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壹方城被淹引关注 城市内涝成因是啥?如何破解?

人大代表认为应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及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6月26日        版次:NA03    作者:吴春熠 潘莹瑜 谢萌

  龙华壹方城商场遭遇雨水倒灌。

  龙华壹方城商场外部道路出现局部积水。 图源:微博网友 @惠州壹哥

  郭万达

  杨勤

  6月17日下午,龙华区突发极端强降雨,造成壹方城商场被淹以及外部道路出现局部积水,网友拍摄的视频也在网络平台上传播。

  6月18日12时,龙华区水务局副局长江立群就此事回应网友关注,并表示,6月17日半小时雨量超过了既定的洪水排放能力,加上事发地处于低点,易造成局部积水。此外,商场被淹则是路面积水瞬时上涨导致的漫溢,未造成人员伤亡。

  半小时雨量超出既定洪水排放能力

  据了解,6月17日龙华全区平均雨量52毫米,累计最大雨量82.7毫米(龙华站),最大小时雨量77.4毫米,最大半小时滑动雨量62毫米,造成工业路壹成中心段局部积水。对此,江立群表示:“当天降雨在30分钟内达到了62毫米,已经超过了既定的洪水排放能力。此外,由于事发地处于道路最低点,因此易造成局部积水”。

  另一方面,此次壹方城商场内被淹则是由于路面积水瞬时上涨导致的漫溢。江立群表示,物业方对积水进行了及时的阻拦和清理,未造成人员伤亡,当天15时30分积水退去后,商场秩序及周边交通秩序已全面恢复正常。

  据介绍,为查明工业路壹城中心积水原因,龙华区连夜组织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召开专题会议。据相关专家分析,壹城中心位于龙华街道上芬水河道(暗涵段)左侧,该区域雨水排入上芬水河道,该片区管网排放能力和河道行洪能力均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造成积水的主要原因是本次降雨瞬时雨量过大,半小时达到62毫米,超过上芬水行洪能力,影响了雨水正常排放,导致该片区局部短时积水。

  临时和永久相结合 后续采取四方面措施

  据悉,接下来龙华有关部门将采取临时和永久相结合的措施,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龙华壹城中心积水点处置专班,雨前雨后检查管道情况,及时清疏,确保管道畅通,并加强应急值守,配备排涝泵车,做好积水应对准备,全力保障市民群众雨天出行安全。二是加强全区积水点的监测,对排水系统进行详细排查,对存在隐患的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提升暴雨防御应对能力和处置效率。三是水务、住建等部门牵头对商场地下室入口等标高进行优化,配备挡水板、沙袋等物资,提前做好极端强降雨应对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四是进一步完善龙华区防洪排涝规划、极端天气洪水风险图,系统研究辖区排水系统提标措施,多措并举提升辖区防洪排涝能力。

  聚焦

  闹市商圈被水淹 暴露出什么问题?

  闹市商圈被水淹暴露出什么问题?面对突发灾害该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

  就此,南都·奥一网采访了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和深圳市人大代表、市减灾救灾联合会会长杨勤。

  市人大代表郭万达:

  应加强城市治理和韧性城市建设

  “龙华壹方城被淹,这暴露出深圳城市治理还有一些缺陷。如何补救?我认为需要加强城市治理和韧性城市建设。”

  郭万达认为,深圳近年来在防灾减灾、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面对自然灾害的冲击,我们的防灾能力是有限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就是要加强超大型城市治理和韧性城市建设。

  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探索超大型城市安全治理的新路子。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郭万达认为,建设韧性城市,除了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还要提升应变能力。面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冲击,无论我们的防灾设计有多完美,都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就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资源,去把损失降到最低,尽快从灾害中恢复过来。这次龙华壹方城被淹,就表明深圳在超大型城市治理和韧性城市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市人大代表杨勤:

  在城市易涝点附近绿化带建机井

  杨勤则认为,深圳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是发生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

  “壹方城是一个新建商圈,为何会因为一场短时强降雨被淹?这背后一定有排涝标准的问题。”

  杨勤说,我们经常讲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50年一遇,但这个标准并不够。因为全球天气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暴雨短时降水量大,加上排水管道排水不畅,就会导致城市内涝。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龙华区福龙路发生积水,龙华区水务局曾告诉记者,龙华区深圳北站及其下游主干道的雨水管渠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中心城区为5年一遇,远远达不到“30年一遇、50年一遇”标准。

  一方面是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不够,一方面是深圳台风暴雨频繁。今年5月10日,深圳市水务局在《深圳基本水情》一文中提到,“全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八成以上集中于汛期,年均受台风影响3.5次。由于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水系,加上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局部区域排涝设施不够完善,受洪涝灾害的威胁较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杨勤多次提出,深圳应该在城市易涝点附近的绿化带建一些机井。“在遭遇突发强降雨时,用抽水机直接将雨水抽走,通过机井排到地下水里。这是最简单的办法,效率高、成本低。”杨勤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 吴春熠 潘莹瑜 谢萌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蒋清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