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园之城、千里绿道……深圳公园达1260个,500米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0%

深圳平均每年新建39个公园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8月22日        版次:NA06    作者:张小玲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先行示范,蓬勃发展。深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放在同样重要位置,不断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之路,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上,深圳精准发力,实践生动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出生态发展软实力,让市民尽享生态福利。

  A

  建设生态城市“答卷”

  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放在同样重要位置的深圳,不断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之路,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上,深圳精准发力,交出满意的生态答卷。

  深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实施“公园城市”行动,累计新建改造公园1260个,累计建成绿道3120公里;大气质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列,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16微克/立方米。2005年起在全国率先划定974.5平方公里的基本生态控制“铁线”;到以最高规格、最大力度、最强举措开展水污染防治,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深圳自此站上新的历史起点。4年来,深圳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城市示范、民生幸福标杆等多个维度,展现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深圳探索。

  B

  打造出生态发展软实力

  深圳通过实践生动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价值,打造出生态发展软实力,让市民尽享生态福利。

  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2023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6297.60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令人瞩目。2019—202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69万亿元增长到3.24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城市前三、亚洲城市第四、全球城市接近前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建设“城市公园”到打造“公园城市”,再到精雕细琢,绘就“山海连城”,深圳一直全力争当美丽中国建设排头兵。最新数据显示,深圳正以平均每年新建39个公园的速度,使全市公园总数达1260个,公园500米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为高品质打造宜居城市,2022年起,深圳城管部门还发力构建“鹏城万里”多层次步道体系,联通“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骨架,让更多市民畅享“山海城”。数据显示,深圳多层次绿道网总里程已达3119公里,绿道密度全省第一。

  号称“千园之城”的深圳也不断探索公园生态建设的新路径,将公园城市建设与垃圾减量分类相结合,打造零废弃公园,打造深圳垃圾分类科普新场域、新模式。2022年,深圳“公园堆肥行动助力垃圾分类公众教育”项目正式启动,并在香蜜公园、莲花山公园等公园陆续试点,通过生态堆肥的方式就地处理绿化垃圾,如枯枝烂叶、落花败草等,腐熟成肥后的堆肥直接回用于公园绿化,让绿化垃圾不出园就能得到资源化利用。蛇口社区基金会首任执行秘书长、深圳市南山区共建花园项目总统筹陈风带领周边市民实现“从厨房到花园”的堆肥行动。

  C

  生物多样性保护亮相国际

  深圳还全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巩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深圳到目前共记录维管植物2173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651种,以深圳命名的野生动植物2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47种,鸟类426种(约占全国1/4以上)。

  在深圳,每年约有1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鸟类种数约占全国的1/4。当中涌现出不少生态环保公益组织,以及热心自然生态环保人士,为深圳的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绿水青山和谐生态环境贡献力量。炎炎夏日,深圳科学馆又新推出主题为“菲羽世界——湾区的鸟类”科普展,由深圳大学的学生黄韵菲展出的有趣的鸟类知识及文创设计,持续至9月底,吸引了众多深圳市民带着孩子了解深圳鸟类的故事和科普知识。

  作为深二代,被称为“爱鸟达人”的黄韵菲也是名充满激情的插画师,富有创意的设计师和热爱自然教育的讲师,在艺术、公益和学生均有优秀表现。黄韵菲把对鸟类的热爱与创作相融,创作以鸟类为主题作品获国内外设计大奖60多项。尤其是“鸟撞”这一作品扣动人心,唤起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对鸟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深圳拥有260.5公里长的海岸线,3120公里的绿道,1260个公园。山海连城,生态筑城,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及重要的迁徙驿站。2022年,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亮相国际,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获得“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际殊荣,成功加入国际“自然城市行动平台”。深圳未来还将围绕“昆蒙框架”的愿景与目标,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实施山海连城绿美深圳行动,高标准筹建国际红树林中心,协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D

  “蓝绿”交织链起山海连城

  在实现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城市首位的同时,深圳实现了森林覆盖率约40%,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在稳坐“工业第一城”的同时,空气质量还在全国特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

  深圳还建立完善GEP核算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政干部任免奖惩的最大考核项。在全国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碳市场流动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超过1.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居全国城市首位。顺利完成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任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在全球以GDP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背景下,深圳在2021年发布“1+3”GEP核算制度体系,首次提出并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的工作机制,这也是全国首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通过GEP核算,深圳将无价的生态系统“有价化”,进而核算出一本科学的“生态台账”,助推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发展。

  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公园常美,深圳通过一项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实现“深圳蓝”、“深圳绿”,河水更清、鸟语花香,“山海连城绿美深圳”,让深圳市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感受美好生活。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