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开工建设,未来在校生将达6000人

拥有三个诺奖科学家实验室 将人工智能融入课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5月17日        版次:NA04    作者:伍曼娜 黄璐

  南园鸟瞰效果图。 受访者供图

  5月15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该项目位于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内,总用地面积约23.5万平方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自2021年成立,目前有本科专业与研究生项目8个,已有学生约700人。未来在校生规模将达6000人,未来专职教授及专家规模将达1500人。

  未来专职教授及专家规模将达1500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项目位于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内,东侧紧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学院](在建),南侧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总用地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据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我国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所)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大学,将是集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医学院自2021年成立,目前有本科专业与研究生项目8个。已有学生约700人。未来在校生规模将达6000人。同时,医学院将是我国凝聚世界一流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中心,未来专职教授及专家规模将达1500人。

  将建设生物医学学院、药学院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现拥有三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一批广东省、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的科研平台,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作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计划床位3000张,是香港中文大学教学医院,也是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医院建设所在地为龙岗坂田,目前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龙岗区人民医院作为学校附属第二医院正式纳入附属医院体系进行建设,推动医教协同一体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是深圳市“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项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将有序建设生物医学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药学院等学院及相关专业,逐步形成强大的医学与健康科学的学科群阵列及医疗专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将立足深圳、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在2035年初步建成具备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的国际化医学院。

  集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我们今天在这里不仅是在参加一个工程的开工仪式,我们是在见证粤港澳大湾区科教医疗融合的新起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为仪式发表致辞指出,医学院是由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建的国际一流的医学院,也是集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表示,2019年1月,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正式启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建设,致力于构建集高水平医疗人才培养、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高质量临床服务为一体的医疗体系。希望医学院把握此次新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一流学术标准,坚持国际化特色,发挥深港合作优势,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据介绍,深圳市医学院在校生数已达9400余人,其中研究生3100余人,初步形成了专业布局全面、培养层次完整、医教协同紧密、办学特点鲜明的医学教育体系。

  将人工智能融入医学课程  

  “大学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相信医学院也能在短时间内崭露头角,成为现代医学院的典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诺贝尔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对医学院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现在的医生培养、医学教育、医疗技术、生物伦理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也是意义深远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表示,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作为香港和内地合作的医学院,医学课程基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6年的课程体系,融合内地5年的医学课程。这个平台重点培养新一代的医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医学课程是中国第一个将人工智能融入医学课程的。

  校园建筑特色

  “亭台山水 脉络相连 中式规划 岭南风格”

  项目建设包括新建教学大楼、实验教学楼、科研大楼、图书馆、行政楼以及教师公寓、学生书院、室内体育馆等16栋建筑,改造1栋建筑。以“亭台山水,脉络相连,中式规划,岭南风格”作为校园整体设计理念和原则,努力营造山水校园。

  据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借鉴中国传统规划手法,运用山水中轴、多进庭院,组织功能与空间,将校园镶嵌于神仙湖美景之中。南园通过台地式建筑与山体融合,形成向城市界面的自然过渡。山水中轴线越湖而过,与北园书院广场、山体形成南北共融的景观序列,营造出北园依山就势、显山露水,轴线交会、归家之感的山水校园格局。

  项目将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基础,以绿建三星为目标,积极应用装配式建筑、“光储充一体”等新技术,建设绿色生态校园。通过积极应用CIM+BIM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及BIM+的技术应用场景,项目将科技、智慧、绿色的理念融入设计建设全过程。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黄璐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