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莲花山公园远眺深圳福田区。 南都拍客 黄东 摄
开栏语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深圳自此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先行示范,蓬勃发展。4年来,深圳树立雄心壮志谋发展抓发展,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城市示范、民生幸福标杆等多个维度,展现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深圳探索。
8月26日,深圳特区将迎来43周年纪念日,作为一个快速成长与变化的城市,经历43年的发展与积累,深圳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世界性奇迹,在文化建设上亦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演绎。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先锋,到90年代的文化焦虑,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文化自觉(提出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再到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与文化自信(如“两城一都”建设的探索),今天的深圳已形成自身的文化样式、文化形态与文化态度,正在往“文化示范”的方向先行迈进。文化心态从起伏跌宕到沉稳笃定,深圳在经历了各种文化的杂糅与洗练之后,正在全球视野中铆定自身的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的城市文化生态,充分展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强化文艺创作推动力,精品迭出,如在代表国家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评选中,24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3部作品获评省“五个一工程”奖。2023年,深圳文艺精品更是呈现爆发之势,在现象级作品舞剧《咏春》之外,舞剧《深AI你》入围“荷花奖”终评、歌剧《先行者》亮相中国歌剧节、电影《邓小平小道》《奇迹·笨小孩》双双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正在逐步建设与推进;“读书月”“文博会”“设计周”等全国具有引领性的文化品牌,正在成为城市的文化优势与新传统。
打造“深圳版”文艺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制度优势”可以说是深圳在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的首要与关键因素。从顶层设计到体制机制创新,深圳一直在为文艺精品创作营造一流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深圳及大湾区文艺事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提出了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湾区音乐和影视产业发展,加强湾区文艺跨界交流与合作,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的一系列部署。为此,身处时代聚光灯下的深圳,坚持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根本大计,让高度的文化自觉成为深圳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高效运转的风向标。
深圳市宣大力推动打造包括“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在内的“五个典范”,制定城市文艺涵养工程、原创文艺精品攀峰工程、深宣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等具体项目,紧扣重大纪念活动庆典时间节点,推动能在国家和国际级平台亮相的精品力作,使深圳成为重要的文艺精品生产基地。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在深圳这片文化沃土,深圳市文联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核心引擎功能,围绕打造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目标,加强市区联动,打破边界、整合资源,团结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文艺精品。”他从注重精品扶持、注重品牌建设、注重队伍建设、注重交流合作、注重产业发展、注重科技赋能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深圳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目标的举措,指出了深圳在强化文艺创作推动力的诸多措施。如在注重精品扶持方面:一是实施主题带动。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时间节点,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历史性成就,组织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主题作品。二是项目带动。实施都市题材精品文学扶持、创意剧场等项目,激发创作热情。三是资助带动。许多深圳精品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下诞生面世;在注重品牌建设方面:一是做国家品牌和本地品牌并重。争取中国文联和全国文艺家协会大力支持,在深圳举办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等十余项国家级品牌活动。同时办好“十月音乐汇”等30项本地品牌活动。二是做到引进项目和创新项目并重。引进中国校园戏剧节等成熟品牌,打造深圳魔术节等新品牌。三是做到均衡发展和集中打造并重。9个市级文艺家协会参与举办国家级品牌活动,与中国美协等联合举办多项品牌活动,着力打造展示文艺精品的高端平台。
一座新兴创意城市巍然屹立南海之滨
近年来,深圳以创新意识创立诸多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文化品牌,这些品牌得到世界性的关注,在全国引发示范效能,如深圳首创的“读书月”“文博会”,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等。
新世纪以来,设计文化成为深圳最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随着城市产业的升级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刷新,一座新兴的创意城市巍然屹立中国南海之滨,“深圳设计”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实践上最生动形象的注解。深圳从经济特区向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华丽转身,设计文化在全城各领域的融会贯通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深圳从市场驱动向技术驱动,再向设计与文化驱动的发展路径,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最具活力城市的生长样本。今年4月底至5月初,“2023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在深圳举行,今年恰逢深圳获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授予“设计之都”称号15周年。
15年来,“深圳设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深圳创意设计服务法人单位超过3.3万家,设计上市企业30多家,设计师人数超过22万人,其中深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珠宝设计等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同时,设计生态不断完善,现有文化创意园区70多家,设计类行业协会19家,累计建成1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1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深圳设计周、环球设计大奖、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中国设计大展、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一批国际化的设计活动影响力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设计领域一支重要的先锋力量。
