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光”摩天轮。 前海管理局供图
张宇星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学术委员会主任。
胡卫华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高海燕 知名城市与产业专家、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曾被评为“深商意见领袖”。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过40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个性。开放、包容、创新,是深圳文化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深圳的历史和传统也不断被发掘和展现。尤其是在深圳宝安,这片“有宝则安”的土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文化风貌更是在时代的聚光灯下熠熠生辉。
今天的宝安,是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南方都市报特推出“文化圳新 领湾绽放”系列报道,为“深港文化之根”注入创新性表达,寻找人与自然、艺术、科技的交互与人居升级中的标杆力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焕发传统文化的新升级、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打造文化的品牌形象,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为此,南方都市报专访深圳行业大咖深入探讨,以期探索推动宝安成为承载人文艺术氛围与生活温度的理想栖居之城的发展路径。
张宇星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学术委员会主任。
渊源
采用“城市针灸”
沙井古墟焕发新生
张宇星与宝安渊源颇深。2021年,他与趣城工作室联合创始人韩晶共同主持的深圳沙井古墟新生项目同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两项大奖:遗产文脉下的新设计奖(New Design in Heritage Contexts)和可持续发展特别认可奖(Special Recogni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是自2000年UNESCO亚太遗产奖建立以来,深圳项目首次荣获该奖项;也是中国建筑师首次同时荣获UNESCO亚太遗产奖的两个主要奖项类别。
沙井古墟,曾经深圳最繁华的商业要津。铅华洗净之后,存留一条古老的河流——龙津河,一幢上千年历史的南宋建筑遗址——龙津石塔,以及几百栋老屋、十几处祠堂,若干古井、牌坊、废墟和遗迹等。不仅如此,它还混杂着城中村、临时建筑与非正规移民社区。这种共生,很深圳。张宇星回忆起2019年第一次走进沙井古墟项目时,他表示在深圳待了很多年,但是见到沙井古墟时很震惊。“这是一片完整、宏大且有原真性的历史街区,特别原汁原味。”一场“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现场展由此诞生。策展人采用了“城市针灸”的方法,在河流、广场、老屋、戏台等关键地点置入最少量的设计介入和行动干预,并联合了数位艺术家举行了为期3个月的在地公共艺术的现场展览。立足于历史遗产保护同时又面向日常生活的事件之中,千年古墟变成了城市网红。
一年后,张宇星在蚝乡湖公园旧电厂废墟再次出发,这里本是沙井岗头柴油机发电厂,已荒废多年,杂草丛生。一场名为《重新发电》的展览,给这里注入全新的时代能量、艺术能力,将这里活化成为一个文化新地标。
用张宇星的话来说,这些就像是水花一样的项目,通过一两个点的微更新给城市荡漾起涟漪,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些许变化。
对话
集中的工业遗址
是宝安具有典型性的地方
南都:在两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您感受到宝安区文化跟深圳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吗?
张宇星:首先是文化底蕴。宝安是广府文化重镇。深圳有三大文化:广府、客家、潮汕,还有其他的一些小支流。从宝安沙井一直到南头古城这一线,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其次,就是宝安的工业文化。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从宝安开始的,107国道沿线都是三来一补旧工厂的遗迹,就像是沙发井电厂一样,它就是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集中的工业遗址也是宝安与众不同的具有典型性地方。此外,现在宝安有很多大型的基础设施,机场、会展中心、高速公路、国道、深中通道……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切割形成一个个类似于景观学上的景观斑块,造成地理上的多样性。这也是宝安比较独特的地方。
南都:您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背景之下,宝安又应该扮演什么样新的角色、发挥什么样新作用?
