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记者走访龙华、龙岗、坪山的多个小区和城中村

电动车违停违充 方便≠随便 专家建议如何安全“进一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5月22日        版次:NA04    作者:潘莹瑜 颜鹏 曾海城

  1. 4月6日,在城中村,电动车不规范停放、飞线充电等情况普遍存在。

  2. 4月6日,中海大山地北区的电动车停车情况。

  3. 5月17日晚,南都记者再次来到中海大山地北区,不少电动车停放在小区的架空层。

  “骑着小电驴去上班,方便还不堵车。”如今,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成了很多市民的出行工具,然而,在提供绿色便捷交通方式、解决市民出行难题的同时,电动车也被曝光了不少问题。

  近期,不断有市民向南都反映,电动车“上天入地”式充电、“见缝插针”式停放等不规范充停现象严重。近日,南都记者先后走访了龙华、龙岗、坪山的多个小区和城中村发现:车主随意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接线板从里到外、从天而降等乱象比比皆是;有居民将电动车停放楼道,堵塞逃生通道的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现场走访

  位置:龙华区富联新村

  现象:“离公共充电站就几米远 他们还私拉电线充”  

  4月6日,记者曾走访了龙华的富联新村,这里是人口密集、商铺小作坊各式营生夹杂、握手楼林立的城中村。记者来到富联新村二区,发现“违规充停”情况较为普遍,一根根颜色各异的电线,从一楼商铺中“溜”出来,有的电线里面的铜丝已经裸露在外,而给电动车充电的插座则都是直接放在地上或车座上,当时,天空下起小雨,外接电线、插线板和电动车充电器都暴露在外,没有任何防雨防火的保护设施。而在居民楼一楼入口处均张贴有禁止电动车停放的醒目标识,但还是有居民随意停放。

  围着城中村内走一圈发现,几乎每栋楼均存在“乱充电”现象。有的商铺大门紧闭,充电的线从狭窄的卷闸门缝隙里钻出来,盘曲缠绕,足有十多米长,电线长期裸露在外,经过摩擦,已经出现老化开裂。

  “这里设了集中充电棚,有的人就是图方便偷懒,从家里拉线给电动车充电。”居民王阿姨说,明明知道危险,因为都是邻里街坊,不好说。

  走访时,记者在一条巷道内找到了一处80格的公共充电棚,记者数了一下,有三分之一的充电插座是空闲的,“你现在看,绰绰有余,但车主一般都是晚上充电。”住在附近的曾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城中村里的充电桩集中在一处,距离一些居民比较远,如果晚上把车停在公共充电桩充电,第二天一大早要走过来取车,比较浪费时间。城中村电动车数量较多,车主经常会遇到没有空余位置的情况。有时即使充电口空闲,但附近经常停满车辆,难以挪车,充电仍不便利。

  除了公共充电棚,在一些便利店门口,记者发现都安装了一台电动车“充电站”,从“充电站”的显示屏上,能够清晰看见电压及充电时间、电流等数据。若要使用这台“充电站”,只要投币即可。这些“迷你充电站”机身上写着,1元充电20分钟,但有些便利店为了招揽顾客,在充电机上面打上了1元25分钟的标语来吸引客流。

  城中村小街巷电动车违规现象“遍地开花”,记者看到临街商户同样也是“违充”的重灾区,一家汽车维修店门前,门口停着的一辆电动车正在充电,门前不仅有电线、插板,还有一些杂物,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附近租户刘先生指着一辆正在违充的电动车告诉记者,“离公共充电站就几米远,他们还私拉电线充,大家对这种现象都很麻木了”。

  5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城中村进行走访,电动车私拉充电线的现象依然普遍,不少楼栋入口处仍停放电动车。“夏天来了温度高,经太阳暴晒,电动车这样乱停乱充电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一路过的居民对此忧心忡忡。

  “电动车专项整治工作关系着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像龙华区,类似安全督导检查、专项整治行动一直在持续开展,但提升成效还需要多方努力,更需要车主自身素质的提高。”龙华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坦言。

  位置:坪山区沙湖社区卢屋

  现象:私拉电线从天而降  

  李女士是一名环卫工人,一家人住在坪山区沙湖社区卢屋,她说,平时儿子和丈夫都是去集中充电点充。近年来,坪山区各街道各社区在辖区建设了不少电动车集中充电点,花园小区基本上杜绝了电动车上楼及电池入室充电的问题,不过,在不少城中村,电动车不规范停放、飞线充电等情况依然存在。

