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校焕新”计划今年提升63所

进行安全改造、体育场馆、围墙改造、健康校园等六大提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7月18日        版次:NA02    作者:陈紫嫣

  近日,“以人为本”的校园设计研讨会现场。

  近日,“以人为本”的校园设计研讨会举办,研讨依托百校焕新展览“南山-ing”巡展·华艺设计站开展,围绕创造“以人(孩子)为本”的校园建筑,以及深圳高密度城市环境和教育的特征,展开一场跨界的探讨。

  此前,在今年7月11日“百校焕新”工作座谈会上,区教育局、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百校焕新”工程实施第三年,目前暑假施工学校和幼儿园的方案设计和招标工作已全部完成,将根据各学校、各幼儿园具体情况陆续进场。

  项目共立项学校143所

  一期、二期建设已完成,第三阶段建设启动

  中海发展助理总裁、华艺设计董事长成欣指出,“百校焕新”行动不仅是校园改造工程,也是提升师生学习生活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创造更好城市人居生活的重要举措。

  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副署长郭文霖在现场介绍“百校焕新”项目背景、成效、主要理念及下一步行动计划。他表示,“百校焕新”项目共立项学校143所,按照既定时间完成了一期、二期建设工作任务。“百校焕新”行动将结合前期实践经验,启动第三阶段项目建设工作,以高标准设计和建设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和智慧智能技术应用,努力提升校园环境和综合品质。

  华艺设计执行总建筑师、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竹介绍,本次研讨会围绕如何创造“以人(孩子)为本”的校园设计,以及深圳高密度环境、教育改革背景下为推动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政府建设管理方、学校、建筑设计方能发挥怎样的关键作用展开讨论。

  本次研讨会现场也邀请到众多在校孩子参加。孩子们认真聆听设计嘉宾对校园更新、校园设计的观念分享,踊跃表达对校园空间存在问题的观察,描绘了心目中的理想校园。孩子们对舒适活动空间、便捷校园交通的需求也通过愉悦的互动方式传递给在场的建设管理者、校园管理者及设计师们。

  据悉,2022年3月,南山区启动“百校焕新行动”。该行动聚焦存量老旧校园升级改造,分3年对143所学校进行焕新(包括中小学70所、幼儿园73所)。“百校焕新行动”以完善结构、解决隐患等基础类需求为核心,推进运动场馆改造、安全改造、围墙改造、智慧校园建设、厕所革命等十大类校园提升改造工程。

  2024年“百校焕新”工程计划改造提升63所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安全改造、体育场馆、围墙改造、健康校园、厕所革命、增设无障碍设施等六大提升。设计方面,引入“总顾问+知名建筑师”集群制,推动项目设计工作快速启动、全面铺开。

  如何创造“以人为本”的校园

  儿童大于家长、老师、学校和城市管理者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元远建筑创始人及主创设计师、南山“百校焕新”行动学术策划朱竞翔表示,以人为本的校园需要放大到更大的视角来扩展分析,将它的定义变得更加精确。以人为本的“人”应该是有层级的,不应该是校长大于老师,大于学生,而应该是儿童大于学生、大于家长、大于老师、大于学校管理者、大于城市管理者。然后校园的“校”字,也通“校(jiao四声)”,是校正的意思,所以它已经包含了规训、惩罚、标准化的含义。在以工业大规模组织为远景的时候,这样理解“校”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以创新、服务型产业为方向时,这个“校”应该是变成“学”,变成“花”,甚至变成“草”,这个含义就是代表我们不要去过度人为校正、校准小孩的天性,向着某种已固化的标准,而应该给他们更自然或更多内驱力的激发。

  华艺设计执行总建筑师、科技部总经理、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竹表示,创造“以人为本”的校园,就是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核心,校园不仅能满足日常教学功能,同时充分考虑学龄儿童成长特征需求,打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创造力和培养健全品格的空间环境。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校长胡丹表示,作为南山科技园核心区域的老旧学校,有幸纳入“百校焕新”项目,可以解决我们的空间不够合理,以及老破、痛点问题,同时通过设计释放更多的开放空间,给教育教学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经历了多所改扩建后,我有个特别的感受,就是所有的改扩建与“百校焕新”工程,首先要立足儿童成长的自然天性。其次,充分拓展育人功能,还得考虑一下儿童的年龄特点、男女性别特征。比如传统的学校无论面积大小,操场标配似乎都是一条跑道、内置一个足球场,顶多再加跳远沙坑,这种配置远远满足不了2000人以上的中大型学校学生发展需要,特别是女孩子极少有机会组建足球队踢足球,所以是否可以规划第二套操场,依然设置跑道,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奔跑,跑道内场可以设计成多维度运动功能区,满足更多孩子的运动需求。期待学校建设可以与时俱进提高建设标准。

  华艺设计建筑方案三部主任、部门总建筑师解准表示,根本在于对“人”的需求的充分理解和认识。教育建筑不必是网红建筑,它针对的人群是学生,由于年龄阶段和时代的差异,建筑师不能简单地凭借自身经历经验来臆想现在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躬身入局了解学生需求是建筑师能实现专业性的必要条件。

  华艺设计建筑事业四部部门总建筑师张蕾表示,建筑师应尝试忘我,把使用者放在第一位,用心聆听孩子们的需求,并真正给予其尊重。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成长需求不一样,营造更多的“无用”空间,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大用”。设计在宏大的叙事方式之下,需要更多的是细节支撑。

  各方如何创造更好校园环境

  建议适当给予政策法规支持

  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副署长高雪香表示,校园的建设比较复杂,在建筑师介入前,会经历选址立项、土地整备、调规论证、场地勘察、设计强排、投资把控等漫长过程,涉及土地整备局等多部门协调。项目开标后会经过各相关部门、居民、社区、人大代表等多方协调形成意见。施工阶段需面对更复杂建设条件,设计师暑期随时微调设计方案。新建校园主要结合学校集团办学理念,与筹办校长紧密沟通,如何打造示范校园,如何更适合集团理念。改扩建校园项目则结合已有情况(特色、现状)等,综合考虑用地要求、历史文脉保存要求以及新旧校园的融合性。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校长胡丹表示,作为应用方来说,首先考虑在有限空间满足基础教学的同时满足如外语、科技、艺术等特色发展需求,并且在满足空间使用需求的同时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一些空间或设施的设计看似创新,能够满足孩子们张扬的个性,但从学校管理角度上难以开放给孩子们使用。如何保障孩子们安全,让校方放心使用这些空间或设施,设计的尺度很重要。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主任邹方针表示,创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最大的痛点是美好设计蓝图和落地性的冲突。往往出于施工难度、工务署管理要求等,设计师的巧妙想法难以完全实现。设计想法应结合实际,比如朱亦民教授为南山外国语学校设计的图书馆,是完全站在使用方的角度来诠释,体现了校园的人文性、艺术性,且因地制宜、富有浓郁的书香气息。

  库博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首席建筑师邱慧康表示,建筑师的能动性很重要。“以人为本”,重要的是交流,公众意识源于生活,但有别专业。我认为校园焕新,对于安全的考量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第一要务是创造这所学校有别于他校的空间语言,孩子们使用的物理空间和他们的心里感知同样重要。首先,各方应多方沟通,对未来教育模式形成共识与方向;各方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设计方需要从需求入手,提供更多适配性、创新性空间;建议校方依据现状适当更新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议城市建设管理方可以适当依照深圳本土的情况,给予政策法规的更新和支持。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主办方供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