6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与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发展的19年,亦是中国文化产业高速起飞的“黄金年代”。19年来,在文博会上不断涌现的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新观念,已逐渐成为国人熟悉的文化风景,亦成为无数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它是不断累积与叠加的文化记忆,亦是国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风向标。它是展示窗口、交易平台、文化引擎,亦是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之旅,更是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与数据模型。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落地深圳,更是为深圳文化增添了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总书记的贺信在深圳引发热烈反响,激发深圳新的文化使命,也让深圳文化的示范意义更为彰显。
大湾区的世界级公共文化地标将揭面纱
今年6月13日,《剧院魅影》中文版全国巡演首站于深圳滨海艺术中心落下帷幕。连续上演24场、7天连轴装台调试、近3万观众观看……连续24场的演出打破了深圳音乐剧市场场次最高纪录,其演出票房也刷新了所在场馆的纪录。据介绍,原版《剧院魅影》曾两次来华,却因场馆硬件设施要求屡次与深圳擦肩而过。如今在2021年开业的滨海艺术中心,这部作品终于以原汁原味的舞美及规模不减的现场乐队呈现在观众面前,为深圳演出市场多年来无缘的“魅影梦”画上跨时代的浓重色彩,带来难忘的艺术盛宴。
这不仅是一次票房的成功,更可窥见深圳剧院设施规模和硬件水平上的突破。这是深圳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小切面。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快文体设施建设,滨海艺术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运营成立的近两年间,共有百余场演出及精彩剧目呈现在湾区舞台上,更有近10万名观众走入剧场。除了滨海艺术中心之外,2020年,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迎来盛大开馆仪式,并持续谋划“十大文体设施”系列项目,致力打造一批高质量、高颜值的文体场馆。在坪山地区,坪山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感受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这些文体设施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为深圳的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最受关注的“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正在积极部署与推进中。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已竣工。“新十大”之首的深圳歌剧院于2021年3月建筑方案设计揭晓,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让·努维尔团队的“海之光”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方式回应场地和命题,从城市、山、海多维角度思考,以音乐与大海的相遇、建筑拥抱音乐、拥抱大海为主要创意。而今年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2023年2月份招标计划中,深圳歌剧院项目土石方、基坑支护和桩基工程招标计划公示,意味着一个属于大湾区,具有未来性,独一无二的世界级公共文化地标即将揭开面纱。
在香蜜湖畔、塘朗山脚下,2022年10月开工的深圳“未来梦幻演艺中心”的深圳国际演艺中心也正在由蓝图变成现实。未来,这里将是展示和宣传深圳文化新地标“窗口”,“一个全体市民的表演艺术中心”即将诞生。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化城市,深圳文化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势在必行。这些文体设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深圳的软实力,作为空间与载体,更多国内外优秀的演出作品和演出团队来到深圳。这里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演艺之城”,成为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中心。
以原创叙事展现当代深圳故事
8月18日至20日,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自3月以来,《咏春》已走过全国20城演出超70场,票房一路飘红,掀起一股“咏春热”。在10月26日至29日,《咏春》还将重磅回归深圳。诠释岭南文脉、讲述湾区特色,彰显中国气派的深圳表达已成为深圳文化原创的一大特色。
剧中叶问的扮演者、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常宏基在毕业之后,只身来到了深圳歌剧舞剧院。作为新深圳人,“舞蹈这条路还是比较难走的,但有跟我热爱这份事业、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一起,我觉得没有那么孤单。”常宏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咏春》这部剧很符合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而且我们的演员都是深圳歌剧舞剧院的,这让我很自豪。”
事实上,这些年,深圳的精品文艺佳作不断诞生。除了这部凭借双非遗、双叙事出圈、成为2023年现象级作品的《咏春》之外,舞剧《深AI你》入围“荷花奖”终评;歌剧《先行者》亮相中国歌剧节;电影《邓小平小道》《奇迹·笨小孩》双双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电视剧《青春之城》刷爆网络……
单以去年为例,据《深圳蓝皮书-文化》(2022)资料,大型声乐套曲《英雄颂》成功首演;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入选 2021年央视春晚,被中宣部列入第九批“中国梦”歌曲在全国展播;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现代粤剧《驼哥的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及省文化和旅游厅“百年百戏”舞台精品展演;《灯塔》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烈火中永生》《肖像》《等》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和现代舞奖,占全部奖项的一半。深圳歌剧舞剧院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院团。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其无穷的魅力和独特的文艺精品表达着自己在新时代的新故事。在这些精品之作中,有这座城市的壮丽背景,它们描绘了深圳人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城市梦想。这些作品有这座城市的豪情壮志与柔情似水,这些不仅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对这座城市的真挚赞美。这才是深圳文艺之所以破圈,让人为之沉醉、为之心动的魅力所在。
统筹:南都记者 谢湘南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