  近期,南都记者在坪山区沙湖社区卢屋居民小组走访发现,不少电动车直接停放在楼栋下,有的电动车还堵住了入户门,楼栋与楼栋之间划有非机动车停车格,但鲜有电动车停放在格子内。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有住户从室内拉了个插线板到室外,两辆电动车正在充电。更有甚者,有3楼的住户直接将电线从窗户穿出,供一楼停放的电动车充电。

  而在坪山区沙湖社区复兴居民小组,飞线充电的情况也不少见。南都记者走访时发现,小区内大多数电动车也没有停放在停车格内,而是全部停在一楼屋檐下,南都记者在里面转了10分钟,发现至少有5辆电动车正在一楼进行飞线充电。而在小区入口车,便设置有电动车充电处,有电动车正在里面充电,但位置仍有空余。在该充电亭对面的居民楼一楼,南都记者发现,一名居民将电线从屋内拉到门口,给一辆电动车及一辆拉货用的电动三轮车充电。

  位置:龙岗区麟恒中心广场

  现象:“受空间的限制 小区的电动车都往架空层停”  

  麟恒中心广场位于龙岗区横岗街道,是一个相对新的小区。小区距离深圳地铁3号线塘坑站、六约站均有几百米的距离,离深圳地铁14号线六约北站则超过1公里。跟其他居民区一样,该小区不少居民选择电动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南都记者看到,该小区在小区外设有电动车停车位。日常管理中,电动车也不允许进入小区。离麟恒中心广场不远的中海大山地北区,则有着不一样的场景。

  在中海大山地北区居住多年的李先生(化名)告诉南都记者,小区电动车数量众多,但小区外没有电动车停车位,住户只能把车挪进小区。“受空间的限制,小区的电动车都往架空层停,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李先生表示。    

  位置:龙岗区中海大山地北区

  现象:“一旦发生火灾 一烧就是一片(电动车)”  

  4月6日晚,南都记者来到中海大山地北区。记者发现,小区40栋三个单元以及41栋三个单元架空层均停放了大量电动车,进出楼栋都只留下了较窄的过道。“从单元楼出来,往哪个方向走,都是电动车。”李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小区管理方在架空层一些区域划了停车位,但这并不能满足小区电动车的停放量。一些贴了明显禁停标志的区域,仍然存在大量乱停电动车。记者看到,该小区40栋和41栋楼下还设置有健身设施、快递柜等便民设施。这些设置边上,也停满了电动车。

  对于小区电动车的停放问题,有居民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密密麻麻全是电动车,一旦发生火灾,一烧就是一片。”有居民说道。也有居民对在架空层设置电动车停放处提出了质疑。“我们查到依据相关法规,架空层是不可以设置电动车停车位的。如果一定要设置,也有相关的消防要求。我认为我们小区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该居民说。

  5月17日晚,南都记者再次来到中海大山地北区,小区电动车违规停放情形与记者先前探访情况类似,该小区部分楼道中仍然存在电动车占用消防疏散通道的情况。

  专家建议

  推行“法治+德治+自治”模式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2022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3亿多辆且不断增多,全国全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火灾1.8万起,一方面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另一方面电动车火灾频发,电动自行车,如何增便利去隐患?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耿旭认为,电动车违停违充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针对电动车违停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执行力不够,目前,深圳电动自行车超过400万辆,深圳从2021年8月起实施了《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市公安交管部门可以根据违停乱停情况责令改正,可以处警告或者200元罚款。但执法触角难以下沉到一些城中村,同时在自由裁量时基本选择警告,难以达到实际处罚效果。针对电动车违充现象,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供给能力问题,一方面从量的角度看,现有集中充电区供应量难以满足高峰期实际需求,群众只能“另辟蹊径”;另一方面,从质的角度看,当前充电设施缺乏便利性,充电资源没有真正被盘活。

  耿旭进一步表示,对于违停现象,要推行“法治+德治+自治”模式,一是可以在首单警告基础上,加大执法惩罚力度,让法律法规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要加强德治,进行“软性”的道德教育,增强群众的行动自觉性。三是要推动群众自治,通过群众直接的行为监督,弥补执法真空问题。对于违充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解决问题,一是服务保障,应从安全性、实用性和便利性角度对城市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进行布局优化,灵活使用城中村现有空间,因地制宜地探索“集中充电区+分散充电点”模式,真正打造家门口的充电圈。二是科技赋能,建立电子化扫码管理系统,随时查看闲置充电点、充电剩余时长等信息,通过信息数据实时公开引导群众理性选择。三是加强共治,通过政策宣传、居民公约、行为劝诫等措施,发动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增强群众安全隐患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助推社区问题解决。

  采写/摄影:潘莹瑜 颜鹏 曾海城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