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披再闹“乌龙” 两深企摊上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0月12日        版次:NA08    作者:彭乐怡 方诗琪 王玉凤

  8月19日,上海秋季婚博会富安娜展台,市民选购床上结婚用品。 IC供图

  信披乌龙事件层出不穷,这次又有深企摊上事了。10月9日凌晨,明微电子(688699)紧急更正“乌龙”公告,澄清其获得政府补助款项并非230.95元而是230.95万元。同日,富安娜(002327.SZ)公告,称董事长林国芳、董事会秘书龚芸被警示。此前,富安娜曾误上传草稿版公告。

  明微电子“乌龙”公告背后:营收、净利润双降

  10月9日凌晨,明微电子(688699)发布《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更正公告》称,将“公司2023年9月28日收到政府补助款项共计人民币230.95元”更正为“公司2023年9月28日收到政府补助款项共计人民币230.95万元”。  

  “万元”变成“元”被更正的“乌龙”公告  

  10月8日晚间,明微电子发布“乌龙”公告,将“万元”写成了“元”,随后发现错误,紧急在凌晨发布了更正公告。明微电子在更正公告中解释称,系因工作人员疏忽。由此给投资者造成的不便,公司深表歉意,今后公司将加强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审核工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除此之外,明微电子还在10月8日晚间同时发布了召开2023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告、第六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关于继续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等其他4则公告。

  明微电子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专注于数模混合及模拟集成电路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显示屏、智能景观、照明和家电等领域。

  2020年12月18日,明微电子在科创板A股上市,发行1859.20万股,发行价为38.43元,募资7.14亿元。开盘当天报收83.98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8.53%,以上市当天收盘价计算市值为62.45亿元。  

  为消化库存产品销量上升但单价下降  

  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明微电子实现营收3.13亿元,同比下降21.46%,归母净利润亏损8023万元,同比下降187.05%。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5.30亿元,较2022年期末下降11.02%。

  明微电子解释称,营收、净利润双降主要系报告期内产品销量上升但单价下降,引致毛利率大幅下降,及因产品单价下降引致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导致。大幅下调产品价格,则是公司受宏观经济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为快速消化过剩库存所做的举措。下调后,产品平均单价较上年同期下降44.33%,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7.54%,较上年同期下降31.04%。

  明微电子亦在2023年半年报中表示,二季度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原库存消化和新品的逐步推出,山东贞明和铜陵碁明封测厂的产能利用率开始回升,产品单位成本逐步下降,公司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有望逐步趋稳回升。公司拟于10月31日披露2023年三季报。

  2022年,明微电子实现营收6.85亿元,同比下降45.28%;归母净利润为1063万元,同比下降98.36%;综合毛利率为24.62%,同比下降40.99%。公司主要产品为显示驱动类、线性电源类和电源管理类产品,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99%,而这三类产品收入和毛利率均在2022年大幅下降。

  因2022年营收和毛利率下滑等问题,明微电子于2023年4月21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的问询函。明微电子回复上交所称,2022年以来,随着上游产能释放,芯片行业供应紧张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需求逐季减弱,公司采取了大幅度降价去库存,巩固市场份额的营销策略。此外,线性电源产品受照明行业需求低迷和库存高企等多因素影响,在销售单价下降的同时销量亦有所下滑。

  10月9日开盘后,明微电子股价一度保持小幅涨势,随后出现跳水。截至记者发稿,明微电子股价下跌0.20%,报收40.10元/股,总市值达44.14亿元。

  多次信披出错 富安娜董事长收警示函

  10月9日,富安娜(002327.SZ)公告称,因数据披露等事项,公司于8日收到《深圳证监局关于对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林国芳、龚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下称《警示函》)。

  《警示函》显示,9月28日,富安娜披露《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称董事会以全票审议通过第六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29日,富安娜披露更正公告,称公司前述决议内容表述有误,关联董事已回避该等表决事项并应计入回避票数。此外,2022年以来,富安娜出现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数量、对外担保总额等数据披露错误。

  深圳证监局指出,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反映富安娜信息披露内部管理薄弱,有关人员勤勉尽责不到位。富安娜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国芳、董事会秘书龚芸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对此,富安娜表示,收到上述监管措施决定后,公司及相关人员高度重视《警示函》指出的问题,不断切实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公开资料显示,富安娜是一家中高端品牌家纺企业,主要从事以床上用品为主的家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2009年12月,富安娜在深交所上市。今年上半年,富安娜营收12.72亿元,同比下降4.74%,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3.78%。

  在此之前,富安娜的信息披露也频出低级错误。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自上市至今,富安娜共计发布22条更正公告,写错的内容包括股东大会的登记时间、首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姓名、参与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可解锁的限制性股票数量等。

  2019年6月,富安娜还因工作人员上传文件错误,发布过一版“草稿版公告”,造成公告中相关数据显示空白和草稿标注状态。截至10月9日收盘,富安娜股价下跌1.58%,报收8.70元/股。

  延伸阅读

  信披“乌龙”频出,低级错误为何能穿过层层审核?  

  在A股市场,类似明微电子、富安娜这样的“乌龙”并不少见。上月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8月底披露的公司债券中期报告里,将旗下一子公司名称误写成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这一事件曝出后迅速刷屏,引发一片哗然。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中,无意或有意的“乌龙”事件屡见不鲜。在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严格的信披流程之下,这些失误是如何穿过层层审核,大咧咧出现在公众面前?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粗略统计,今年9月份以来,A股上市公司共发出100多份与“更正”有关的公告(仅代表公告的数量,不代表上市公司的家数)。从更正原因来说,有上市公司在财报中未披露应披露的信息,比如说在“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中,漏掉报告期内股份增减的填写。但更常见的是财务数据出错,包括最为核心的营收、净利润、净资产等,还有股东资金占用款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硬核指标。

  虽然在信披环节中,与财务数据等关键信息相比,因粗心导致的笔误或操作失误看起来似乎无伤大雅,但实际上损害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公信力,其合规意识与治理结构也会因此受到质疑。

  “信披出现问题,大多与上市公司或中介机构的风控体系薄弱有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余洋分析,“对于部分上市公司来说,负责信息披露的部门往往力量薄弱,人手匮乏,且常常杂务缠身,流程管理不规范。”

  余洋提醒,注册制改革的核心是信披,信披质量关乎到资本市场生态的构建。牵牢信披的“牛鼻子”,才能更好地推动以信披为核心的注册制行稳致远。

  采写:南都记者 彭乐怡 方诗琪 王玉凤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