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卫星。这批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服务。新华社资料图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总部基地项目效果图。
日前,深圳市大鹏新区成功出让一块位于葵涌办事处坝光片区的新型产业用地。该地块由中科星联(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竞得,拟建设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总部基地项目。
项目拟投资8.47亿
据了解,该地块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园,建设用地面积11373㎡,规划建筑面积20470㎡,起拍价1000万元。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总部基地项目拟投资8.47亿元,建设2部卫星接收设施、全球站网总部大厦、空天大数据中心、产业孵化区、产业集群区,并打造包括60颗商业遥感卫星的“星座计划”。
作为全球站网的核心环节,该项目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南海等区域提供实时的遥感数据获取与分发服务,每年可接收数十颗遥感卫星和处理、分发PB级空天数据。
破解卫星数据接收瓶颈
项目采用目前灵敏度、可靠性最高的卫星接收设备,通过对全球站网的调控,实现对全球各类型遥感数据的接收并实时传输到总部,为全球站网运行提供支撑,为区域市场提供空天大数据深加工服务和卫星发射一站式服务。
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打造国家级实验平台、院士工作站、校企合作平台,汇聚卫星与传感器制造研发、无人机与浮空器制造研发、卫星测控与处理、空天大数据处理与深加工等领域优质资源,推动上下游产业创新发展,有效破解深圳在卫星数据接收环节的瓶颈问题,助力空天技术产业发展。
回溯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站网项目落户大鹏新区
将实现分钟计的全球数据回传能力
据了解,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知识技术密集,是大国竞争的重要赛道。空天技术也被确定为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2022年8月4日,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科星联(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合作三方将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共同推进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站网(全球总部基地与深圳站)项目落户大鹏新区,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在新区发展,支持空天技术产业在新区集聚。
据了解,该项目以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为核心,打造“1站+1总部+4中心+产业集群”(“1站”为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站网深圳站,“1总部”为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站网总部基地,“4中心”为全球卫星运控中心、全球空天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全球卫星应用研究中心、全球空天数据产业孵化中心),其中深圳站作为全球站网的核心节点,接收范围将覆盖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我国南海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地区,是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的重要一环。全球站网总部,将实现全球25个地面接收站的联控联调,实现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在全球任意位置遥感数据实时下传,实现分钟计的全球数据回传能力。同时,基于深圳总部建设全球站网总部虚拟数据中心,将实现全球数据与存储、管理、调度与分发能力,并利用空天数据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卫星应用上下游企业,在大鹏新区打造全球卫星及应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的“空天生态圈”。
该项目拟选址葵涌办事处坝光片区,建设内容包括全球站网总部大厦(含运控中心、大数据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以及应用研发中心)、上下游产业研发基地,配备2部12米卫星固定接收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亿元。建成后将全面助推深圳在商业航天应用领域进入全球顶尖行业。届时,深圳将成为我国唯一具有全球遥感数据实时布局与存储分发与交易的城市,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空间空天一体化产业集群和空天大数据的科创引擎。
声音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
卫星遥感大数据是全球高新技术核心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站网专项首席科学家刘嘉麒表示,卫星遥感大数据是目前全球高新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构筑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核心数据资源。基于中科院空天院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建设的已有基础,结合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态势和需求,构建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专项也应运而生。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站网(全球总部基地与深圳站)项目是专项的核心布局点,项目在大鹏新区签约落地,将使大鹏新区能够实现对我国以及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的全球数据实时接收与应用服务,加快打造我国空天大数据科技领域的前沿高地。
科普
数量增多且应用场景广泛 遥感卫星商业化趋势显著
全球商业航天迎来爆发,这个领域拥有一个较长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卫星与火箭制造商;中游为火箭发射与卫星运营服务;下游为应用环节,传统应用场景包括通信(广播电视传输、邮电、远程医疗、应急救灾等)、导航(海陆空交通运输、精准农业、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应急救援、气候监测等)、遥感(国防情报获取、基础设施测绘、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等),新兴应用场景则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等。
卫星产业链涵盖卫星服务、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四大领域。其中,卫星服务按照应用领域,可进一步细分为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
卫星遥感技术是从高空通过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从而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通过遥感技术平台获取卫星数据并分析处理接收的信息的技术。
与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相比,遥感卫星具有用途广泛、技术准入门槛低、制造成本低、发射成本低、无轨位限制等特点,因此也颇受创新型商业航天企业的青睐,具有较大的商业潜力。2015年10月7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现了“一箭四星”的成功发射。
2015年10月,长光卫星研发的“吉林一号”首组四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商业高分遥感卫星的先河。从相关数据来看,三类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中,中国遥感卫星占比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共发射航天器117个,其中遥感卫星61颗,仅次于美国86颗,占中国航天器研制发射总数的52.1%,占全球遥感卫星研制发射总数的31.9%。
发射增速明显且应用场景广泛,遥感卫星正成为国内卫星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商业化的趋势显著。
整合:李斌
采写:南都记者 谢宇野 综合南方+、新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