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百名博士生、150余名硕士生今秋入学

南科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已向全球招生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6月14日        版次:NA03    作者:伍曼娜

  南方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校区效果图。

  南都记者从南方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今年已面向全球招收研究生,2024级首批已招收专项计划近百名博士生、150余名硕士生,首批研究生今年秋季入学。该学院将打破学科化、院系制的传统组织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形成工程硕博士有组织联合培养的新范式。

  优质博士生源超80%

  在读研究生规模将达约2400人  

  卓越工程师为什么如此重要?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快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并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为抓手,深化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体系改革,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

  2022年9月,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首批10所高校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2023年9月,教育部发布第二批14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南方科技大学入选。据了解,南科大是全国24所已获批高校中最年轻的建设单位。

  目前,南科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确定的研究方向包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慧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以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为目标,培养国家和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该学院面向全球招收各领域优秀学生,以国内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奖助学金标准吸引一流生源。学院探索创新,按照领域大类开展招生,招生专业包括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和物理学。

  报考时,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学科专业,入学后学院按学生特长和研究方向培养,毕业时学校根据学生研究成果所属学科专业授予学位。

  2024级首批已招收专项计划近百名博士生、150余名硕士生,其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优质博士生源超过80%。学院中长期计划每年招收300名博士生、400名硕士生,在读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400人左右。  

  落实“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注重实务实操类课程建设  

  在师资方面,学院从南科大与龙头企业已选聘研究领域百余名专家学者构成学院建设初期导师队伍。学院将持续探索高校和产业高端人才相互流通“旋转门”机制,引进产业人才,为校企间人才流动建立机制保障。

  目前,南科大专项批准校内1000平方米新设场地,作为学院校内永久办公区及独立校园建设完成前的工作场地,用于学院办公教学、展示中心、学生活动等。学院新建设独立校园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23.89万平方米,计划于2026年6月完成校园建设,9月投入使用。

  据了解,南科大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和高质量推进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学院以“两创新、两强化”为学院四大特色,即创新组织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南科大将在培养各环节上探索创新,努力成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中“政府指导、校企协同”,融合“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南科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通过建立健全政产学管理组织架构,打造产学协同育人新模式。学院实行理事会负责制,构建理事会领导、院长负责、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学术委员会治学的运行机制,并在组织制度、师资队伍、招生工作、培养模式、学位标准、社会服务方面实现六大突破。

  卓越工程师学院落实“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以“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实践成果”方式进行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定制化设置课程清单以及编制新教材,将最新产业经验与知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课程中将强调基础课程和行业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实务实操类课程建设。  

  以联合实验室为典型代表

  主动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结合“双一流”建设,南科大推出“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校企融合创新发展战略”等,探索新工科育人新路径,不断推进校企深入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校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项目式课程等措施,探索立足未来新工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兼具的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在校企合作方面,南科大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长期效益的产学研生态系统,通过以联合实验室为典型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赋能成果转化。

  “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中,南科大将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强化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工程硕博士有组织联合培养的新范式。”南科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程鑫表示,该学院将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