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古墟。
因地制宜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积极探索水经济,观澜河古墟段不仅成功入选省级水经济试点,更是深圳唯一入选全省十大水经济试点的项目。
观澜河地处深圳中北部,干流自南向北穿越龙华,不仅被喻为龙华的“母亲河”,更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骨架”的重要生态廊道。而在这条承载了龙华城市发展回忆的河域东岸,因河生渡、因渡建寺、因寺成墟,起源于清朝中期的观澜古墟,正是城市因水而兴的重要印记。作为深圳现存最为完整的客家风格历史街区,其集中保留了深圳历史上客家人的社会经济、传统文化、民间信仰和民俗风情,堪称“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
如今,随着深圳依托水城相依的生态画卷,积极探索水经济,观澜河古墟段成功入选省级水经济试点,不仅进一步奠定龙华区都市核心的城市格局,更肩负起“深圳品质中轴北延,丰富龙华水岸体验”和龙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
事实上,为带动两岸产业升级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近年来龙华区大力攻坚观澜河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和防洪排涝能力已得到大幅度提升:干流全线达100年一遇防洪标准,一级支流基本达到50年一遇;企坪断面连续三年年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21条支流达到Ⅳ类、优良河长比例达到56%;生态补水规模达47.9万立方米/天,不仅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还迎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重新回归。
经过多年的治理,观澜河不仅实现从普遍黑臭到全面消黑再到消除劣V类水体的三大跨越,更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依托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龙华也持续深入挖掘水经济价值,整合河道行洪空间及沿岸绿地空间,推动观澜古墟的水经济蓬勃发展。据了解,观澜河干流古墟段水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包括三部分重要内容,分别是观澜河干流碧道(一标段)建设工程、观澜古墟保护性开发工程和观澜古墟运营,成为一条将古村复兴与滨水空间改造相结合,并培育水经济新业态的滨水活力岸带。
其中,作为“省十廊”重点建设碧道之一的观澜河干流碧道,将打造具有“运动、智慧、文化、古韵、生态”5段主题特色并纵横贯通的滨水廊道。据悉,工程已于今年4月7日开工,主要内容包括打造一条超过8公里的慢行系统(骑行+跑步)、依照古码头的形式恢复观澜古渡、利用水生态修复手法退堤造滩等。如此一来,城市滨水空间品质、价值和活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而对于观澜古墟的保护性开发,则以园建工程、绿化工程、建筑修缮改造及消防水池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给排水工程、导视系统工程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对其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借助保护观澜古墟的契机,一个丰富多元的客家墟市文化示范区应运而生。据了解,观澜古墟现存碉楼12座、古寺1座和澜阁1座,多为当地望族和客家华侨所建。其商业化运营将以古墟为点、碉楼为线进行扩展,开展祈福文化、非遗文化、活力创意商业配套三大业态和“遇见观澜”全域主题文化体验光环境营造。不仅打造深圳独有的客家墟市文化夜游示范区和大湾区客家文化寻根目的地,更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塑造城市特色文化IP。
打造观澜河干流碧道古墟段、观澜古墟为一体的水经济发展试点,不仅有利于增强河流上下游、左右岸产业集聚效应,更促进区域生活品质提升,推动“水产城”融合发展,是老百姓尽情享受治水成果的最直接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2023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风景园林奖(IFLA ASIA-PACIFIC LA AWARDS 2023)重磅揭晓。其中,深圳市《观澜河生态走廊专项规划》获得最高奖——杰出奖,成为华南地区唯一一个获得杰出奖的规划项目。规划的提出,将加强观澜河与整体生态系统的融合,并指导修复流域及水岸生态环境,在塑造物种栖息地的同时,促进水城融合、激发两岸活力。
文:吴春熠 刘庚怀
制版:刘嘉琳 邹虹香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