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锁高质量发展背后的金融能级

2023深圳金融八问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2月22日        版次:NA01    作者:卢亮

  前海桂湾金融核心片区。 前海管理局供图

  扫码观看直播

  金融+媒体高质量发展创新基地今日揭牌

  当“双区之城”遇到“建设金融强国”新命题,赶考者应如何答卷?

  让我们通过系列之问,解锁2023年深圳高质量发展背后的金融能级。

  范式与引擎

  作为国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对全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深圳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领域表现出“金融创新之城”的应有范式。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增加值3987.08亿元,增长5.7%,占GDP比重达六分之一,成为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挑战与机遇

  那么,立足现在洞见未来,要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圳应从何处落笔?对标沪港竞逐“全球金融中心”,深圳还有多远?建设全球海洋城市,如何激活“金融基因”?数千万金融罚单背后,深圳合规之路是否任重道远?金融乱象屡禁不绝,监管部门有何应对方案?锚定新目标,未来这座金融重镇还将直面什么挑战与机遇?

  金融风向

  1问

  赶考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圳从何处着手?

  作为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并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五大文章中,“科技金融”摆在了首位,一方面是强调要增加金融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则体现了金融资源倾斜的领域,明确了金融机构服务科技生产力的方向。

  率先落棋“科技金融”,有何深意?实际上,对深圳而言,开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科技创新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分析,2021年以来,由人民银行牵头多部委先后批准济南、长三角九市和北京中关村从三个层面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圳作为全国创新领先者和改革先行者,具有迫切需求加快探索科技金融发展创新路径,争取更多引领性重大改革和政策突破。同时,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破万亿元,专利授权量、商标注册量、商事主体密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更需要以科技金融为引领,开启金融赋能科创中心建设“第二曲线”。

  但是,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深圳还有很多“功课”。有业内建议,深圳在制度创新上可先行一步,进一步探索科技企业更好地利用知识产权,实现投融资功能方面的制度,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也可以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同时,深圳需进一步探索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对接方式,释放“全球创新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叠加联动效应。

  监管部门也列出任务清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表态,将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更多向科技型企业、中高端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充分发挥金融功能,全力支持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据湾财社记者观察,今年来金融提升科技创新质效也有成绩单。按照深圳人行数据,至2023年10月末,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7.8%、17.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深圳将在“赶考”之路上持续扮演“先行者”角色。

  2问

  竞逐“全球金融中心”深圳有哪些差距?

  “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这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沪港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将持续提升。深圳,该如何自我定位,找准坐标?

  实际上,深圳也在努力打造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深圳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明确,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绿色金融中心。在监管部门看来,“四个中心的建设,将使深圳金融业具备不同于传统金融中心的创新特质,这有助于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按照业界惯例,根据金融中心辐射范围和能力把金融中心划分为全球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那么,深圳距离国际金融舞台有多远?今年11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最新第3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34),深圳综合排名全球第12,金融科技排名全球第4,持续靠前。

  但是,深圳金融中心发展“客观表现”与全球一流中心仍存在差距。GFCI报告认为,深圳仅在股票、债券交易量等资本市场领域及金融科技等创新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而在营商环境、生活质量、法治环境、人才吸引力等方面与纽约、伦敦、香港等全球一流金融中心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国际化、专业化人才还相对欠缺。

  纵观国内,深圳金融业在市场规模、总部机构、资源聚集等方面同样存在差距。按照不完全统计,尽管深圳金融业增加值早已破5000亿关口,但只相当于北京、上海约60%,外资法人银行数量约为上海的1/4、北京的1/2。

  那么,如何切实助推深圳全球金融中心愿景蓝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报告抛出建议,深圳应该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实现竞争力指标均衡发展。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抢占金融中心资源高地。依托金融科技优势,推动创新金融特色发展。加快金融国际化发展,与全球领先金融中心通力合作。还有业内建议,深圳应该深化与香港合作,深港共建全球金融中心“第三极”。

  3问

  成为数字人民币“优等生”深圳做对了什么?

  数字人民币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圳是全国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城市之一,来自人行深圳市分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深圳已有受理商户超210万家,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超3594万个,较年初增长760万个,深圳成为引领中国数字人民币及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和“前行者”。

  据记者观察,深圳政府一直将数字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支持。早在2020年,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测试工作启动,深圳不仅成为最早开展数字人民币推广使用的地区之一,而且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实践也在不断涌现。从“尝鲜”到“常用”、从“支付”到“智付”,创新没有止境。今年6月,《深圳市开展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工作方案》率先落地,防范预付费模式的跑路风险,释放在普惠金融和社会治理的能量。不久前,中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产业园在罗湖区投入运营。目前,深圳也在联动香港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

  “深圳要以数字人民币应用促产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专家把脉指出,深圳要利用实体经济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实现数币应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结合,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

  4问

  锚定全球海洋中心之城 深圳如何点“蓝”成金?

