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潮流”购物节现场。
嘉年华上名厨献艺,网红港青乐队助兴。
现场冲泡奶茶。
5月26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主办的“港·潮流”购物节(5月26日至28日)开幕,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带来具有时尚生活感的购物体验。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深圳市市长覃伟中、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出席活动并致辞。
有港商考虑在深开内地首店
“港·潮流”购物节由“Living潮·生活”、“Style潮·品味”、“Taste潮·品尝”三大主题展区组成,分别坐落在COCO Park一期B1层户外星空广场、L1层室内中庭与户外沿街。展出商品包括消费电子及科技产品、家居用品、时尚服饰及配饰品、食品饮料及健康产品等。在近80家参展商当中,四成是首次进入内地市场。
本届购物节云集一系列围绕创新、可持续设计、绿色和健康生活、原创设计等潮流元素的香港品牌与各类“潮物”,例如有香港食品科技初创企业Allklear全清自创的可饮用营养色拉、Koofy Development研发的Surfwheel智慧电动滑板、可持续品牌iFarmaissance的植物纯素皮革手袋系列、KIBO(箐徏)的环保皮革休闲鞋等。
“我们是第一次来内地参加购物节,感觉深圳消费氛围很好,而且港味港风也很足。”百农社国际有限公司业务拓展总监马国怡表示,未来也将考虑将内地首店开在深圳。“恢复通关后我们团队也过来考察过很多次,也在看一些合适的地点,或许很快就可以实现。”
展现香港时尚设计创意力量
此外,香港的时尚设计力量也不容小觑,时尚服装品牌SPARKLE COLLECTION、家居精品品牌JARDIN DES FONTAINES、专业陶瓷餐具品牌Loveramics等大展设计创意。购物节亦汇聚一系列香港经典品牌,包括周生生、周大福、奇华、金百加、四洲、李锦记、八珍等,展出招牌特色产品和新商品。
购物节期间,香港贸发局还同场举办“香港设计产品汇展”。汇展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意香港”赞助,展出13位香港新锐设计师的逾20件杰出或得奖产品,展现香港创意力量,推广香港设计与创意产业的领先优势。
现场还设有沉浸式空间体验
一连三天的购物节期间,现场开展超过100场精彩活动,包括大湾区“9+2”街舞结集决赛、金茶王港式奶茶冲泡表演、无伴奏合唱、花式篮球表演、近景魔术表演、高跷魔术师巡游、时尚快闪舞、嘻哈音乐表演、人像插画绘画等。现场还设有沉浸式空间体验,利用最新投影式系统技术配以光影效果展示香港文化的不同面貌,让参观者恍如置身于万花筒之中,体验香港文化。
开幕当晚,金茶王的杨智斌师傅现场冲泡奶茶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关注。据了解,杨智斌是金鸳鸯大赛2015年冠军,多次获得金茶王大赛(港式奶茶)广州赛区优异奖。“恢复通关之后,我常常来深圳,也会去茶餐厅喝奶茶。我们现在在香港和韩国都有自己的门店,也会考虑来深圳开一间。”
聚焦
“港·潮流”购物节:“粤港合作周”旗舰活动之一
作为香港贸发局“粤港合作周”的旗舰活动之一,“港·潮流”购物节是恢复全面通关后大湾区首个大型香港时尚潮流产品推广活动,共吸引近80家香港参展商、超过130家香港品牌参展,从饮食、生活与时尚三大领域,呈现港风的潮流魅力。
本次“港·潮流”购物节旨在协助香港企业拓展内地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把优质品牌及产品介绍给内地消费者,也有助于深圳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国际国内旅游消费目的地,吸引集聚高端消费。
延展
“视觉+味觉+听觉”盛宴 深港美食嘉年华上80多位名厨献艺
蜜饯吉品鲍鱼、潮冻鱼子酱红东星、百花煎酿海钓鱿管……5月26日,粤菜师傅国际化暨深港美食嘉年华活动在前海深港基金小镇举行。80余名粤港两地名厨和烹饪学子同台献艺,网红港青乐队助兴,为市民带来一场“视觉+味觉+听觉”的盛宴。活动现场为7位代表颁发粤菜文化国际推广大使奖,并为19位代表颁发粤菜师傅粤菜文化国际推广大使奖。
据了解,粤菜师傅国际化暨深港美食嘉年华活动是深圳十八届创意12月活动重要配套项目。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深圳联络部、创意12月组委会主办,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广州华宴文化协办的粤菜师傅国际化高端论坛,旨在探索粤菜国际化发展路径,在国际上更好地推广粤菜,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现场既有粤菜名厨名品展示,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香港美食;此外,市民也可在现场了解预制菜与优质食材,带回家体验自己当大厨的快乐;网红港青乐队——K哥哥乐队现场助兴,在音乐与美食中给心灵放个假。
来自深圳罗湖彭年酒店的唐均辉师傅现场带来了自创作品《月光十色》。“这个作品制作需要45分钟,主要材料是莴笋、虾、杏仁和糖胶,都可以食用。”唐均辉表示,自己学习粤菜20多年,目前是彭年酒店的中餐主厨。
而深圳厨艺达公司带来的炒菜机器人格外引人关注。据了解,该款机器炒菜没有油烟,平均5分钟就可以出一道菜,一周清洁一次即可,非常方便。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一鎏 张小玲 霍健斌 实习生 刘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