张宇星: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这意味着区位优势决定了整个大湾区人流、物流、信息流比较交会的点。宝安在大湾区的地位与角色与其他区完全不同。宝安应该要承担大湾区前线腹地的角色。前海可能是最前线,宝安虽紧贴前线,但需要承担一些腹地功能,例如人口支撑、基础设施支持、产业支撑等等,这些都让它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明年深中通道开通之后,很快就会带来变化。
南都:深中通道开通后,“湾区海上主动脉”被打通。您曾提过宝安在其中应该承担起“媒介”这一角色,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张宇星:媒介就是一个连接点,能量最集中、资源消耗最小。宝安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不一定说要自己很全、很系统,其实就是要把深圳跟东莞,跟对面的广州南沙、中山等城市连接起来。宝安的媒介性、连接性功能是非常强大、不容忽视的。我认为,宝安要以开放的姿态去迎接发展机遇,不要封闭在局限的范围内做谋划,要主动地走出去。视野越开阔,将来的创新地位就会越强化。只有更大的区域发展视野,才会有更加中心化的地位。
胡卫华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观察
粤剧、醒狮、木偶等
渗入到宝安人的日常
宝安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圳新 领湾绽放”系列报道的走访中,我们发现在地文化(当地地区、地域的文化,亦叫“地域文化”)已经在新市民中生根发芽:粤剧、醒狮、木偶等当地的传统民俗文艺样式已经走进了宝安学校的四点半课堂,滋养着孩子们的课内外;各种非遗已经成节庆、成舞台、成品牌,成为宝安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这已渗入到宝安人的日常生活。
宝安文化总馆分馆昆曲文化馆馆长洪莞尔将自己的家打造成清音阁文化现场,通过昆曲、古琴、古诗词、花事、茶事、香事等多种传统文化的结合,打造情景化、生活化、接地气的实景演出,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现代性表述。宝安区原创音乐协会会长孟瑞雪则将宝安区最古老的桥、最古老的墟、最当代的摩天轮和最自然的凤凰山为题,为它们量身定做原创音乐曲目……
此外,非遗文化出海也成为宝安文化的另外一大特色。福海街道桥头醒狮团代表中国出征“狮王争霸国际赛”,勇夺高桩南狮自选套路项目冠军、青少年组传统南狮项目亚军,一展中华雄狮少年风采;福永杂技艺术团,在宝安一诞生便成为行业内探索将中国杂技艺术与不同艺术类别及科技融合的引领者,团体荣获了国内外60多项大奖、29项金奖、7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向世界宣传深圳和中国文化的名片;成立不久的深圳木偶艺术剧院在哈萨克斯坦第三届“库拉来国际木偶艺术节”崭露头角。作为唯一被邀请的中国团队,荣获艺术节“最佳传统木偶剧奖”,在阿斯塔纳掀起一场“风暴”……不论是何种形式的非遗、展演和竞赛,宝安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展现出坚定的文化自信。
对话
链接传统与现代
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
南都:您对宝安文化建设有什么印象?觉得它与其他区有啥不同的?
胡卫华: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古村、古墟、古屋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这里广府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且交相辉映,是最完整见证和记录深圳城市历史发展变迁的一个区。宝安区在朝着“湾区文化核心引擎、深圳文化先行示范”目标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南都:您觉得宝安作为深圳文化的源头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核心,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起什么样的作用?