  坐拥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5公里海岸线,深圳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正在加速拥抱蓝色经济。近年来,《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继出台,剑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当前,全球海洋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着力打造全国“深蓝样板”,需要激活“金融基因”。去年底,深圳4部门出台《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金融端发起经略海洋攻势,发挥“全球海洋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乘数放大效应,将成为深圳抢占向海发展又一战略先机。

  逐梦深蓝,如何以“蓝色金融”对接“蓝色经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专家彭晓钊认为,深圳要为全国蓝色金融体系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首先应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设立蓝色金融专业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承载蓝色金融改革创新需要。同时,提供“多样化”产品服务模式,推进蓝色信贷、蓝色债券、蓝色基金、海洋保险、融资租赁等蓝色金融工具引进和试点。此外,还需要完善“均衡化”风险补偿机制和建立“标准化”价值评价体系,最终为达成全球海洋善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深圳力量”。

  合规动向

  5问

  100多张罚单背后 处罚“重灾区”在哪?

  “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监管的基调,把金融机构的合规度提升至一个新台阶。

  置身深圳,2023年金融行业传递了什么样的合规动向?湾财社记者梳理分析公开数据注意到,截至今年11月底,深圳辖区金融监管部门开出了106张罚单,罚款总金额超过了4600万元,其中约八成金额“贡献”自银行。

  一批百万级大单也浮出水面。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因“擅自提供对外担保行为,未按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行为”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罚款1175万。招商银行总行因“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行为”等问题被罚没超550万元。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因“未按规定承担小微企业押品评估费,贷款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被罚没138.5万元。此外,华润深国投信托因“风险底数不准确、风险分类不真实”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管局深圳监管局罚款350万元;国银金租被罚370万元;太平洋财险深圳分公司被罚款105万元。

  今年深圳监管处罚的“重灾区”在哪?银行板块“贷款三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被挪用”最为高发,表明贷款领域依然是违规重点。保险板块则集中在“财务数据不真实”“为其他机构谋取不正当利益”等“痼疾”,合规内控任重道远。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日前强调,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6问

  全盘接手恒大人寿负债 海港人寿有何来头?

  资不抵债的恒大人寿,终于迎来“终极之解”。9月1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同意筹建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和同意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开业的批复。这意味着,海港人寿宣告成立,并全盘接手恒大人寿包括保险业务及相应的资产、负债,承接机构网点及人员,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

  作为“接手人”,注册资本150亿元的海港人寿可谓光环加持,股东囊括了多个地方国资、保险保障基金以及大型险企。具体看,深圳市鹏联投资持股比例51%;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持股比例25%;此外还有广东粤财投资控股、重庆市渝新投资、太平人寿保险。

  而深圳国资的入场,更是聚光点。作为海港人寿的大股东,深圳市鹏联投资成立于今年3月,背后“国家队”阵容强大,股东包括深圳市投控联投、深圳市深业联投、深圳市远致联投、深圳市机场集团联投、深圳市地铁集团联投等5家深圳国企。经股权穿透后,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鹏联投资对外仅投资了海港人寿。

  7问

  金融“李鬼”屡禁不绝 监管有何“火眼金睛”?

  “禅意投资法”认购原始股、“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等大行其道,映射了深圳金融市场乱象。

  今年来,深圳监管部门对鼎益丰频发风险提示称,“鼎益丰”关联主体以“禅意投资法”等吸引投资人认购“鼎益丰”关联主体的“原始股权”或“期权”,存在非法集资风险,目前已出现“返利延期”“难以兑付”等情况。有关部门提醒,“鼎益丰”在深圳的经营主体不持有金融许可证、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

  非法集资,不绝于耳。今年4月,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班办公室开展解债类非法集资打击整治行动。所谓“债事服务”“债务化解”等业务诱使“客户”缴纳咨询费、保证金,甚至“投资入股”,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同样屡禁不绝的还有“伪金交所”。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无独有偶,“伪金交所”也来搅局。今年8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防范“伪金交所”风险提示称,市场上出现部分名称中带有“产登”“产权登记”“产交”“产权交易”“产融”“产金”“产权服务”等字样的企业,未经国家有权部门许可,变相开展金融资产登记、备案等服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在业内看来,上述非法金融活动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破坏正常经济金融秩序,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必须严防严打、露头就打。但是,非法金融形式也在持续演变,诈骗手段越来越具有迷惑性,金融监管部门需要更好织密筑牢“防非”安全网。

  8问

  整治“退保”黑产 深圳如何先行先试?

  深圳是保险重镇,以“代理退保”为代表的金融黑产,一直是行业之痛。按照官方数据,截至9月末,深圳法人保险公司总资产6.7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前三季度深圳保险市场保费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14.1%。市场繁荣的背后,也有着退保黑产的暗流涌动。

  业内人士介绍,“代理退保”是指机构、组织或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以“可代理全额退保”为由,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业务,之后再打着“代理维权”的幌子进行恶意投诉,达到退保索取手续费的目的。尽管监管部门屡次出台相关措施,但如何从源头把控才是当务之急。为从源头遏制“代理退保”“反催收”等黑产形成,去年12月深圳市银行业协会和深圳保险同业公会分别组织会员单位签署全国首个抵制黑产自律公约,从机构合规经营、投诉举报处理、信息安全保护、案件信息共享、避免恶性竞争等方面强化行业自律性和约束性。同时,深圳金融管理部门与公安刑侦、经侦、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

  这些“先行先试”颇有成效。从2022年12月至今,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已移交违法犯罪线索协同公安机关处置黑产团伙6起,抓获黑产人员11人,对行业乱象与不法分子形成震慑。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