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日前研究起草了《关于推动深圳社会金融发展的意见》,成为国内首个市级层面提出支持社会金融发展的政策。
而按照官方公布的整体目标,将打造基础设施完备、参与机构众多、产品结构丰富的社会金融体系,推进深圳社会金融市场规模、创新水平、国际影响力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何看待“社会金融”概念背后的深圳逻辑和短板?
知多D
社会金融
据悉,社会金融指的是为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乡村振兴、教育托幼、养老服务、助残扶弱等社会民生领域提供的投资、融资和相关金融服务,并通过运用金融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主要涉及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民生金融三大板块。
现状
规模较小、产品服务种类单一
实际上,“社会金融”蓝图的起草,有着国际、国内宏观背景和深圳自身发展的需要。
“支持深圳社会金融发展,主要有多个方面因素考虑。”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方面解释,当前国际社会金融规模快速增长。以社会金融的典型模式“影响力投资”为例,作为新兴崛起的一种创新型投资方式,2007年首度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及摩根大通银行提出。此后逐渐崭露头角,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市场发展迅速,管理资产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按照不完全统计,目前影响力投资市场的管理资产(AUM) 规模超过1.1万亿美元。
而在国内一线城市中,社会金融有关实践与政策也日渐成熟。据记者观察,近年来,国内各省市抢抓可持续金融和社会金融发展新机遇。北京市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旨在通过金融行业支持乡村振兴、助残养老、促进就业,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满足民生需求。成都市则针对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加强金融服务等领域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观照京沪等地,深圳社会金融发展初见成效,但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的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具体表现为社会金融项目融资规模较小、社会金融产品服务种类单一、金融机构对开展社会金融业务缺乏积极性、社会金融总体创新水平不高、社会金融领域高端人才培养欠缺等问题。
破题
金融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力
《关于推动深圳社会金融发展的意见》的亮相,也显现了多个特点。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以金融科技赋能社会金融成为重要推力。目前,在深圳金融机构的实践中,金融科技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应用逐渐推广,《意见》提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社会金融项目降本增效,推动社会金融业务运作和监管便利化,促进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的融合发展。记者留意到,近年来深圳社会金融领域涌现出一批用金融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案例。
集聚市场化要素,成为新的看点。记者梳理看到,政策在市场主体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社会金融业务创新,支持公益信托、慈善基金规范参与社会金融项目,鼓励慈善机构参与社会金融项目。在丰富工具种类方面,支持社会信贷、社会影响力债券、社会影响力基金、社会影响力投资等业态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社会金融产品、创设专项信贷产品等。鼓励通过股、债、贷、信托、资管等多种方式满足社会金融项目的融资需求。在创新实践方面,支持金融机构、高校、行业协会、智库机构开展产品研发、征信认证、风险防范、跨境合作等创新研究。换而言之,强调多主体、创新力的社会金融市场或将百花齐放。
依托多方资源,培育社会金融人才也值得留意。深圳地方金融监管局表示,当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等深圳高校和社会组织在可持续金融人才领域培训中做了许多积极探索。对此,《意见》提出打造社会金融人才培育高地,鼓励高校、智库、行业自律组织开展社会金融人才培训,编制社会金融教材、开设社会金融课程等方式,建设社会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换而言之,一个社会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需要筑巢更要“引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