胡卫华:作为深圳文化的源头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核心,宝安应发挥好工业制造基础雄厚、科技创新实力强大的优势,守正出新,跨界融合,按照《宝安区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争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区、粤港澳文脉传承核心区、大湾区特色旅游目的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高地。
南都:您觉得宝安如何发挥在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意、旅游、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胡卫华:宝安做大文化品牌影响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力推进:
一是充分发挥工业大区产业优势,在融合中引领发展。与科技、创意、金融等产业的融合是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宝安是深圳产业大区,也是人口大区,年轻人群体比重大。因此在文化发展方面既要厚植传统文化的深度,也要深度链接现代生活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碰撞融合迸发出时尚气息,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得以保护和创新传承。大力推动数字赋能,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用现代科技为文化注入时尚化、人性化元素。
二是打造宝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在传承中活化利用。提炼“一街道一特色文化”,推动宝安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打造文化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以消费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为重点,拓展文化服务场景,推出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文化特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高海燕
知名城市与产业专家、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曾被评为“深商意见领袖”。
对话
宝安拥有深圳相对完整的“乡愁”
南都:谈谈您对宝安文化建设的印象。
高海燕:从文化信息量和文化感知度来讲,是“历史的宝安”。宝安是深圳文化的根系,是深圳历史的源头、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拥有丰富的深圳记忆,涵盖了戏、文、艺、舞、拳、仪、食、饮……在某种程度上,宝安拥有深圳相对完整的“乡愁”。
这种强烈的“历史感”印象(也是区域差异),我想既是基于事实价值,但更多的还是叙事导致的。
南都:作为深圳各区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年轻人口数量也很多,您对宝安文化发展有什么建议?
高海燕:一是增强建设现代城市的文化意象。尤其是如何在黄金内湾海岸线上建立“物化”的文化流带,还有重大文化标志性的景观(含功能)设施,在珠江口通道与“深圳海”的平面上形成充满激荡感的印象。
二是增强公共艺术建设提升现代城市体验感。以普遍的设计介入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形成创意的街区、设计城市。这既是创意阶层普遍崛起的时代,城市作为一个现代人群“使用产品”的必要内涵,也是现代城市的功能之一。这应该是宝安由制造城走向现代国际城的重要路径。
三是增强开展丰富多元的现代文化活动。无论是展示现代城市的文化叙事,还是呼应年轻人的“意识空间”需求,宝安可以形成更加具有潮流艺术、现代时尚、未来生活方式、消费浪潮的各类文化、艺术、生活、消费文化活动。
南都:宝安作为深港之根,您觉得它在大湾区文化发展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高海燕:毫无疑问,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港是中心。深港合作度和融合度对推动大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宝安的“城市文化根系”既是深圳的,也是香港的。因此,宝安可以进一步发挥“文化功能优势,与香港一起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叙事,从民间的到官方的,从活动到文本到场所,应该建立体系化和多层次的文化互动。进一步在文化层面,形成深港共同记忆”,促进“深港共识”。
南都:如何发挥宝安在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意、旅游、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高海燕: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前海扩容”和“黄金内湾”的发展策略和城市行动,不断凸显了宝安在大湾区整体区域结构中的“一线化”和“枢纽化”。宝安本身还拥有国际化功能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宝安国际机场、国际会展中心等。
宝安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升级需要增强文化上的现代叙事,需要保有但也要超越历史叙事。深圳意义的文化认同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体量的叙事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总体文化需求更多是面向时代和面向未来。
一是大力升级文化产业和增强发展创意工业,与宝安作为深圳制造业大区不断科技化升级的态势,保持高维一致。与前海一起,形成科技、创意、金融等体系化组成超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能级。所以,宝安文化创意产业既需要升量,还需要提质。
二是加强现代城市话语体系建设和加大城市营销的力度。宝安既是行政区,也是国际城。既是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又是国际化湾区滨海城,还应是全球文化交流平台。不仅是文化功能场所要匹配,城市品牌和城市话语体系也要匹配。来体现全球化、商业精神、发展性和未来感的自我表达、品牌推广、活动开展、城市事件和平台构建。这样更“大湾区”、更“宝安”。
三是加强体系化和系统性的文化建设。城市战略的上升,需要文化能级,文化能级需要体系化来承载。否则就是“大城小文”,只长个子,不长灵魂。宝安完全可以从美丽乡愁、工业记忆、都市意象、现代意识等方面全面构建自己的城市文化界面。还有,城市功能上完成从传统城市叙事到国际都市叙事、从商务目的地到+旅行目的地、从职住目的地到+城市目的地、从区域城市到全球城市的叙事。
我认为,宝安的未来可以的。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