大批同学荣获“优秀小票友”“金花十佳”等荣誉,一个个外来务工子女的“戏曲梦”在这里成功实现。

  “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往往欠缺条件学习兴趣特长,‘京剧进校园’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京剧之美,接受文化熏陶和心灵的滋养。京剧也为一些有天赋的学生打开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对于非常优秀,怀有京剧梦想,但家庭缺乏教育资源的学子,我校搭建平台建立一体化渠道,送他们去专业院校学习。”学校负责人李传安书记表示。

  确实有学子通过京剧这个“赛道”获得了崭新的人生。比如,学校的第一届京剧学生赵飞亚,是一名来自潮汕农村的外来务工子女,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她是家中的老大。虽然家境有些困窘,但她依然不改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在学校获得了京剧的启蒙之后,她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立志要在京剧领域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学校方面得知了她的家庭情况,以及她的个人志向后,立即给予了更进一步的支持,为她寻找来自外部的学习和交流资源,联系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知名戏剧院校,助力她获得更多的专业赋能和技艺进阶。经过多番的努力,赵飞亚2019年小学毕业后直接成功地考入了上海戏剧学校,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戏曲系学生。

  无独有偶,学校的管乐团也是一大亮色。创建于2015年的黄麻布学校管乐团,经过九年的发展,已培养了五支管乐团,学校目前有一支中学管乐团和两支小学管乐团。管乐团成立之后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优秀的成绩。学校管乐团多次应邀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担任嘉宾团队出演节目,曾在第九届国际乐团节中荣获铜奖(国际级比赛),2018-2023年连续六届获得“中华杯”中国优秀管乐团队展演赛的“优秀团队”称号。

  举重项目也是黄麻布学校为学子们开设的一个特别“赛道”。自2008年成立举重队以来,学校的举重项目已经形成传统优势和品牌效应。近几年来,举重社团为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9名学生(汪丰、柯丽茵、杨淇、黄鹏鸿、陈骏、赵浩熙、张国祥、陈煜、张家倫),为广东省专业训练队输送2人(汪丰、杨淇)。此外,还有一大批学子通过举重项目的竞技成绩,特招入读了国内知名高校。  

  以“基层学校”的条件 提供“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

  事实上,通过各种艺体特长教育,开发学子们的天赋,打开学子们不同的人生,只是黄麻布学校推动因材施教的其中一个生动侧面。如何基于学校的现实条件、生源条件,进行与时俱进的课程改革,如何着眼于世界和未来,定制和创设现代化的课程体系,是黄麻布学校教育工作者们正在履行的责任和使命。

  黄麻布学校全体教师自2015年以来,在李传安书记的带领下上下一心、笃行致远、深耕课堂,努力让课堂成为学校的优势。“十三五”期间,黄麻布学校提出“三阶五步”教学模式,关注学习过程中思维层层递进的三层阶梯和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十四五”之际,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对教学五个步骤进一步细化、深化,提出“五步链接”教学范式,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今年3月,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利霞博士率队视导黄麻布学校初中教学,给出了“这样的进步具有样本意义”的评语。朱利霞提到,黄麻布学校克服了地理、生源、师资方面的种种困难,持续推进以“学”为中心的课程变革,取得不俗成果。今年5月,宝安区教育局王曦局长到校调研,非常认可学校课堂改革的做法,并鼓励学校办成课改样板校,为学校课改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黄麻布学校将继续扎根本源,创建“凤凰生态”课程体系;博采众长,丰富“智慧生态”课堂内涵;务实笃行,锤炼“学为中心”课堂,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  

  聚焦

  高水平推进“五育并举” 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名片

  高水平推进“五育并举”,也成为了黄麻布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

  学校立足校情,提出“用干净的卫生涵养干净的灵魂”的德育主张,构建了阳光生态德育体系。一方面,学校常规化开展“阳光生态文明班”“阳光少年”等评比,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打造校家社共同参与的“阳光生态德育活动”体系。此外,学校还倡导“自主管理”的班级文化,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打造班级管理共同体。黄麻布学校的学生真正成为了“脸上有光彩”“身上有光芒”“精神有光辉”的新时代少年。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户外锻炼时间。学校每学年举办运动会、体育节,体育节包括班级足球赛、班级篮球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深圳市高水平运动(举重)学校”等。此外,学校面向一二年级学生开展国际象棋、围棋的普及课,并开办棋类社团,获评“广东省围棋特色学校”。

  学校打造美育的大艺术格局,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美育校本课程,开办了管乐、声乐(合唱、表演唱)、戏剧(京剧、音乐剧、课本剧)、舞蹈(男子、女子)、形体、手工、书法、国画、版画、扎染、剪纸等学生活动社团。除课程多元引领浸润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功能,校内开展“班级展演”“合唱艺术节”“墨香端午书法节”等活动,校外参加各级各类美育成果展演和展出,通过打造精品节目和艺术作品,实施大美育教育。学校先后获评“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中国少儿京剧活动培训基地”“宝安区戏曲基地学校”“广东省第三批艺术特色学校”等。

  学校一贯重视科创教育,在配齐配足科学教师,开齐开好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开办了四个科创社团:雏鹰科技社团、创新发明社团、无人机足球社团、机甲大师社团。学校每学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园科技节活动,分为科技牛人讲学、作品类竞赛、现场类比赛、游园活动四大板块,让学生沉浸式感受科创魅力,点燃心中的科技梦。2023年1月,学校联合世界无人机大会组委会,联合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共建了“国际无人系统教育实践基地”,2024年,学校推动校企合作,联合创建“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无人机实验室”,让学子的科创动力有了施展的去处。

  五育并举,弦歌不辍,未来黄麻布学校将继续凝心聚力、潜心钻研,向着“高品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目标奋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成长奠基。黄麻布学校作为一所基层学校在课改、艺体方面的生动实践,是十分宝贵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是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画卷中的一张闪亮拼图。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张敏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