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街道持续擦亮“广东省戏剧之乡”这块金字招牌。
新时代的文明实践,需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沙井街道以其实践行动展现了如何从街道层面展开文明实践工作,从粤剧到古筝,从醒狮到螳螂拳,文武兼备,多姿多元,生动的实践细节,推动了新时代文明观念的深入人心,在街道掀起了一股非遗文化风潮。
打好基础 为开展文明实践搭建健全架构
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基础,沙井街道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搭建了一套健全的架构,其中建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个,文明实践点5个。阵地均已挂牌成立,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等五项工作任务设置功能室,门口标识标牌、活动图片展示、活动菜单展示、指引服务等一应俱全。
街道成立1支街道志愿服务总队,街道书记、主任任总队长,组建10支包括理论政策宣讲、移风易俗、文化文艺、医疗健身、助学助教、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应急救援、扶贫帮困的特色志愿服务队,各社区实践站、实践点根据自身条件组建至少1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
在此基础上,各实践所、站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等五项工作任务,各色精彩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可谓水到渠成,每月至少开展10场文明实践活动,并持续深入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成果展示 沙井粤剧娃频频站上全国大舞台
其中不妨以粤剧推广为例,看传统文化是如何在沙井街道开出文明之花的。近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来自沙井街道的粤剧小将们大放光彩,一组在全省选送的8个集体剧目中,分数位列全省第二;另一组在全省选送的7个个人剧目中分数位列全省第三,双双摘得“小梅花”称号。除此之外,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十四届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沙井街道选送的10个节目均获得佳绩,实现大满贯——3个个人节目获小梅花荟萃“金花十佳”,4个个人节目获小梅花荟萃“金花”称号,3个节目获小梅花荟萃“银花”称号。
沙井粤剧娃频频站上全国大舞台,正是沙井街道开展文明实践的成果展示,通过围绕粤剧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了传统文化,培养了优异人才,也让更多孩子们接触到了戏曲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让千年古镇留住乡愁,持续擦亮“广东省戏剧之乡”这块金字招牌。
再如在蚝业小学举办的传统戏剧“净”鉴赏与实践公开课,让学生接受粤剧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粤剧文化的兴趣,公开课上,来自沙井少儿粤剧艺术中心的老师和学员为孩子们带来了生动的粤剧课堂,带领孩子们认识戏曲“净”角的化妆谱式、声音特点、表演程式、人物性格等。孩子们欣赏了老师和学员们精彩的粤剧表演,直观理解“花脸”的表演特点。
“我在2010年正式投入传统粤剧教学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传统粤剧教学传承推广工作。”2023年宝安区“文明使者”、沙井街道少儿粤剧艺术中心主任崔宇婷说。据统计,至今已顺利举办各类粤剧儿童剧场演出52场,培训人数超2万人。此外,崔宇婷还长期开展粤剧人才公益班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粤剧新苗,并不断为广东省粤剧专业院校输送专业人才;每年定期在沙井街道举办少儿粤剧公益培训、粤剧粤曲周末茶座、粤剧大家唱、粤剧粤曲文化周等文化推广活动约300场次;创新举办沙井街道“蚝乡戏剧梦想家”等活动,每年公益培训青少年1000多人,展演覆盖服务群众超50万人次。
据了解,在这片孕育和传承粤剧的沃土上,沙井已摘得34朵全国“小梅花”、37朵省级“小梅花”,为粤剧传承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如今,有的粤剧娃考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有的小戏骨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还有的孩子进入音乐、舞蹈等专业领域进修。这背后少不了各级政府的支持、重视,也少不了包括崔宇婷在内的粤剧老师的倾力奉献。他们不仅为粤剧发展培养了人才,还为整个戏曲事业育种护苗。
形式丰富 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
粤剧在沙井街道的文明推广是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沙井街道的活动还包括蚝乡社区打造中医药特色活动品牌,把百草园及中医药体验馆纳入文明实践活动场地,开展了“中医药守护健康服务群众”系列活动;后亭社区开展青少年学习传统醒狮、非物质文化遗产——华林派螳螂拳等青少年系列活动;壆岗社区依托壆岗村史馆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等。
丰富的形式,深入到街道和社区的群众中去,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提高了街道群众凝聚力,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为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谢宇野
制版:李斌 周全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